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幸福比成功更重要!家長注重培養孩子這5種能力,孩子更幸福(心理專家走心建議) | 特別關注

幸福比成功更重要!家長注重培養孩子這5種能力,孩子更幸福(心理專家走心建議) | 特別關注


中國教育報


ID:Zhongguojiaoyubao


關注




身為父母,我們希望給孩子一切好的教育,但往往卻忽略了一點——教他們如何幸福。




決定孩子是否幸福的核心因素是什麼?

怎樣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更具幸福感的人?




近日,中教君專訪了哈佛大學學士,哈佛教育學院心理學碩士、博士候選人,知名作家劉墉之子

劉軒

,他從心理學的角度為家長們提出了一些實用的育兒建議。家長們,想讓孩子更具幸福感,不妨注重培養孩子的這5種能力!


 





時間管理能力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首先是克服拖延症




其實,小孩子因為有大人時時刻刻在管,拖延問題通常被控制得反而比大人好。往往是大人有更多的借口,但其實有時候拖延問題比孩子來得更嚴重。家長首先是要面對這一點,先看看自己有沒有這個問題。因為孩子最擅長的就是模仿身邊的大人,

家長要以身作則。


 


其次,家長要認識到,孩子在計劃自己的行為時,沒辦法像大人思考得那麼完善。

所以家長能夠幫助孩子的不只是教孩子怎麼計劃,而是能夠訓練孩子有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是克服孩子拖延症的首要解決方案。


  


我的女兒現在上小學一年級,每天早上必須7點50分前到學校。我家裡有個白板,我就在上面記錄每天出門上學的時間。但我不是寫數字,我是用畫圖表的方法,X是日期,Y是出門時間,如果早出門,我就用笑臉和藍色筆做記號,如果晚出門,我就用苦臉和紅色筆做記號,再用線把這些記號連起來。這樣,一下子就能看到,每天是在進步還是退步。


 


這個方法執行一周之後,孩子看懂了這條線的意義,也會開始想要進步。而當她連續幾天都準時出門時,看到那些連起來的笑臉,自然變成了一種動力,甚至還會跟我說:爸爸,我們快點出門吧!我還要笑臉!




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讓孩子理解聊天的重要性




現在有很多不善於表達的孩子。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我們不能完全看小朋友在大人面前的表現就覺得他們不善於表達,這個問題要從兩個不同的層面來看,一個是孩子在所謂的大人世界裡的表達以及孩子在同齡人之間的表達。這是兩種不同的問題。

 




具體應該怎麼辦呢?


給孩子表達自我的機會


有很多孩子覺得自己在大人的世界裡應該少說話。通常這類孩子有很強勢的父母,他們的父母從小就命令孩子而且把腳本給了孩子,如「人家給了你東西,你要說什麼?」「啊!謝謝!」,孩子根本沒了自己的腦袋。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讓小朋友多一些機會表達真正的自我。


 


如果父母比較強勢的話,那就設計一些機會讓孩子能自主跟大人去交談,如問時間,設計家庭的出遊等。 


讓孩子理解聊天的重要性


我們現在觀察到一個問題,現在的年輕人能不開口就不要開口,我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科技造成的後遺症。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吃完飯就玩手機,甚至在吃飯的時候,大人們聊天,小孩子玩手機。這時,你要問我怎麼樣才可以讓我的孩子多說話?那就是拿走他的手機。

對於青少年來說,一定要讓他們理解所謂的見面交談和聊天的重要性。


 


這個來自於哪裡?來自於家庭。家庭絕對是交流的核心,要讓孩子在聊天中慢慢習慣,原來面對面聊天不是那麼可怕的,看著一個人的眼睛不是那麼可怕的,話說出來即便不完美也還是可以用一些其他的話來修飾的。




自律能力




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和孩子建立理性的「契約」關係




有些孩子因為年齡小,當犯錯誤時,家長說了他也未必懂,容易出現「打也不是,罵也不是」「說了也不改」的情況,會讓家長很窩火。但其實,孩子雖小,也知道趨利避害,他能夠理解外界給他的反饋是好還是壞,所以,我建議家長們可以和孩子建立一種明確的「契約」關係。



首先,你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明確的規則,

約定好賞罰的標準。比如早晨起晚了,就不許吃當天的冰激凌。




然後,你要嚴格且溫柔地去執行那個規則。

當孩子觸碰到了你們約定的規則(懲罰或獎勵),你一定要說到做到,不能食言!同時,如果是懲罰,你也不要發火,要非常理智平靜地和孩子講清楚為什麼懲罰他。一般來說,孩子都能夠接受。




