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真假玉器鑒別,懂了 這些您將成為下一個玉器鑒定專家!

真假玉器鑒別,懂了 這些您將成為下一個玉器鑒定專家!

轉載自百家號作者:古玩文化劉總

古玉的仿古,最早從元朝就開始大規模流行,從而構成了我國玉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這裡將網上收集的部分古玉真假圖放在這裡,

大家可以從真品古玉和仿品古玉的玉質、雕工、刀痕、沁色、形制等多方面加以區分和揣摩,

從而提高對古玉的辨別分析能力。

左真右假

▼真假紅山玉龍對比圖(一)

真品玉龍 紅山文化 高26厘米

1971年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遺址出土質呈碧綠色,造型似「C」字狀。

龍吻部前伸,閉口,鼻端平齊,鑽出二圓鼻孔,眼外突,作細長柳葉形,邊沿起棱,額和顎底陰刻斜網格紋,頸脊凸出後卷的長鑞,鑞內部淺凹,邊沿斜磨,是紅山文化玉器做工的特點之一。

龍尾內卷,龍背部穿一孔,用於繫繩懸掛。

此為紅山玉器的代表作品,是古玉中最早的龍形象。

仿紅山文化玉龍 高19.3厘米

此龍時代原定為紅山文化,玉質、造型與真品相仿,但仔細對比,可看出有數處不同:1、整體形象上,仿品缺乏真品剛勁挺拔、渾圓飽滿的氣勢。2、細部刻划上,真品線條柔韌中見剛勁,頭部起始頓挫、尾部收束有力,抑揚有致,流婉暢達,富有韻律變化,給人以無窮回味之感;

仿品頭、尾、鑞部起收軟而無力,精神狀態不佳,刀法生硬,嘴部線條既不符生物結構,又虛擬出三條豎直線,尤顯突兀,眼部邊沿無稜線,變化不足。3、表面玉質上,真品光潤,綹斑自然;仿品則多有散布的蝕斑,細看頗不自然,有人工做作痕迹。

▼真假獸形玉玦對比圖(二)

真品年代: 紅山文化真品尺寸: 高14厘米,寬10厘米河北圍場下伙房出土質呈雞骨白色,略作「C」字形,獸頭似豬首,以陰線勾勒出大圓眼、眼眶和吻部,寬耳上豎,身內卷,尾與頭銜接,獸頸部鑽一孔,可用於穿系。

這種獸也有稱之為豬龍的,是紅山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

仿紅山文化獸形玉玦

現代 高13.8厘米,寬10厘米此玦原定品名為龍胎,時代定為紅山文化。

玉質、形制稍與真品同,但不符處亦頗昭然:1、造型上,真品獸身彎曲有力,圓肥飽滿;仿品彎勢乏力,軀身瘦贏。2、刀法上,真品頭部採用陰線刻劃,迴環自如,眼、鼻、耳交代清楚;仿品頭部則用斜磨堆擠之法,面部結構含糊不清,且穿孔偏下,與常見者不同。3、玉質上,真品受沁表面綹裂細張,潤而有光;仿品班駁脫落,灰暗枯澀,表明質地不佳,且系有意為之。

▼真假獸形玉鳥對比圖(三)

真品名稱:玉鳥

紅山文化 高2.5厘米,寬4.6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質青黃色,雜以赭紅沁。

琢一扁平形鴞,橢圓首,尖喙,寬尾,雙翅展開作飛翔狀。

以陰線刻出羽紋,背面光素,有一對鑽的牛鼻孔,可穿系。

這類玉鳥在紅山文化遺物中多有發現,除鴞形外,也有鳳、鷹、燕等,均形體簡練,或為尊奉的神鳥,或表祥瑞之義。

仿品名稱: 仿紅山文化玉鳥

現代 寬5.8厘米 寬7.5厘米此鳥時代原定為紅山文化。

玉質淡黃色,局部有赭紅沁。造型與真品略同,較有區別之處為:1、整體上,真品羽翼開張自然,富有氣勢;仿品則顯得拘謹、板滯。2、細節上,真品以陰線勾劃,且有鑽孔供穿系;仿品羽翅則以陽紋表現,不類紅山風格,且無穿孔。3、玉質上,真品為紅山常見;仿品色澤偏淡,且有飯糝,為一般紅山玉料中少見。

由於玉器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仿品也層出不窮,福羲國際有自己的專家團隊,為您免費鑒定。送拍請諮詢yue81608

▼真假獸形玉龜對比圖(四)

真品名稱: 玉龜

紅山文化 長4.8厘米,寬2.8厘米1973年遼寧阜新石戈鄉台吉營子村出土質淡綠色,部分受灰黃沁。

琢一龜形,頭略如三角形,頸長伸,背橢圓,尾尖,四肢蜷伏,背面腹部中央出一豎脊,脊當中橫里鑽一孔。

玉龜在史前良渚文化、江淮地區原始文化中都有發現,形制各不相同。這種玉龜具有鮮明的紅山作風。

仿紅山文化玉龜

現代 仿品尺寸: 長4.3厘米 玉器此龜原定品名為鱉佩,時代定為紅山文化。

玉質赭黃中夾雜黑色,造型與真品略似,較大區別在於:1、整體上,真品較窄長,形簡而意存,似有活力;仿品較寬短,形簡而意未到,缺乏活力。2、技法上,真品結構清楚,刀工簡拙蒼勁,腹部穿孔,為早期特點;仿品結構不明,刀工僵硬呆板,且口部穿孔,與早期做工不符。3、玉質上,真品採用紅山常見之黃綠色玉,沁斑浮沉自然;仿品沁斑分布繁雜,不似自然形成。

▼真假獸形玉馬蹄對比圖(五)

真品名稱: 玉馬蹄形器

紅山文化 高14厘米,上口徑10厘米,下口徑8厘米遼寧建平採集質暗綠色,有灰白沁。

呈橢圓筒狀,上大下小,上口沿為斜坡狀,下口沿平直,邊有小孔,供穿系。整器磨製光滑。

這種似馬蹄的器物是紅山文化的獨有創作,或認為是束髮器,或認為是護臂器,或認為與祭祀有關,尚無定論。

仿品名稱: 仿紅山文化玉馬蹄形器

仿品年代: 現代 高16.8厘米此器時代原定為紅山文化。

玉質、形制略同真品,但仍有不似之處。1、整體上,真品外形線條十分流暢,圓弧得宜,剛柔相濟,轉折自然;仿品外形線條不夠順暢,稍欠力感,轉折生硬。2、玉質上,真品沁斑、磕缺處宛然一體,渾樸純厚;

仿品感覺過新,磕缺處尤其如此,無歷久之氣,無包漿,表明時代不會早。

▼真假獸形玉雙聯璧對比圖(六)

真品名稱: 玉雙聯璧

紅山文化 高13厘米,寬8厘米遼寧建平牛河梁墓葬出土青白色,間呈雞骨白沁蝕。

扁平狀,如同二不規則璧上下相聯,上小下大,皆穿一孔,器邊沿斜磨似刃。這種雙聯或三聯璧,亦為紅山文化的特徵。

仿紅山文化玉雙聯璧

現代 高6.8厘米此璧時代原定為紅山文化,玉質褐黃色,形制與真品略同,但二者區別十分明顯:1、外形上,真品上下協調,左右對稱,圓渾厚實;仿品上下左右不均衡,線條很不流暢,顯得單薄輕飄。2、鑽孔上,真品系用管鑽單面穿通,孔徑圓正,呈喇叭形,孔內遺有螺旋痕,為早期工藝特點;仿品孔徑不圓,且兩面一致,無大小之別。3、刀工上,真品二璧相聯處,用斜磨之法,邊沿兩面削減,為紅山玉器鮮明風格之一;仿品在這方面則全無體現。

▼真假獸面紋玉丫形器對比圖(七)

