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軍的「囚籠政策」是什麼?500公里地區村莊夷為平地,搶不走就燒掉!

日軍的「囚籠政策」是什麼?500公里地區村莊夷為平地,搶不走就燒掉!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1938年底,第120師第715團隨師部進軍冀中,留下4個連兵力結合地方武裝組成大青山支隊,在當地堅持鬥爭。為適應該地區鬥爭的特點,該支隊於1939年夏改編為騎兵支隊,人數由500餘發展到1700多人。

日軍「隔離溝」

1939年夏,日軍由歸綏、大同等地調集兵力「掃蕩」綏中、綏南、綏西,我騎兵支隊轉至外線,對敵豐鎮、紅格爾圖等據點進行襲擾,迫敵撤回原防。1940年3月,日軍在綏察推行「囚籠政策」,綏中銀礦山等地500公里地區村莊全被燒毀,牲畜被殺死、搶走,鬥爭十分殘酷。然而,大青山根據地軍民在以賀龍為書記的晉西北軍政委員會領導下,不僅粉碎了敵之「掃蕩」,抗日政權建設仍得到了發展。1940年8月,綏察人民代表會議在武川召開,參加會議的蒙、漢、回各族代表600多人,選舉成立了綏察行政辦事處,並根據會議決定成立了綏西、綏中、綏南3個專署和9個縣政府。

攻打偽軍炮樓

晉西北軍區成立後,轄大青山游擊根據地和6個軍分區,以八路軍第120師兼軍區領導機關,統一指揮第120師、晉西北新軍各部及大青山騎兵支隊等。從此,北起大青山,南至汾離公路,東到同蒲路,西至黃河廣大地區的晉綏抗日游擊戰爭得到了更加彭勃的開展。在山東,經過1939年和1940年的反「肅正討伐」作戰,第115師主力在鞏固魯南的基礎上,以一部東渡沭河,開闢了臨(沂)、郯(城)、贛(榆)之間的廣大地區,並打開了向濱海發展的通路。山東魯中泰山區、沂蒙區抗日軍民的游擊戰爭,也在山東縱隊直接指揮下得到廣泛開展,在1940年反敵「掃蕩」後擴至臨(沂)、費(縣)地區;在膠東,以大澤山區為中心的平(度)、招(遠)、萊(陽)、掖(縣)根據地也在反敵「掃蕩」和對反共勢力的自衛作戰中,得到鞏固、擴大。經過一年多戰鬥,山東境內過去的數塊根據地已連成一塊,除冀魯邊、魯西北先後劃歸第129師領導外,膠東、清河、魯中、魯南、濱海、魯西6個根據地正式形成。隨著根據地的擴大,中共山東分局和各地區黨委著手進行政權建設工作。

日偽修築的碉樓

至1940年7月,山東全省108縣中,有66縣建立了民主政權。至年底,縣民主政權增至95個,並成立了14個專員公署,一個行政主任公署。1940年7月26日,山東召開聯合大會,選舉成立了山東省臨時參議會和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頒布了《全省戰時十大施政綱領》。山東省各級民主政權的建立和抗日工作的開展,標誌著山東根據地的發展進入了新階段。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三卷》,2016年版。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雷曉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把日軍打怕了的海軍布雷隊:八年時間共擊沉日軍艦船186100餘噸
中國守軍面對持續猛攻傷亡甚重,白崇禧一道命令讓日軍第6師團被困月余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