請注意,這個時候,任憑孩子如何哭鬧,都要理性的嚴格執行,不能心軟,不能退步,你要告訴他:「對不起,因為你沒有遵守我們的約定,你必須接受懲罰。」




當我們和孩子形成這樣的「契約」關係,執行一兩次,你會發現,不再需要用暴怒的語氣去震懾孩子了。

所以,我建議:和孩子建立理性的「契約」,溫柔且嚴格執行下去。




感恩能力




培養孩子的感恩能力——


給孩子固定的感恩的時間




懂得感恩的幸運人,也能讓別人更幸運。當你懂得感恩,你會更積極,遇到事情不順的時候,感恩的人比較懂得以平常心看待挫折。

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有固定的感恩的時間。



 


舉個例子,最近我兒子過六歲生日。我們那天原本要給他辦一個生日party,但我和我太太工作太忙了,後來我太太就給他訂做了一個很精美的蛋糕,但我們並沒有邀請朋友來家裡面。


 


我們在吃飯時發生的一件事讓我蠻感動的。我的岳母那天過來幫忙做菜、接孩子,我太太跟岳母說「媽,謝謝你哦」,沒想到我兒子突然跑過去抱住他媽咪說「謝謝媽咪」。我太太嚇了一跳,「你為什麼謝謝我?」他說,「謝謝你給我買這麼漂亮的蛋糕。」然後我爸爸問,「你有什麼感謝爸爸的?」他說,「謝謝爸爸帶我在河邊跑步。」我說,「哦,不客氣。」


 


那天我兒子輪流給每個人一個擁抱,對每個人都說了一句感恩的話。這件事情讓我們覺得很感動。我覺得這是一個充滿感恩的機會,我們當天切蛋糕的氣氛是發自內心的好,沒有那種儀式感。


 


後來,我跟我太太說,以後我們過生日就要這麼做,我們都要花點時間感謝每個人來到我們的生命裡面所做的一件事。




適應未來的能力




培養孩子適應未來的能力——


好奇心、同理心、溝通能力




未來的世界將會變得越來越快,信息密度越來越高,人工智慧將會給這個社會帶來巨大的變革,

這是我們的孩子將繼承的世界,也是我們有生之年將面對的課題。




那麼,我們能夠教孩子們什麼?




01


好奇心


孩子需要具備的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這可能是首位的。


  


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盡量來鼓勵孩子們的好奇心。


 


02


同理心


另一個方面是同理心,這個非常重要。


 


在未來的世界,我認為心理問題會是很大的問題。將來,我們會有機器的世界和人的世界。我們希望在未來的社會裡,是我們駕馭機器而不是機器駕馭我們。


 


我們駕馭機器的話,每個人會用超能力,我們會有超人的智慧和力氣,這些都是機器來幫助我們的。這裡面,核心是我們叫機器去做什麼。所以我們有沒有辦法去看懂人,能夠跟一個人感同身受,就很重要。




這種同理心被稱為compassion,這個compassion來自於拉丁文,是兩個詞的綜合,指一同受苦的意思。當你對一個人有同理心的時候,你有辦法進入他的世界,能夠去感受他的痛苦,因此你就不會對他那麼敵對、那麼無情。在未來,人都能駕馭機器,同理心是需要的,否則我們會毀滅彼此。 



03


溝通能力


最後是要具備溝通能力。


 


溝通能力分為兩種,一種是你懂得怎麼跟服務你的機器去溝通。未來你不需要懂程序語言來教機器怎麼做事,但你要懂得很準確地告訴機器你要做什麼。這種是clear communication。


 


另外一種 communication是你怎樣感染人,能夠對一個人、十個人、一千個人去說一件事情,讓他們理解你的觀點,讓他們願意和你合作,和你一起來做一件事情。


 


未來機器人做得像人一樣,會變得非常懂人,能夠判斷人的蛛絲馬跡,可以跟你對話,但是它沒法感染人。這還是人的領域,只要我們還在人的社會的話,這種溝通能力會是必要的。

 






本文編輯 | 賈文藝


採訪 | 杜京虹 賈文藝


音頻整理 | 楊舒穎(實習)


責任編輯 | 賈文藝


部分內容整理自劉軒新書《幸福的最小行動》、劉軒個人微信公號

軒言(xingyunxuanyan)




劉軒:哈佛大學學士,哈佛教育學院心理學碩士、博士候選人。劉軒是把心理學應用到生活中的人生極客,也是橫跨多個領域的職場高手:他是新銳的心理學導師,新銳作家和譯者,出版多部暢銷好書。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閱讀原文,下載中教之聲APP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報 的精彩文章:

給教師提待遇!給家長解難題!教育部長發出兩會「部長通道」第一聲! | 兩會關注
來了!憲法修正案(全文)

TAG:中國教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