真品名稱: 獸面紋玉丫形器

紅山文化 長15.2厘米,寬2.8厘米遼寧省博物館藏質為暗綠色,局部有綹斑。體扁薄細長,好似「丫」字形,上部為一獸面,以陰線勾出眼、鼻,其雙耳分開高聳,寬平嘴外凸,獸面以下皆琢以起伏凹凸的平行弦紋,底端鑽一圓孔,可穿系。這種器物在紅山文化發掘品中曾有出現,亦為紅山玉器獨特之類別,其用途尚不明了。

仿品名稱: 仿紅山文化獸面紋玉丫形器

現代 長17.8厘米此器時代原定為紅山文化。玉質青黃色,形與真品相似,但畢竟有所距離:1、琢工上,真品獸面於平面上陰線刻出,寬嘴兩端嘴角厚,中間薄,上下嘴唇呈一弧線,突現出獸面的猙獰,器身弦紋平直有力;仿品獸面有起突效果,嘴唇過厚,寬窄平齊無變化,器身弦紋勁健不足。2、玉質上,真品的暗綠色澤為紅山玉器中常見,淳樸厚實;仿品以黃色為主的色調在紅山玉器中較少見,且無古樸之氣。

▼真假獸形玉璧對比圖(八)

真品名稱: 玉璧

良渚文化 直徑16.2厘米,孔徑4.3厘米1986年浙江餘杭反山出土質呈青色,有條斑狀灰白沁。扁平圓形,厚薄不勻,中有對鑽圓孔,孔內遺有台階痕。素麵無紋,磨製較精。玉璧是古代的禮器。這種大型、厚實的光素玉璧在新石器時代多見。

仿品名稱: 仿良渚文化玉璧

此璧品名、時代未見說明,玉質青色,滿布灰黃沁。從形制、紋飾看,應系仿良渚玉璧:1、紋飾上,真品光素無紋;仿品飾良渚文化的簡化人面紋,但良渚玉璧上從未見飾人面紋,又仿品刻劃粗劣,益見其偽。2、琢工上,真品圓周規整,孔用雙面鑽;仿品圓周不暢,孔用單面鑽,不具良渚特點。3、玉質上,真品本色、沁色交織自然協調;仿品雖也頗有古舊之色,但細察仍覺輕浮。

▼真假獸形玉琮對比圖(九)

真品名稱: 玉琮良渚文化 高5.4厘米,孔徑4.6厘米1978年江蘇武進寺墩出土質碧綠色。矮方柱體,外方內圓,上大下小,中心對鑽一孔。器表分成兩節,每節以四角為中線,各飾一組簡化的人面紋,共八組。人面以兩條凸起的橫長棱象徵羽冠,二圓圈表示眼睛,一短橫棱代表鼻子。玉琮是良渚文化的代表器物,所刻人面或獸面,或人獸組合紋,為當時氏族社會人們崇拜的「神徽」。

仿品名稱: 仿良渚文化玉琮現代 孔徑9.5厘米 送拍請諮詢yue81608此琮時代原定為良渚文化。玉質、造型頗類真品,但仔細觀察,仍可發現其為仿作,不到之處在於:1、細節上,真品射外周呈圓弧形,每組人面兩側相距較近,眼睛位於鼻上,細圓形;仿品射外周呈方角形,每組人兩面側相距較遠,眼睛位於鼻旁,粗而不圓。2、玉質上,真品綠色為良渚玉器多見,微有灰白沁,由內透外;仿品雖綠中泛白,但由外入內,失於浮泛,非自然所為。

▼真假獸形玉琮對比圖(十)

真品名稱: 玉琮良渚文化 高10.8厘米,孔徑5.2厘米1982年江蘇武進寺墩出土質青色,灰白沁。長方柱形,外方內圓,上大下小,中心有對鑽孔。表面分四節,每節以四角為中線,飾簡化人面紋,共十六組,均以兩條平行凸橫棱象徵羽冠,單圈代表眼,一條短凸橫檔表示鼻。玉琮系古代的禮器,盛行於新石器時代,延續至三代。

仿品名稱: 仿良渚文化玉琮現代 高19厘米,寬9.85厘米此琮原定品名為駔琮,時代定為漢代。玉質青綠,遍布赭紅沁。從製作風格考察,當為清代的仿品:1、形制上,真品射外周方中帶圓,每組人面紋上下分隔緊湊;仿品射外周呈圓形,每組紋飾上下分隔疏鬆。2、紋飾上,真品為簡化人面紋;仿品為由雲紋組成的獸面紋,旁飾八卦紋,這在清代玉器上多見。3、玉質上,真品沁色有千年之態;仿品給人沁色太新,且有意造作之感。

▼真假獸形玉半圓形飾對比圖(十一)

真品名稱: 玉半圓形飾真品年代: 良渚文化真品尺寸: 高3.5厘米,寬5.8厘米1986年浙江餘杭反山出土質淺青色,有深綠色斑點。半圓形,正面微弧凸,背面內凹,邊緣略薄。淺浮雕獸面紋,雙圈眼,橢圓形眼瞼,眉心刻捲雲紋,寬鼻闊嘴,頭有尖頂和弧形邊框象徵的羽冠。背面鑽三對牛鼻孔,用於穿綴。

仿品名稱: 仿良渚文化玉半圓形飾仿品年代: 現代仿品尺寸: 高5.5厘米,寬9厘米此飾原定品名為獸面紋半圓形器,時代定為良渚文化。玉質灰白色,帶黃斑點。造型與真品相彷彿,相異處如下:1、琢工上,真品外形飽滿,紋飾線條剛柔相濟,肯定有力;仿品外形起伏不暢,紋飾線條模稜兩可,浮雕層次感不強。2、玉質上,真品灰白沁如霧籠紗罩,自然天成;仿品沁色生硬板結,太過鮮明。

▼真假獸形玉觿對比圖(十二)

真品名稱: 玉觿良渚文化長6厘米,最寬1.2厘米1977年江蘇吳縣張陵山5號墓出土質呈淡綠色,表面灰黃沁。扁平形,作獸牙、獸角狀。以透雕技法琢出似一側面戴冠人像,作風樸拙。觿是上古時期人們結繩記事時的解結工具,後逐步演變成一種隨身佩掛的象徵器,《禮記》:「子事父母,左佩小觿,右佩大觿。」劉向《說苑》:「能治煩決亂者佩觿。」此件是現所見到的最早玉觿,也是迄今史前之獨一作品。

仿品名稱: 仿良渚文化玉觿現代長9.7厘米此觿時代原定為良渚文化。玉質赭紅色,間雜黑色。器形接近真品,但顯著不同之處為:1、整體上,真品略如彎月形,刀工樸拙有力;仿品則平直不彎,刀工缺乏剛質感。2、細節上,真品略似人形,無具體五官;仿品人形則刻出五官中的眼、鼻、口,此種做法不見於這一時期的出土物中。3、玉質上,真品呈自然受沁的灰黃色狀;仿品色澤濃重,無歷千年之態。

▼真假獸面紋玉圭對比圖(十三)

真品名稱: 獸面紋玉圭龍山文化 長17.8厘米,寬4.6厘米1969年山東日照兩城鎮出土質呈墨綠色,局部有白色斑和乳白色浸蝕。扁平體,中部斷接。上端平直,下端單面刃,磨製光滑。上部兩面均陰線琢一獸面紋,頭戴「介」字形冠,獸面以兩眼為中心,用旋轉的曲線環繞其展開,形象猙獰。此類獸面紋玉圭為龍山文化所獨有。

仿品名稱: 仿龍山文化獸面紋玉圭 長14.6厘米,寬5.3厘米此圭時代原定為龍山文化。玉質墨綠色,大部灰白沁。造型與真品近似,當系直接仿製,琢工較好。但二者仍有區別:1、外形上,真品窄長,線條肯定挺拔;仿品寬短,線條遲疑不暢。2、技法上,真品獸面紋陰線剛硬古樸,富有原始工藝特點;仿品陰線微帶隱起,線條過於柔暢滑利,具現代工藝特點。3、玉質上,真品灰暗沉著,有久遠之氣;仿品雖經做舊,灰白沁仍然跳眼,有過新之感。

