血糖好不好,看空腹、餐後血糖就夠了?錯了!
越來越多的人都知道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對日常血糖的監測非常重要,認為只要這兩個指標達到正常範圍就萬事大吉了,其實不然。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是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標準,但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標準其實是糖化血紅蛋白,卻被太多人忽視。
那麼,糖化血紅蛋白是什麼,它與空腹血糖、餐後血糖有什麼差異,又有什麼關係?
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反應的是某一具體時間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飲食、代謝水平、情緒等因素的影響。
但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和葡萄糖結合的產物。HbA1c的生成緩慢,且相當穩定,不易分解,所以能反映出患者2-3個月內的血糖平均水平,且不受「短暫的飲食、運動、藥物、情緒等因素」干擾。其次,HbA1c與血糖成正相關,血糖越高,糖化血紅蛋白就越高,能反映出一段時間內血糖的控制水平。
也就是說,如果空腹或餐後血糖控制不好,HbA1c就不可能達標。而且有些患者可能經常在夜間出現低血糖或血糖波動較大,但日常監測的血糖值都在正常範圍,很可能忽視病情,而HbA1c反應出的平均血糖值能更好的判斷、監測病情。
因此,HbA1c水平可以用來判斷是否患有高血糖、糖友控制病情的好壞、併發症的發病風險等,也是調整用藥的重要依據。新版的亞太糖尿病防治指南也明確規定了糖化血紅蛋白是國際公認的糖尿病監控的「金標準」。
但要明確的是,HbA1c和空腹血糖、餐後血糖的檢測只能互補,不能替代。
HbA1c是反應長期血糖控制水平的主要指標之一。2011年,WHO建議在條件具備的國家和地區採用HbA1c診斷糖尿病,診斷切點為HbA1c≥6.5%。但根據我國研究顯示,HbA1c≥5.7%,就應該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篩查是否患有糖尿病了,診斷糖尿病的切點為HbA1c≥6.3%。
對糖友來說,HbA1c綜合調控目標的首要原則是個體化,應根據個人的年齡、病程、併發症等因素綜合考慮。
一般來說,對於大多數非妊娠成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的控制目標應為HbA1c
若對於病程較短,無併發症、無合併心血管疾病,無低血糖及不良反應的糖友,嚴格意義上可將控制目標調整為HbA1c
若病程長,有顯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等併發症、嚴重低血糖史、藥物治療達不到正常水平等較嚴重的糖友,控制目標可較為寬鬆,如:HbA1c
但對糖友來說,HbA1c不達標但有改善不應該視為治療失敗,任何一個控制指標的改善對患者來說都是有益的,可以降低相關併發症的風險。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每降低1%,糖尿病相關的死亡率可降低21%,微血管病變發生率下降37%,心肌梗死發生率下降14%,腦卒中發生率下降12%,心衰發生率下降16%,因血管疾病截肢或死亡的可能性降低43%。
在臨床上,大約只有30%左右的糖友能做到定期監測HbA1c,甚至有超過60%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指標超出正常範圍。那麼,糖友們應該怎麼做這個檢查?
美國糖尿病協會(ADA)建議:對於血糖控制滿意且穩定的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應檢測2次HbA1c;若血糖控制不理想且需要調整治療方案的糖尿病患者,每年應檢測4次。
另外,對於計劃懷孕的糖尿病婦女,初期應每個月檢測一次HbA1c,待血糖控制滿意後,每6-8周檢測一次,直到受孕。
對於非高血糖的健康群體,建議45歲以上的人進行HbA1c的檢查,尤其是肥胖群體。但如果是糖尿病的高危群體,有一個或多個糖尿病風險因子,如:家族遺傳史等,也應檢查HbA1c水平。
只要血糖偏高,HbA1c水平就會升高,也就是說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都會影響HbA1c,但兩者各佔多少比例?看糖化血紅蛋白值。
當HbA1c<7.3%時,餐後血糖對總體血糖的影響大於基礎血糖,也就是此時的血糖值主要取決於餐後血糖。
當HbA1c>8.5%時,空腹血糖對總體血糖的影響大於餐後血糖,且隨著HbA1c的升高,空腹血糖對HbA1c的影響越大。
當HbA1c為7.3-8.4%時,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對總體血糖的影響不相上下,各佔50%。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只有將空腹血糖及餐後血糖都控制好了,才能控制好HbA1c水平,更好的保護血管結構及功能,進而降低心血管等併發症的發病風險。那麼,怎麼安全有效的降糖?綜合管理,生活干預、藥物干預都不能少。具體怎麼做?小編推薦以下幾篇文章。
※糖尿病,看西醫好還是中醫好?這篇文章告訴你!
※二甲雙胍被稱為「神葯」,為什麼很多糖友不願意吃?
TAG:BTV養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