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海慈航度香江】87.三藩市佛教講堂 | 宣化上人事迹(香港篇)
第四篇 講堂與度眾
三十九歲至四十五歲
公元一九五六至一九六二年
87.三藩市佛教講堂
自小皈依上人的譚氏姐妹,先後到美國留學,姐姐譚果正先到美國舊金山就學;她發現當地並沒有佛堂,所以就寫信告訴上人。1958年1月,妹妹譚果式……
赴舊金山讀書時,上人說:「和你姐姐把佛法帶到美國!」遵照上人囑咐,兩姐妹在舊金山唐人街(Chinatown)附近的呂宋巷(Ross Alley),找到一個地下室作為佛堂的會址;請示上人後,於1958年2月成立三藩市佛教講堂。講堂成立數月後,每星期六晚上聚集的人數由十餘人增加至數十人。以後遷至舊金山的太平街(Pacific Street),於1959年3月11日,正式登記為「Buddhist Lecture佛教講堂」。
1959年,美國舊金山唐人街
1961年8月初,佛教講堂因為租約期滿而被逼遷,臨時遷址到企李街(Clay Street),這個地下室是譚家所有。8月6日,喬遷新址之後舉行普佛慶祝法會,祖印法師為法主,諸多善信前來隨喜參加。
由於一直是譚氏姐妹帶領佛友法會共修,很多從來沒有見過上人的人來佛教講堂求皈依,並期盼上人能來美國弘法。上人還沒有來美國之前,譚果式曾經對上人這樣說過:「師父來美國是很苦的!您要想清楚,是不是要來美國?」上人說:「我不怕苦的!你也知道我在芙蓉山的時候是很苦的!」後來手續辦好了,上人沒有立刻到美國,而是飛往澳洲弘法。
1958年,譚果正與譚果式姊妹遵照上人囑咐,於舊金山唐人街附近呂宋巷的地下室成立佛堂,名「三藩市佛教講堂」。這是中國城裡最早的佛教道場。
上圖:譚氏妹妹在佛堂教大家誦經、念佛、念咒
譚果式居士帶領唱誦,譚果正居士打木魚
譚果正居士日記:
在我高中畢業後,我可以去英國或美國。如果要去英國,兩年預科我已完成了一年,但是家父要我來美國上大學;因為家父有產業在美國,所以他要我來美國。有一天我在大嶼山,我想是禪七吧,家父送來一份領事館的信,他們批准我到美國的申請,我當時哭了而不是高興。師父告訴我要為佛教爭光,他說:「你可以去美國,嘗試著傳播佛教!」
1955年我到達了舊金山,在美經商的堂兄譚文讓(後來皈依,法名果權)帶我到一個住家裡去參加一個道教組織,裡面聚集十多位商界華僑。有一位從香港來的伍佩琳道長正在扶鸞,他是佛道共修的。在那裡我認識一班居士,還有游雲山畫家(後到台灣出家,法號曉雲法師)。之後,我又前往參觀位於中國城以家族為中心的「佛禪會禮教堂」,又跟著日本同學到最早在三藩市(即舊金山)日本埠成立的日本佛教總堂(Buddhist Churches of America)參加他們採用像天主教堂的法會儀式。我想,這兒需要的是一個正法的佛教道場,所以果式1958年來美時,帶來了法器和佛龕用品。
於1959年3月11日,正式登記為「Buddhist Lecture Hall 佛教講堂」,會址是舊金山太平洋街(Pacific Street)
相片右二是譚果正居士,右三是譚果式居士,其餘是護持佛堂的居士。
我們在中國城租了一所廉價的地下室,開始創辦一個佛教社團,起名「三藩市佛教講堂」;這是中國城裡最早的佛教道場。後來,來佛堂拜佛的人越來越多,所以,有一位也在講堂皈依了上人的梁民惠(法名果民)居士為講堂找到了一個很好的鋪位,也為講堂打了兩年契約。在這個地方,我們可以開辦講座和聚餐。由於我和果式都要上學,大部分信眾平日都要上班,所以法會都是在周末晚上和周日舉行。這時,佛教講堂已註冊為不牟利團體,大家捐款請律師申請上人來美。就在契約快要到期的時候,梁民惠告訴我們樓主不肯續約,我們要搬遷。他會繼續找地方。這時候的我信以為真,契約到期,只得暫將佛堂搬到家父物業的地下室,然後再找適合的地方。跟著,律師也來函說:「駐港的美國領事館已發通知書請上人前往簽證,可是沒有消息。」因為上人在澳洲沒有固定地址,也沒辦法通知。佛堂剛搬出,消息傳來,梁民惠另租了一層樓房成立了「美洲佛教會」,部分信眾不知就裡,隨波逐流去了!美洲佛教會成立的性質,純粹是以居士為財務管理,法師會被委任為法會領班。有中國法師抵美,梁民惠去迎請到廟裡租住。初到美國的法師也樂於有落腳處,所以才贏得只看表面的大法師和佛教資深居士的讚歎。