▼真假四孔玉刀對比圖(十四)

真品名稱: 四孔玉刀龍山文化長48厘米,寬13厘米1969年山東日照兩城鎮出土質呈青綠色,周身有褐色沁。長方形,雙面刃,磨製光滑。單面鑽有四孔,三孔近刀背處,一孔位於尾端中部。4多孔玉刀流行於新石器時代晚期,一般不作實用,而是禮儀用器。

仿品名稱: 仿龍山文化四孔玉刀 長29厘米,寬8厘米此刀原定品名為玉笏,時代未標。玉質土黃色,局部有赭紅沁。從形制看,應仿龍山文化,與真品不同之處在於:1、外形上,真品前寬後窄,邊線勁利;仿品前窄後寬,邊線不挺。2、玉質上,真品沁色由里發散,細裂如冰紋;仿品沁色附著於表面,系人為短時強力而成。

▼真假玉三牙璧對比圖(十五)

真品名稱: 玉三牙璧龍山文化直徑8厘米1978年山東藤縣裡庄出土質呈淺灰色,扁平狀,中部鑽一大孔,外緣等距突出三個大牙,方向、形狀一致,各大牙之間又等距琢出四組小鋸齒形牙,每三小齒為一組。這種三牙璧是龍山文化的典型器物,大汶口文化亦偶有發現,以前稱之為璇璣,認為是天文觀測儀器。現一般認為是一種異形璧,或謂之戚璧,供裝飾之用。

仿品名稱: 仿龍山文化玉三牙璧 直徑7.5厘米此璧原定品名為璇璣(戚璧),時代定為西漢。但從出土資料來看,此種牙璧一般多為史前器。玉質褐色,造型與真品類似,但細察之,仍有相異之處:1、外形上,真品外圈如用虛擬線加以連接,可形成一整圓,這是早期同類器物的做法,因為它是在圓環形器基礎上再琢出齒牙的;而仿品則不能。2、齒牙上,真品三大牙之間各有四組小齒牙,每組有三小齒,每組、每齒均對稱,排列規則,齒口銳利;仿品三大牙之間只一組三齒,且齒口圓鈍。3、玉質上,真品質樸色雜,有歷久之氣;仿品色澤一致,多有蝕斑,不似自然形成。

▼真假虎面玉飾對比圖(十六)

真品名稱: 虎面玉飾真品年代: 石家河文化尺寸不詳1989年湖北荊州天門出土質青綠色,表面受灰白沁。圓雕,作一虎面形,陰刻單圈眼,長眉,寬鼻,兩耳半凹,內各鑽一小孔,面部中間起脊。這種造型的虎面傳世品時有所見,以前多斷為三代,現知為石家河文化所特有,為其代表性器物之一。

仿品名稱: 仿石家河文化虎面玉飾 寬2.4厘米此虎面時代原定為西周。玉質青色,大部分有褐色沁。仿品形貌略同真品,細微差別在於:1、局部上,真品雙目較平,眉弓較窄,耳內穿孔較小,面中部有突脊;仿品雙目突出,眉弓較寬,耳內穿孔較大,面中部無突脊。2、玉質上,真品沁色似雞骨白,原色與沁色交互融合;仿品原青色缺乏舊氣,沁色過艷,二者分界明顯,頗不協調。

▼真假玉馬對比圖(十七)

真品名稱: 玉馬商代長6.3厘米,高2.9厘米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質青白,微有沁蝕。扁平體,作一馬行走狀,俯首,「臣」字形眼,張口,豎耳,琢出頸部鬃毛,足肢粗短,長尾下垂,尾末磨成斜刃,馬耳後穿一孔,可穿系。這種玉馬在商代十分少見,也是玉器中最早的馬形象。

仿品名稱: 現代仿商代玉馬 長4.4厘米此馬原定品名為立姿馬佩,時代定為殷商。玉質褐黃,微有沁斑,造型明顯模擬品,但技藝拙劣:1、整體上,真品體態勻稱,比例合度,頭、足、尾支撐有力;仿品頭重腳輕,比例失調,腿足肥碩無力。2、玉質上,真品純凈,沁蝕深淺自然;仿品雜渾,沁色做作。

▼真假獸形玉兔對比圖(十八)

真品名稱: 玉兔商代長10厘米,高5.8厘米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質呈黃褐色,扁平體,作一奔兔之形。首略昂,雙圈大眼,張口露舌,鼻翼系刻出,長耳後豎,肥軀翹尾,足前屈,爪、趾畢露。前足處鑽一孔,可用於穿系佩掛。玉兔始見於殷商,商周時較為流行。

仿品名稱: 仿商代玉兔 長6厘米此兔時代原定為殷商。玉質白色,局部有褐紅沁。姿態略似真品,區別在於:1、整體上,真品動感強烈,富有神韻;仿品似動非動,且前、後肢的結構、比例均不協調。2、細節上,真品鼻、舌、耳紋皆有表現;仿品則無,且無穿孔,與商代動物佩飾多有穿孔的特點不符。3、玉質上,真品採用商代常見之淺黃玉,光澤不甚強;仿品則用當時較少見之白色玉料,且沁色濃艷,有新染跡象。

▼真假玉鸚鵡對比圖(十九)

真品名稱: 玉鸚鵡商代高7.8厘米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質呈青綠色,部分有綹斑。作鸚鵡造型,扁平體兩面皆陰線雙勾,飾紋相同,勾喙,「臣」字形目,鋸齒形長冠後垂,翅上卷,以雲紋裝飾,足直立,短尾內勾。足底端下出榫,穿一孔,可供插嵌固定。這種鸚鵡形象在商代晚期較為常見。

仿品名稱: 現代仿商代玉鸚鵡仿品尺寸: 高6.5厘米此器時代原定為殷商。玉質白色,局部有褐黃色沁斑,形制接近真品,但仿造痕迹明顯:1、整體上,真品穩重平衡,結構清晰;仿品重心不穩,冠、足、尾等處交代不清。2、琢工上,真品線條有序,方圓得宜;仿品線條粗糙,且穿孔位置不當。3、玉質上,真品採用商代多見之暗青色料;仿品則用一新白料,人工沁斑突兀鮮明。

▼真假玉人對比圖(二十)

真品名稱: 玉人真品年代: 商代真品尺寸: 長10.2厘米,寬3.5厘米中國歷史博物館藏質白色,局部褐色沁。作一側身人形,兩面飾紋相同,「臣」字形眼,長鼻,雲形耳,頭戴高冠,冠緣出對稱性齒牙,臂上彎,置於胸前,足蹲踞。底端有榫,股端穿一孔。全器以商代典型的陰勾雙線刀法琢刻。這種側身人像在商代較為多見。

仿品名稱: 仿商代玉人仿品年代: 現代仿品尺寸: 長6.7厘米此玉人原定品名為蹲跪人璜形佩,時代定為殷商。玉質淡黃,局部褐黑色,造型略似真品,但做工漏洞頗多:1、細部上,真品各部位置比例得當;仿品結構不明,且冠的齒牙無序,又無冠後部,耳部僅以單陰線刻出,足底端交代含糊,穿孔位置也不當。2、技法上,真品為雙線陰刻,線條規矩謹嚴;仿品多為單線陰刻,線條粗糙鬆散。3、玉質上,真品古樸沉著;仿品成色較新,且沁色濃艷,分布較有規律,顯非自然因素造成。

▼真假玉燕雛比圖(二十一)

真品名稱: 玉燕雛商代長7.3厘米,高3.3厘米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質呈乳白色,間有褐色綹斑。圓雕一待哺之燕雛,仰首,圓眼,尖喙,斂翅,上飾雙線陰刻之翎紋,首、頸飾單線陰刻之羽毛紋,背飾竹節紋,胸下琢出長方形兩足。頸下有上下對鑽的牛鼻孔,供穿系。這種燕雛形象在玉器中較為少見。

仿品名稱: 現代仿商代玉燕雛仿長4.3厘米此燕雛原定品名為雁雛,時代定為殷商。玉質褐紅色,間有沁斑。造型與真品大同,但仿技欠到:1、整體上,真品寬窄勻稱合度;仿品笨拙,形體不合法度。2、技法上,真品翅身用商代典型的雙線陰刻法,線條規謹流暢;仿品則用單線陰刻,線條滯澀,翎紋無章法,頸部鑽孔位置不當。3、玉質上,真品溫潤瑩潔,色沁淺淡;仿品有如熟坑,但不如自然包漿純厚潤澤。

▼真假玉鱉對比圖(二十二)

真品名稱: 玉鱉 商代長4厘米1975年河南安陽小屯11號房出土圓雕一鱉,背部質呈黑色,頭、頸、腹、爪皆呈灰白色,琢出雙眼、爪趾。腹部右上方有上下對鑽的牛鼻孔,供穿系佩戴。玉鱉在古玉中數量不多,這種利用玉材不同色澤加以設計的巧色工藝最早即萌生於商代。

仿品名稱: 仿商代玉鱉長5.7厘米此鱉時代原定為殷商。玉質褐黑色,有沁斑。外形略如真品,但數處有異:1、整體上,真品頭、爪等處欲縮未縮,活潑有致,神態逼真;仿品則僵硬呆板,缺乏生機。2、玉質上,真品瑩潤略透;仿品乾枯板結,表面染舊痕迹過重。

▼真假玉獸面對比圖(二十三)

真品名稱: 玉獸面商代 長、寬各3.1厘米1975年河南安陽小屯11號房出土質呈綠色,間雜灰白沁。扁平體,以陰勾雙線刻「臣」字形眼,捲雲形鼻,頭頂雙角上豎,雙角之間飾席紋。眉心處穿一孔,用於佩系。背面光素。這種玉獸面商代特色鮮明。

仿品名稱: 仿商代玉獸面長5.5厘米,寬4厘米此獸面原定品名為饕餮獸面紋器飾,時代定為商代。玉質黃色,大部有赭紅沁。造型大體如同真品,失誤處為:1、整體上,真品臉部寬狹適度,構圖緊湊;仿品臉部過寬,結構鬆散。2、細部上,真品眼神有力,雙角張揚;仿品大眼失神,兩耳突兀,雙角呆板。3、玉質上,真品綠色為商代多見,灰白沁分布自然;仿品玉色不類商代,赭紅沁看似深淺有序,但浮於表面,未深入肌理。

▼真假玉人對比圖(二十四)

真品名稱: 裸體玉人真品年代: 商代真品尺寸: 高12.5厘米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質呈淡綠色,局部褐色沁。作裸體站立狀,一面為男性,橢圓臉,寬長眉,雙目微突,寬鼻,大嘴,大耳,頭上梳兩個角狀髮髻,聳肩,雙手置放胯間;雙膝略內彎,身上以雙勾陰線琢出各部肌肉、關節。腳下有一短榫,可供插嵌,另一面為女性,形象近似男性。這種陰陽人形象僅此一見,可能含有某種巫術上的意義。

仿品名稱: 仿商代裸體玉人仿品年代: 現代仿品尺寸: 寬6.2厘米此玉人原定品名為人形柄飾器,時代定為殷商。玉質淡綠色,間有褐色沁。造型明顯模擬品,二者不似處:1、整體上,真品體態適度,身短腿長;仿品體態過於誇張,縮頸聳肩,身與腿長短接。2、細節上,真品五官、髮髻、手足等刻劃清晰;仿品則模糊含混,似是而非。3、琢工上,真品為商代典型的雙勾陰線;仿品則為單陰線,與商代技法不相符合。

▼真假雙龍首玉璜比圖(二十五)

真品名稱: 雙龍首玉璜真品年代: 西周真品尺寸: 長11.1厘米,寬3.2厘米上海博物館藏青白玉,扁平體,兩面飾紋相同。兩端各琢一龍首,龍「臣」字形眼,眼梢長彎,角後仰,屈體,身飾鱗形紋。龍頭頂處各鑽一孔,用於穿系。風格與出土同類器一致。玉璜始見於新石器時代。此類雙龍首玉璜流行於西周中晚期,一般作為成組串飾中的組件。

仿品名稱: 仿西周雙龍首玉璜此璜時代原定為西周。玉質青灰色。形制、紋飾與真品略相一致,不到位處是:1、紋飾上,真品「臣」字形眼、仰角、鱗紋都是西周的標準刻法,結構有序;而仿品卻全然不似,結構不清。2、琢工上,真品線條中運用斜刀技法明顯,系西周典型刀法,委婉流暢;仿品僅為並列陰線,粗細均勻,運刀滯拙。

▼真假玉人對比圖(二十六)

真品名稱: 玉人真品年代: 西周真品尺寸: 高7.9厘米,寬1.1厘米1972年甘肅白草坡2號墓出土質呈淺黃色,圓雕一站立人,頭戴歧角高冠,長扁臉,寬額,橄欖形大眼,闊鼻,閉嘴。身著袍服,上下各有四道陰刻線,於背面中部交*,似作被捆綁狀。下部作尖錐形,不露足。頸下有一小穿孔。這種形象的玉人僅見於西周。

仿品名稱: 仿西周玉人此玉人原定品名為人形玉管,時代定為西周。玉質、造型近似真品,然而,不同處還是較明顯的:1、外形上,真品臉部、冠飾、衣飾均具西周特徵,與出土其他同代玉人風格一致;仿品臉部五官則似現代人物形象,衣飾加三角形網格紋,應為戰國服飾特點,而不見於西周人物服飾上。2、琢工上,真品比例合度,交代清楚,線條樸拙有力,具早期特色;仿品結構含混不清,且線條細軟。3、玉質上,真品沁蝕自然和諧,渾然一體;仿品斑駁混雜,給人感覺很不舒服。

▼真假玉龍鳳人物比圖(二十七)

真品名稱: 玉龍鳳人物飾真品年代: 西周真品尺寸: 高6.8厘米,寬2.4厘米1984年陝西長安張家坡157號墓出土質呈青綠色。透雕人獸複合紋,共有三龍一鳳和二人。一大人粗眉深目,雲形耳,頭梳螺形髻,長發後披,頭後又有一類似相背的小人,二人身軀中部均蟠曲一龍。大人腿前屈,足為鳳鳥頭形,臀後處蟠曲一卷尾龍。正背紋飾相同。大人髮際處有一穿孔,可用於佩系。這種人獸複合玉佩在西周十分流行,為其特色之一。

仿品名稱: 仿西周玉龍鳳人物飾高6.3厘米此飾原定品名為玉人佩,時代定為近代仿古。玉質褐色。形制仿西周同類器,與真品風格略似,差失處在於:1、整體上,真品雖結構繁複,但錯落有致,交代清楚;仿品多處結構雜亂,交代不清,如前翹的人腿足、方角的龍額等,均與真品不合。2、琢工上,真品紋飾均為西周典型的斜刀技法,婉轉流暢;仿品則全為細單陰線,刻劃柔弱無力。3、玉質上,真品為西周常見用材;仿品明顯採用染色手法進行了處理。

▼真假玉鳥對比圖(二十八)

真品名稱: 玉鳥真品年代: 西周真品尺寸: 高3.8厘米,長7.3厘米上海博物館藏質呈暗綠色,大部灰白沁。扁平體,兩面紋飾相同。鳥單圈眼,勾喙,角後仰,翅上揚,足前屈,尾後垂分。胸部鑽一孔,供佩系。造型特點與出土同類器相近。此類玉鳥在商末周初較為常見。仿品名稱: 仿西周玉鳥仿品年代: 現代仿品尺寸: 高2.8厘米 長5.4厘米此品原定品名為鳥紋珮,為西周早期。玉質赭紅色。造型與真品略同,所異處:1、整體上,真品結構清楚,富有精神狀態;仿品結構尤其是角、翅、尾雜亂,形似而無神。2、琢工上,真品線條勁健有力;仿品線條飄忽軟弱。3、玉質上,真品沁色中隱約泛出本色,舊氣十足;仿品沁色鮮艷,為新做無疑。