1961年我回香港不久,上人從澳洲回來,才到美國領事館拿簽證。雖然我有報告給上人知道佛教講堂分裂的情況,可是上人處之泰然,並沒有趕著專程往美國,還決定順路訪問在日本和檀香山的佛教團體。所以上人抵美後的艱辛,不言可喻。
【後記1】譚果式居士於2015年3月4日敘述:
梁民惠在1961年成立「美洲佛教會」,他把佛教講堂的一些會員帶走。1961年底,我們搬到企李街時,有的會員又跑回來了。
不過,功不可沒的是余果興,他不但出錢出力,還常常勸說已皈依師父的弟子不要跑去別的地方,要守護自己師父的地方。果正有事回香港這期間,一直來都是余果興幫著我維護講堂的。還有一位是楊居士,刊登報紙新聞都是他幫的忙。黃果仁、李果乾他們都是那個時候來講堂的,還帶著他們的同學來。
【後記2】1961年8月7日《金山時報》:
喬遷謝啟
本會於8月6日(農曆六月廿五日),喬遷新址,舉行普佛慶祝法會,叨蒙上祖下印法師駕臨主壇,暨各檀越善信佛友,光臨隨喜,並惠賜厚儀鮮花,高誼隆情,衷心銘感,謹泐數言,藉申謝悃。
又當日蒙各善信,題籤功德文疏之凈資,經全數代捐送東華醫院,普為諸善信,作福田增上,合併申謝。
三藩市佛教堂同人敬謝
本埠佛教講堂經由怕思域街(太平洋街)遷至企李街824號。
圖為譚果式女士禮佛之狀。(金山時報)
【後記3】1961年9月8日《金山時報》:
佛教講堂舉行地藏王誕
企李街824號佛教講堂,訂於本月9日(農曆八月三十日)星期六晚八時慶祝地藏王菩薩聖誕,歡迎各界參加。
譚果式居士敘述:
本來我不是來美國的,我是申請去澳洲讀書,澳洲方面也批准了,但我爸爸卻希望我來美國。我跟師父說:「師父,那您認為我去哪裡好呢?」師父很簡單地說:「美國就美,澳洲就懊悔嘛!」所以重新申請來美國念書,大概是機緣如此,很快就批准了;在那個同時,果蜜去了澳洲。我沒來美國之前,姐姐寫信告訴師父,說這邊沒有佛堂,只有道觀,所以師父就在1958年1月,我飛美之前,囑咐說:「你和你姐姐要好好地把佛法帶到美國!」
1958年,我們姐妹成立美國的「佛教講堂」,以後正式登記註冊的中英文,完全都按照香港佛教講堂的模式,每逢周末、周日,舉行各種佛事,由我帶法會、講經開示,也邀請一些佛教人士、教授、老華僑等來演講。參加法會的人數由十餘人增加至上百人,大多是廣東四邑的老華僑和商家;他們看我們姐妹做佛事很熟練,聽我們所講的佛法,知道我們在香港是受過訓練的,對我們很尊重。
來佛教講堂的信眾越來越多,老一輩的華僑都認識家父,他們聽聞我們一家皈依師父,有人也想皈依師父;我們向師父請示,師父函賜法名及指定什麼時候打皈依,我們就在美國這邊舉行皈依儀式,當時是由我主持代皈依儀式。
前排左起:譚果正居士、譚果式居士;其餘都是皈依上人、護持佛堂的居士。
1960年初,基於大多數皈依師父的弟子,從未見過師父本人(只能從佛桌上看到師父的德相),因此便提出了「請師父來美國弘揚佛法」的建議。在大家的贊同及支援之下,我姐姐開始請律師辦理申請師父來美的手續,並籌備資金。因為美國移民局的手續繁雜,師父來美國的事情,進展緩慢。後來,師父來美的手續終於批准了,可是剛巧師父應諾到澳洲弘法(1961年),所以皈依師父的美國弟子至1962年3月27日,才見到仰慕已久的大德恩師。
1962年3月27日,上人終於到舊金山。余果興在上人左面,李果乾在上人前面 ,另外是李果乾的同學。
譚果正說:
余果興自從在美向上人函授皈依之後,從沒離開過三藩市佛教講堂。上人來美時,他前往接機。余果興病重時,上人曾吩咐果式去探望他。
上人剛到了企李街佛教講堂
企李街佛教講堂皈依上人的弟子,終於見到仰慕已久的大德恩師
第二排坐著:
上人左手邊是孫慕迦教授
上人右邊是余天休博士(胡果相的父親)
前排打坐:
右二,年紀稍長者是余炎(果興);
左二是李錦山(果乾);左三是黃德輝(果仁)
李錦山和黃果仁都是上人1960年代在美的英語翻譯者
後排站著:
左一是李慶增夫人;左二是譚興慧夫人;左三是黃居士;
左四是梁民惠(果民);左五是黃鵬;
左六戴帽者是程金鑽(果立);左七是譚民讓(果權)
右一是謝能瑞
※照此法門修行,直成菩提,無復魔業
※92.這種掙扎,令我變成一個畸形的眾生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