▼真假玉璜對比圖(二十九)

真品名稱: 玉璜真品年代: 春秋真品尺寸: 長11.5厘米1988年山西太原金勝村晉卿趙氏墓出土質呈深青色,局部有赭色沁,略透明。扁平體,半環狀,正背紋飾相同。兩端各琢一龍首,龍口微張。器身用兩條凹槽將之分為三區,兩端區域邊緣出齒脊,通體浮雕繁密的蟠虺紋。中部上端穿一孔,供佩系。此類玉璜流行於春秋晚期,是成組玉佩中的組件。

仿品名稱: 仿春秋玉璜仿品年代: 現代此璜原定品名、時代不見說明。玉質灰白色。從形制、紋飾看,為仿春秋時期玉器,但與真品仍有不同:1、外形上,真品周邊之齒脊均與紋飾相關;仿品齒脊與紋飾全無關連,與結構不符。2、紋飾上,真品蟠虺紋扭曲變化,靈巧有致;仿品獃滯死板,缺少變化。

▼真假玉長條齒邊形飾對比圖(三十)

真品名稱: 玉長條齒邊形飾真品年代: 春秋真品尺寸: 長10.6厘米,寬2.5厘米1986年江蘇吳縣嚴山出土質呈灰黃色,間有暗綠色斑點。扁平體,周邊琢出對稱的齒脊,兩面均琢變形蟠虺紋組成的龍首紋。器上端鑽一小孔,中心有通心穿,可穿系。這種飾件在春秋時期相當流行,為特色品種之一。

仿品名稱: 仿春秋玉長條齒邊形飾此飾原定品名為條狀玉飾,時代定為春秋。玉質灰白,大部硃砂痕。玉質灰白,大部硃砂痕。形制與真品略同,雕琢較工。二者相異處有:1、紋飾上,真品繁密的蟠虺紋各組成許多龍首紋,布局有序,章法井然;仿品浮雕蟠虺紋,布局雜亂無章,不見組成龍首形象,不合規律。2、玉質上,真品灰黃色沁為春秋出土器中多見;仿品黑白相同,且有硃砂沁,在春秋玉器中少見。

▼真假獸面紋玉飾比圖(三十一)

真品名稱: 獸面紋玉飾真品年代: 春秋真品尺寸: 長7.1厘米,寬7.5厘米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1號楚墓出土玉質受沁呈雞骨白色。扁平狀,略成正方,上寬下窄,似倒梯形,四邊有高低起伏的脊牙。正面中下部琢一獸面紋,大眼、寬鼻,眉上彎。獸面兩側飾以三組兩兩對稱的變形龍首紋。背面光素無紋。器中端上下各鑽一小孔,可用於嵌固於它物上。這種獸面玉飾十分細密精緻,在春秋晚期頗不多見。仿品名稱: 仿春秋獸面紋玉飾此玉飾原定品名為獸面紋佩,時代定為戰國。根據出土資料,這類器物在戰國墓中尚未得見,且從裝飾紋樣考察,類似的獸面和龍首紋為典型的春秋風格。玉質雞骨白間象牙黃,圖案大體同真品,但雕琢水平相差甚遠:1、紋飾上,真品獸面、龍首五官結構等緊密謹嚴,清晰可辨;仿品則鬆散無序,獸面鼻翼不具東周下卷的特徵,龍首形象則不可識別,其他附生紋飾不知表現為何物,又多以捲雲紋籠而覆之。2、刻工上,真品刀法流轉,面面俱到,一絲不苟;仿品線條粗疏簡率,潦草不當。

▼真假玉環對比圖(三十二)

真品名稱: 玉環真品年代: 戰國真品尺寸: 直徑6.9厘米1990年河南淅川徐家嶺出土質呈灰白色。扁圓體,孔大邊薄,內外周邊飾弦紋,當中浮雕繁密的蟠虺紋,正背紋飾相同。此類蟠虺紋玉環在春秋晚期和戰國早期十分流行,是當時成組玉佩的部件之一。

仿品名稱: 仿戰國玉環仿品年代: 現代仿品尺寸: 直徑7.1厘米此環原定品名為龍紋瑗,時代定為春秋。玉質淡黃色,大半有赭紅褐沁。造型風格與真品相近,不同處有:1、紋飾上,真品布局兩兩對稱,排列有致,而又不失變化;仿品雖有四組首對首的龍首紋,但刻劃失真,且僵硬死板。2、玉質上,真品色沁古樸自然,無浮躁之氣;仿品色沁過於鮮明,一望可知非天然而成。

▼真假玉璜對比圖(三十三)

真品名稱: 玉璜真品年代: 戰國真品尺寸: 長17.5厘米,寬3厘米1977年安徽長豐楊公2號墓出土質呈青色。扁平體,弧形,兩面飾紋相同。兩端各琢一龍首,中間連體。龍滴水形眼,張口露齒,葉形耳後伏,軀體浮雕細密的勾連雲紋,首、軀之間以S形繩索分隔。器中部上端有一小穿孔,可佩系。這種玉璜是戰國盛行的品種,多作為成組玉佩中的組件之一。

仿品名稱: 仿戰國玉璜仿品年代: 現代仿品尺寸: 尺寸不詳此璜時代原定為戰國。玉質土黃色。形制與真品風格接近,琢刻較工,宜細加分辨:1、紋飾上,真品滴水眼飽滿有神,額角尖銳,軀中勾連雲紋排列有序,為戰國典型紋樣;仿品眼小無神,額角圓弧,軀中雙身獸面紋在戰國玉璜中不見,器之上下附加透雕裝飾不倫不類,與整器不合,且器中部無穿孔供佩系。2、玉質上,真品細潤有光,沁色變化深沉;仿品滿身土黃沁色在出土器中少見,浮淺單薄。

▼真假龍形玉佩對比圖(三十四)

真品名稱: 龍形玉佩真品年代: 戰國真品尺寸: 高11.5厘米,長21.4厘米1977年安徽長豐楊公墓葬出土質呈黃色,部分受沁作褐色。扁平狀,兩面紋飾一致。透雕出一回首張口的龍形,龍軀略作「W」形,上浮雕戰國流行的谷紋,軀外有足爪、一鳳鳥首及附加裝飾。龍尾呈鳳鳥首,亦為時代特點。龍軀腰部穿一孔,供懸系佩掛。此龍造型、裝飾皆為典型的戰國風格。

仿品名稱: 仿戰國龍形玉佩仿品年代: 現代仿品尺寸: 高8厘米,長13.5厘米此器原定品名為S龍鳳紋佩,時代定為戰國。玉質黃色,部分有黑漆古沁,造型略同於真品,差失處為:1、整體上,真品於規範中見出變化,龍體富有動感,似在騰躍,表現出戰國時代特徵;仿品僵硬板滯,龍如處靜止狀態。2、細部上,真品谷紋飽滿,排列整齊,迴旋有力,龍軀寬窄合度;仿品谷紋扁平鬆散,且不規整,龍軀寬窄不諧,腰部無供穿系之鑽孔,此為一大疏漏。3、玉質上,真品沁色較有層次,微有透潤感;仿品沁色濃重,深透,無過渡層次,顯系人為染作。

▼真假龍鳳紋玉佩對比圖(三十五)

真品名稱: 龍鳳紋玉佩真品年代: 戰國真品尺寸: 寬15.4厘米,高6.8厘米1977年安徽長豐楊公墓葬出土青玉,間有褐色沁。扁平體,兩面紋飾相同。略作璜形,兩端為對稱的龍首(一龍首斷缺),彎頸曲腰,身軀連成一體,上琢排列規整的勾連雲紋。腰部以下透雕二對稱相背的鳳鳥紋,長冠卷尾,挺胸直立。龍軀中部上端穿一孔供佩系懸掛,二龍腹亦各有一孔,可下系其他玉佩。可見其是組佩中的組件。此佩構思奇巧,琢刻完美,是戰國玉器的珍品。

仿品名稱: 仿戰國龍鳳紋玉佩仿品年代: 現代仿品尺寸: 尺寸不詳此佩原定品名為龍鳳雲紋璜,時代定為漢代。但龍、鳳造型及勾連雲紋則為戰國的典型特徵。玉質灰黃中夾紅褐色,形制與真品基本相像,辨別依據如下:1、整體上,真品龍、鳳姿態矯健,圓目凸顯,口大張,動感強烈,極富氣勢;仿品萎靡僵硬,如靜止狀態,比例不諧調。2、形象上,真品龍軀寬窄有序,鳳軀靈巧自如;仿品龍軀變化較小,鳳軀轉折生硬,又生造出雙鳳倚一扭絲環。3、玉質上,真品渾樸自然,無矯揉之氣;仿品雜色紛陳,極不悅目,人工做色明顯。

▼真假舞女玉佩對比圖(三十六)

真品名稱: 舞女玉佩真品年代: 戰國真品尺寸: 高約7厘米傳河南洛陽金村出土,質呈青色,灰白色沁。透雕並列二舞女正背形象,半月形髻,兩鬢垂髮,細眉大眼,長鼻小嘴,著曲裾交領深衣,一手置於腹前,一手甩袖過頂,二袖端相連,正作翩翩起舞狀。此種舞女玉佩流行於戰國、兩漢,但多為單舞女形象,雙舞女少見,是當時樂舞盛興的寫照。

仿品名稱: 仿戰國舞女玉佩仿品年代: 現代仿品尺寸: 高5.4厘米此佩原定品名為雙舞人佩,時代定為戰國。玉質、造型系模擬品,但二者高下截然分明:1、整體上,真品比例和諧,勁健有力,風姿綽約;仿品重心不穩,軟弱呆板,有形無神。2、細節上,真品五官、髮髻、衣領、衣袖均刻劃工整、細緻、結構謹嚴;仿品則鬆散粗糙,結構雜亂。3、玉質上,真品本色與沁色渾然一體,層次感強;仿品沁色過重,層次單一。

▼真假龍鳳紋玉套環對比圖(三十七)

真品名稱: 龍鳳紋玉套環真品年代: 西漢真品尺寸: 直徑10.6厘米1983年廣東廣州象崗南越王趙眛墓出土質呈青色,表面微受沁。扁圓狀,由內外二圓環套連而成,內環上陰線飾七組雙S交*紋,外環上飾弦紋、竹節紋。內環透雕一張口露牙、彎頸曲腰卷尾之龍形,與外環一回首張口、高冠長尾、立於龍足之上的鳳鳥正相呼應。龍鳳姿態優美,動感強烈,具有戰國遺風,整器顯得玲瓏剔透。這種工藝精湛的玉套環在審美藝術上亦具很高價值。

仿品名稱: 仿西漢龍鳳紋玉套環仿品年代: 現代仿品尺寸: 直徑12.8厘米此環時代原定為戰國晚期。據出土可知,同類器物目前最早不過漢代。玉質黃色,局部有赭紅沁。風格類似真品,相異處為:1、線條上,真品刀法纖細勁挺,流暢婉轉似水;仿品刀法粗疏生硬,遲疑滯澀。2、細節上,仿器將真品內環上的雙S紋改為雲紋,是無所依憑的生造。3、玉質上,真品入土久遠,浮翳隱現;仿品舊氣不足,沁色鮮明,人為之跡可察。

▼真假龍鳳紋玉佩對比圖(三十八)

真品名稱: 龍鳳紋玉佩真品年代: 西漢真品尺寸: 長12厘米1977年江蘇揚州邗江墓葬出土質白色。扁平狀,主體似璜形,兩端各為一回顧之龍首,張口,上下唇皆外卷,具此時期龍之特點,耳、角後仰,二龍合體,軀下中部對稱飾變形象徵之足爪。器上部透雕一回首鳳鳥,長冠後垂,長尾拖曳。龍、鳳五官、鱗甲、羽翅皆以細陰線刻出。這種玉佩類型流行於漢代。

仿品名稱: 仿西漢龍鳳紋玉佩仿品年代: 現代仿品尺寸: 長12厘米此佩時代原定為戰國,但考古中尚未發現戰國有這類玉佩。玉質灰黃色,器形頗似真品,但仍可加以分辨:1、整體上,真品緊湊舒緩得宜,造型優美;仿品感覺鬆散,缺乏精神。2、細節上,真品線條流暢似水,龍牙等皆有表現;仿品線條不甚連貫,交接處結構不清,龍牙含糊,龍體上還出現菱形網紋,為漢代玉器中少見。3、玉質上,真品微受沁,本色顯露;仿品受沁嚴重,原色不顯,但沒有出土物中沁色具深淺濃淡的變化,人為染色明顯。

▼真假玉觿對比圖(三十九)

真品名稱: 玉觿真品年代: 西漢真品尺寸: 長9厘米,寬2.3厘米1986年河南永城芒山鎮僖山出土質呈青色,局部有赭色沁。扁平狀,形如獐牙。一端透雕成龍首形,龍回首張口,尖額大眼,彎角,身飾雲紋、節狀紋;另一端作尖錐形。玉觿在西漢較為流行,多用於佩系裝飾。

仿品名稱: 仿西漢玉觿仿品年代: 現代仿品尺寸: 長9.6厘米此觿原定品名為龍紋佩,時代定為戰國。玉質棗紅色。造型風格略似真品,二者區別點有:1、整體上,真品靈活多變;仿品僵硬死板。2、細部上,真品龍身結構清楚,線條遒勁利落;仿品龍身結構雜亂,多屬臆造。3、玉質上,真品色澤瑩潤;仿品色沁凝滯,缺少變化,不似自然所為。

▼真假玉舞人對比圖(四十)

真品名稱: 玉舞人真品年代: 西漢真品尺寸: 高3.5厘米,寬3.5厘米1983年廣東廣州象崗南越王趙眛墓出土質青色,表面受黃色土沁。圓雕一正作曼舞狀的樂伎,陰線刻出雙眼,鼻微突,口略張,似在輕歌,螺髻右偏,身著長袖長裙,一手下甩,一手上揚,扭腰屈膝,舞姿優美。頭頂至腿部貫穿一小孔,可佩系。玉舞人流行於戰國、西漢,是當時樂舞興盛景象的真實寫照。

仿品名稱: 仿西漢玉舞人仿品年代: 現代仿品尺寸: 高4.8厘米此舞人時代原定為戰國,從出土資料看,這類圓雕舞人最早見於西漢早期。玉質青白色,局部呈褐黑色沁。造型接近真品,明顯缺陷有:1、體態上,真品結構,比例和諧,轉折自然;仿品頭、身、手、足基本結構不合實際,轉折不自然。2、細節上,真品五官分明,衣袖、下擺飾婉轉的雲紋;仿品五官不清,衣擺則用短線紋、斜格紋,交代潦草。3、玉質上,真品與土沁結合渾然一體;仿品則局部做色,顯得矯揉生硬。

▼真假玉劍格對比圖(四十一)

真品名稱: 雙鳳紋玉劍格真品年代: 西漢真品尺寸: 高6.1厘米,寬5.5厘米1983年廣東廣州象崗南越王趙眛墓出土青玉,表面遺有硃砂痕。兩面紋飾相同,當中琢一獸面紋,其兩側透雕一對稱的鳳鳥紋,回首張口,氣勢威凜。器俯視呈菱形,中部為一橢圓形穿孔,以供插入劍柄。玉具劍始於西周晚期,流行於東周、漢代。玉劍格是玉具劍中的組成部分,此玉劍格裝飾在同類器中較為少見,屬精品之列。

仿品名稱: 仿西漢雙鳳紋玉劍格仿品年代: 現代仿品尺寸: 寬4.3厘米此劍格原定品名為獸紋劍格,時代定為西漢。質淺褐色,形與真品大體相同,粗看貌似真品,然細加分析,仍有破綻:1、整體上,真品線條肯定爽利;仿品線條呆板遲滯。2、細節上,真品器中部起突脊,為劍格基本特點,雙鳳結構清晰,凜然有生氣,獸面雙目方中帶圓,眼眶略為下墜,是漢代獸面固定程式;仿品器中部無突脊,雙鳳沒有氣勢,紋飾交代含糊,獸面雙目則呈橢圓。

▼真假角形玉杯對比圖(四十二)

真品名稱: 角形玉杯真品年代: 西漢真品尺寸: 長18.4厘米,口徑6.7厘米1983年廣東廣州象崗南越王趙眛墓出土青玉,局部受沁。造型似獸角,杯口橢圓形,其周邊飾弦紋,杯底作繩索式長尾彎曲上卷,杯身以雙鉤陰線或淺浮雕刻迴環的勾連雲紋。漢代玉制酒杯較為流行,但這種設計獨特的角形杯目前僅此一見。仿品名稱: 仿西漢角形玉杯仿品年代: 現代仿品尺寸: 長16厘米,口徑10厘米此杯原定品名為白玉角杯,時代定為漢代。玉質白中間紅褐色,形制與真品類同,琢制較工。有別之處為:1、整體上,真品較細長,適合人手持握,顯得輕盈多巧,裝飾運用靈活;仿品則較短粗,略感笨拙,杯尾轉折及飾紋不及真品自由順暢。2、細節上,仿品忽視了在浮雕的勾連雲紋上應飾以雙陰線組成的竹節紋,而這卻是漢代玉器的重要特點之一。3、玉質上,真品色澤潤酥,沁斑天然;仿品沁色濃艷,綹斑處沁色加深,更可見系人工強力所為。

▼真假玉蟬對比圖(四十三)

真品名稱: 玉蟬真品年代: 西漢真品尺寸: 長6.2厘米,寬3.1厘米1978年河南永城芒山鎮保安山出土質青色。蟬作扁平狀,以簡練挺勁的「漢八刀」勾勒出高額、突眼、寬頸、翅翼等,形象寫實。這種玉蟬盛行於西漢晚期至東漢,多用作斂葬中的琀玉,放置於死者口內,取其清高絕俗、復活再生的意義。

仿品名稱: 仿西漢玉蟬仿品年代: 現代仿品尺寸: 長7厘米此蟬時代原定為西漢。玉質黃色,局部有褐紅沁。造型類同真品,但數處不似:1、整體上,真品寬窄比例為一般漢蟬的基本形式;仿品過於瘦長,於實際出入頗大。2、細節上,真品額平,雙目外寬內窄,尾尖、翅尖銳利;仿品額部起伏,雙目無寬窄,尾尖、翅尖較為圓鈍。3、玉質上,真品微有斑沁;仿品沁色過於濃艷,不似千年舊沁,且雙目「巧沁」位置亦過巧。

▼真假玉辟邪對比圖(四十四)

真品名稱: 玉辟邪真品年代: 東漢真品尺寸: 高18.5厘米,長18厘米,寬6.7厘米1978年陝西寶雞北郊墓葬出土質呈青綠色,有條紋。辟邪圓雕而成,局部殘缺。昂首張口,作怒吼狀,短耳長髯,挺胸突臀,四肢勁健,身出飛翼。周身以細陰線飾圓圈紋和毛紋,為東漢裝飾特徵。頭頂及背部有插座,可供插物。辟邪是神話傳說中的動物,為傳統的祥瑞之獸,有「辟除邪惡」的厭勝之義。玉雕辟邪在漢代開始出現併流行。

仿品名稱: 仿東漢玉辟邪仿品年代: 現代仿品尺寸: 高9.7厘米,長12.5厘米此辟邪時代原定為東漢。玉質青色,赭褐沁。造型與真品基本一致,應系仿製,但破綻不少;1、整體上,真品氣勢威武,充滿力度,神韻畢現,十分耐看;仿品外強中乾,徒有虛表,不耐細看。2、細節上,真品眼、足、身均刻划到位;仿品交代潦草,相差甚遠。3、玉質上,真品色澤純正,玉感較強;仿品色澤斑雜,沁感零亂,顯經做舊處理。

▼真假玉飛天對比圖(四十五)

真品名稱: 玉飛天唐 高3.9厘米,長7.1厘米故宮博物院藏青玉質,局部淺黃色沁。透雕,飛天作凌空駕雲狀,半側身,上身裸袒,下著緊身長裙,肩披飄帶,一手按雲,一手托物,交腳跣足,身下有流雲托浮,體態輕盈,與唐代壁畫中的飛天形象風格一致。飛天又稱「飛天伎樂」,梵名亁達婆,能歌善舞,為福人類,隨佛教傳入,壁畫、塑像中多見。玉雕飛天始見於唐,宋遼金元明繼續流行。

仿品名稱: 仿唐玉飛天 長9.2厘米此飛天時代原定為明代,但形象不具明代特徵。白玉質,造型應系模擬品,又稍加變化,二者區別在於:1、整體上,真品人體結構合理,體態細長婀娜,飄動感強;仿品人體結構不準,體態短小僵硬,動姿呆板。2、細節上,真品朵雲大而流暢,為唐代典型特徵;仿品朵雲細小雜亂,既不像唐代,又不似明代。

▼真假玉飛天對比圖(四十六)

真品名稱: 玉飛天真品年代: 遼真品尺寸: 長4.6厘米,寬3.5厘米1979年遼寧喀左白塔子出土白玉質,透雕,人物作男相,昂首俯身,頭頂有一角狀物向後飄佛,雙手合掌於胸前,臂纏箍,腕套鐲,飄帶繞肩,腰系絲帶,腳後伸,一腳交於另一腳膝彎處,跣足,身下飄浮小朵的流雲。這種頭出角狀物的飛天為遼代的獨有特色。

仿品名稱: 仿遼玉飛天仿品年代: 現代仿品尺寸: 長9.8厘米,高5.8厘米此飛天時代原定為遼金。白玉質,有赭黑紅沁。造型風格略同真品,二者之不同為:1、整體上,真品體形纖細裊娜,輕靈飛動;仿品體態肥碩笨拙,缺乏動感,不具飛天的形貌。2、細節上,真品角狀物與髮髻分開為二,肩披風帶,身下有流雲,為飛天必備;仿品卻以頭冠束角狀發,無風帶和流雲。3、玉質上,真品為和田白玉,微帶灰白沁;仿品沁色濃烈,不似自然所成。

▼真假玉帶鉤對比圖(四十七)

真品名稱: 玉帶鉤真品年代: 宋代真品尺寸: 長12厘米江西吉水出土質呈灰白色。鉤首作龍首形,龍方中帶圓眼,眉上彎成捲雲狀,寬鼻,張口露齒,雲形大耳,雙角後垂下彎。鉤身琵琶形,內中起脊,如瓜棱形。鉤紐為圓形。宋代帶鉤較少見,出土品迄今僅見二例。

仿品名稱: 仿宋代玉帶鉤仿品年代: 現代仿品尺寸: 長11.3厘米此鉤原定品名為虎首雲紋帶鉤,時代定為宋代。白玉質,赭紅沁。與真品相比,有不少疑點:1、形制上,真品鉤首作龍首,鉤身為琵琶形;仿品鉤首作虎首,鉤身為螳螂形,此造型出土品中不見。2、細部上,真品龍首造型宋代特點突出,鉤身或光素或打窪;仿品虎首五官沒有時代特點,鉤身飾雲紋不見於出土品,且此雲紋亦沒有宋代風格。

▼真假龍紐玉押對比圖(四十八)

真品名稱: 龍紐玉押真品年代: 元代真品尺寸: 長5.8厘米,寬5厘米,高4厘米故宮博物院藏青白玉質,微有沁色。扁長方形,其上透雕一龍形紐。龍狀卧於地,俯首,長發後披,躬腰,四足,各有三爪,尾分三歧,二歧卷向兩側,中間一歧上沖,與長發相接,具元代玉龍典型特徵。押底面有陽文圖記。押是古代文書契約上簽字或代替簽字的符號。玉押流行於元代。

仿品名稱: 仿元龍紐玉押仿品年代: 現代仿品尺寸: 長4.3厘米,寬3.5厘米,高3厘米此押時代原定為元代,雖然貌似真品,但不地道處仍可一眼看出:1、整體上,真品龍之造型強健有力,結構分明:仿品顯得軟弱疲沓,結構不清,尤其頭部、足部更欠功力。2、細節上,真品押背面平直,為元押特點;仿品則呈梯形,猶如覆斗,此為早期印才有。3、雕工上,真品渾厚挺拔,粗獷大氣;仿品線條雜亂,粗糙草率。4、玉質上,真品青白玉色澤純正;仿品玉中雜有較多飯糝,在元代玉器中少見。

▼真假「春水」玉飾對比圖(四十九)

真品名稱: 「春水」玉飾真品年代: 元代真品尺寸: 長8.3厘米,寬6.7厘米1960年江蘇無錫大浮鄉錢裕墓出土青玉質,灰白沁。橢圓形,透雕鶻攫天鵝的圖案,在荷蓮、草卉叢中,一隻白天鵝張口展翅,潛入荷叢之中,其上方一隻海東青鶻正回首尋覓,伺機攫捕。背面為橢圓形環襯托,供綴飾於腰帶。「春水」表現的是北方游牧民族春天至湖邊打獵的題材,遼、金、元流行。以此題材作為玉器紋飾的,始見於金。

仿品名稱: 仿元「春水」玉飾仿品年代: 現代仿品尺寸: 尺寸不詳此飾原定品名為海東青攫雁圖帶飾,時代定為元代。白玉質,局部有赭紅玉皮。造型略近於真品,但有明顯可疑處:1、紋飾上,真品天鵝形態自然,結構合理,荷葉半卷具元代特徵;仿品天鵝形態生硬,結構不合理,荷葉平展沒有時代特點。2、琢工上,真品渾厚飽滿,刀法粗獷有力,層次感強;仿品器型單薄,刀法細軟無力,層次感欠清晰。

▼真假玉圭對比圖(五十)

真品名稱: 玉圭真品年代: 明代 真品尺寸: 長15.2厘米,寬5.1厘米1972年江西南城洪門鄉朱祐檳墓出土青玉質,微有褐沁。扁平長方體,上寬下窄,頂端呈尖狀,器身浮雕五行豎直的乳丁形谷紋。玉圭是古代的禮器,早期玉圭多光素無紋,此種穀紋玉圭在明代多見。

仿品名稱: 仿明玉圭仿品年代: 現代仿品尺寸: 長24.5厘米,寬5.9厘米 此圭時代原定為明代。玉質青色,微有赭沁。形制略似真品,相異處在:1、紋飾上,真品均為乳丁狀谷紋;仿品除此之外,在器身下部還飾以海水江牙紋,雖然這是明代的流行紋樣,但一般飾於帶銙上,未見有與谷紋共飾於玉圭上者。2、琢工上,真品在六角格子紋上呈現谷紋,為明代常用手法;仿品則為剔地浮雕,且加邊線,較為少見。

▼真假雲紋螭耳玉匜對比圖(五十一)

真品名稱: 雲紋螭耳玉匜真品年代: 明真品尺寸: 高13.3厘米,寬10.3厘米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青玉質,仿三代古彝器。口沿飾明代常見的方折式雲紋,身刻三層紋飾:上下為勾雲紋,中為變形龍紋。器旁透雕一螭為耳,螭首向匜內探望,長尾穿過一後腿,尾端作鳥首形,器足為橢圓形圈足。這種仿古彝器在宋代以後開始大量出現,源於金石學的興起,明清尤盛。

仿品名稱: 仿明雲紋螭耳玉匜仿品年代: 現代仿品尺寸: 高15.9厘米,寬10.5厘米此匜原定品名為古玉觥,時代定為宋代,並說明為民國初年長沙出土。玉質灰白,間有赭紅沁。做工較好,造型頗類真品,其疑點為:1、造型上,真品器身飽滿,弧線優美,沉穩端莊,大方得體;仿品器身單薄,線條滯澀,重心不穩。2、細部特徵上,真品螭虎生動活潑,器身紋飾布局有序,流暢婉轉;仿品螭虎姿態及器身紋飾僵硬刻板,螭身局部飾紋非宋明人風格,而為現代人的創造。3、玉質上,真品青玉是明代仿古彝器上最為常用的玉料;而仿品的白玉不似和田玉,其沁斑處也不像自然形成,有人為痕迹。

▼真假玉圭璧對比圖(五十二)

真品名稱: 玉圭璧真品年代: 清代真品尺寸: 高17.8厘米,寬12.3厘米故宮博物院藏白玉質。扁平形,琢一圭附於一璧之上,圭中間起脊,兩旁飾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紋,此為帝王禮服上之圖案。璧正面兩邊浮雕對稱的降龍,背面孔內琢一龍,璧面上為禾穗紋,圭、璧上下兩邊還各透雕一龍紋。據《後漢書》記載,圭璧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禮器,但這種圭璧合雕的實物目前僅在清代的仿古器中見到。

仿品名稱: 仿清玉圭璧仿品年代: 現代仿品尺寸: 高6.3厘米此圭璧時代原定為六朝(或略晚),但六朝出土品中迄今未見有這類玉器實物。玉質灰白色,間雜青灰色沁,形制大致接近真品,紋飾不同,圭上為七星紋,背面璧雕流雲托日紋。與真品相較:1、整體上,真品器形穩重,規矩謹嚴,方圓合度;仿品器形不穩,比例失調,且尺寸過小,難當禮器功能。2、琢工上,真品線條挺拔肯定,轉折分明;仿品線條含糊,模稜兩可,轉折不明。3、玉質上,真品為白玉,無沁色;仿品玉紋遍布,沁色雜亂,顯經人為處理。

▼真假玉狗對比圖(五十三)

真品名稱: 玉狗真品年代: 清乾隆真品尺寸: 高16厘米,寬13厘米故宮博物院藏質呈青白色,局部留有表皮。立體圓雕,狗作蹲坐狀,正首,閉口,眼前視,耳下垂,身軀瘦長,背部突脊,腹部露出肋骨,前足直立,後足屈曲,琢工精緻,具清代特色。這種圓雕玉狗唐宋以後才逐漸增多,早期僅在商代有扁平形的遺物出現。

仿品名稱: 仿清玉狗仿品年代: 現代仿品尺寸: 高4.8厘米此狗原定品名為踞姿〓(〓是獵犬之總稱),時代定為南朝。但南朝未見有狗形象的出土玉器實物,且從風格特徵、琢工來看,此器也不具南朝形貌。玉質黃色,局部有褐紅沁,形態當模擬品,但也有區別:1、整體上,真品比例、結構合乎實際,精神飽滿;仿品則頗為不符,精神狀態獃滯。2、細節上,真品爪、趾、胸肋、肌肉等刻劃細緻、清晰;仿品含混不清,胸肋則採用陰線勾勒。3、玉質上,真品為青白色仔玉,故留有局部表皮;仿品色黃,局部褐紅色既不是表皮,亦不似自然沁色,當系人為染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國 的精彩文章:

精品賞析——戰國繩紋水龍掛件
榮耀戰國組隊BOSS戰怎麼玩_榮耀戰國組隊BOSS戰介紹

TAG: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