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牆之隔的希望
人們一直密切關注著1984年。這一年如期而至,而喬治·奧威爾關於1984年的預言沒有成為現實,憂慮過後的美國人禁不住輕輕唱起了頌揚自己的讚歌。自由民主的根得以延續,不管奧威爾筆下的噩夢是否降臨在別的地方,至少我們是倖免了。
但是我們忘了,除了奧威爾可怕的預言外,還有另一個同樣讓人毛骨悚然的版本,雖然這個版本年代稍稍久遠一點,而且也不那麼廣為人知。這就是奧爾德斯·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即使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們也不會料到,赫胥黎和奧威爾的語言截然不同。奧威爾警告人們將會受到外來壓迫的奴役,而赫胥黎則認為,人們失去自由、成功和歷史並不是「老大哥」之過。在他看來,人們會漸漸愛上壓迫,崇拜那些使他們喪失思考能力的工業技術。
奧威爾害怕的是那些強行禁書的人,赫胥黎擔心的是失去任何禁書的理由,因為再也沒有人願意讀書;奧威爾害怕的是那些剝奪我們信息的人,赫胥黎擔心的是人們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變得被動和自私;奧威爾害怕的是真理被隱瞞,赫胥黎擔心的是真理被淹沒在無聊煩瑣的世事中;奧威爾害怕的是我們的文化成為受制文化,赫胥黎擔心的是我們的文化成為充滿感官刺激、慾望和無規則遊戲的庸俗文化。正如赫胥黎在《重放美麗新世界》里提到的,那些隨時準備反抗獨裁的自由意志論者和唯理論者「完全忽視了人們對於娛樂的無盡慾望。」在《一九八四》中,人們受制於痛苦,而在《美麗新世界》中,人們由於享樂失去自由。簡而言之,奧威爾擔心我們憎恨的東西會毀掉我們,而赫胥黎擔心的是,我們將毀於我們熱愛的東西。
——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前言
巴赫(G大調第一大提琴組曲)前奏曲
Hifi大提琴
秦立巍
00:00/02:55
(一首有利於思考的音樂)
在十三邀採訪李誕的那一期,李誕說代朋友問一個問題,問許知遠是不是並沒有看過那麼多書,只是看了書評。許知遠說是的,有些書評不比原書差。
可惜了,想要效仿的我們,大部分只能找到豆瓣或者知乎,雖然有些的評論確實挺好的,但還是不足以全面的了解一本書啊!
所以,我並沒有找到一些關於從傳播學的角度解讀《美麗新世界》和《1984》的文章,如果你知道那些地方可以找到優質書評,可以告訴我一下下嘛!
GIF
好的,正文開始。
上篇講的主要是兩部作品種對於性的管理,即性與權力的關係,不記得請戳這兒——我們將毀於我們所迷戀所熱愛的東西
由於沒有書評參考,我只好自己瞎幾把亂扯了。
機械文明/高科技文明社會的流程化
首先要講的是我絕對不是技術恐懼者,眾所周知我是個技術崇拜者,畢竟是我男人的事業,我當然要支持。
在兩本書里,科技發展都達到了一定程度,美麗新世界不用說,胚胎培育、直升機、磁力球等等,是到達了一個高消費社會,人們每天做的事情都是一樣的。1984里的電幕就足以是高科技的證明了,喪心病狂的政府覺得物資多了要靠長期打仗消耗物資來穩定社會,還有真理部的那一套流程,科技都帶來了流程化的事情。這突然讓我想到了《機器人總動員》里飛船上大家變成巨嬰,每天活在固定的世界裡,活在船長展現的世界裡,有點像。
但是兩本書里政府都在消滅科學和文化,科學只止於此,我沒找到講科技那兒的截圖,不過文化是類同的。
政府都覺得如果接受了文化和科技,人們就會有自己的思想,會產生叛亂。但問題是,現在的泛娛樂化傾向讓我們離真正的文化和科技遠了一步,不能說大家不去追求,這是公知喜歡說的話。但確實讓人們在追求的路上多了一些阻礙。因為AI等科技的發展總會給人帶來錯誤的判斷,並不真實。默默又想到了三體第三部地球人活在自己科技已經高度發展,不用懼怕三體人,但其實基礎科學從來沒有發展過,地球的科技水平還是停留在智子來之前,但隨處可以點開的光幕,方便的星際旅遊,給地球人類太多的假象。
我覺得我說著說著就容易偏題,總是喜歡舉例子或引申什麼的,我認真的思考了一些,我覺得還是自己水平差太多了,我今天上午看一個公眾號的推文,寫的也是書評,卡斯特的《千年終結》,看了兩遍,硬是沒有看懂,我希望自己也能儘快也出這種讓人看不懂的文章,哪怕是偽深奧也好啊!
不真實的新聞
這裡面有兩個方面,一個是1984裡面真理部篡改泰晤士報,為了滿足黨的獨裁,默默再聯想一下上次微博的禁黃暴和耽美。雖然我們還不可能篡改以前的新聞用來佐證黨的正確性,但是在許多沒有後文的案件中也有太多能說和不能說的,思想受「領導」的情況下,如何找尋真相。
我想到了上次楊城學長來做講座的時候,薇薇問什麼時候中國電影會實現分級,學長說他覺得中國電影不會分級,但不是說你這些電影就不能拍,《驢得水》不也播出來了么?媒體人要會變通。
我還想到了《性書大亨》,我好像記得我有寫過這部電影,不知道發沒發過,其實我是沒有辦法理解這種新聞出版自由的,驚嘆於美國第一修正案,我找到了當時寫的一句話是「我的道德觀阻礙了我對自由的嚮往」。電影里的辯護律師是這麼說的——
「我不喜歡拉里所做的事,但我喜歡的是,我能夠生活在一個人們能夠自由的做出自己選擇的國家。如果我們對於那些某些人認為是淫穢的東西豎起了一堵牆,那麼各種各樣我們所不希望的牆就也可能被豎起,到那時, 我們就什麼也看不到,什麼也做不了了,而那肯定不是我們所要的自由。
為什麼人們把死於謀殺的屍體拍攝了登上雜誌就叫新聞,而把裸體女郎拍攝了登上雜誌就應該被禁止?」
默默再提一句掃黃目的應該是為了保護未成年人,而不是強制壓抑成年人的慾望。
第二是媒介營造的擬態環境。1984里真理部做的事情,美麗新世界裡的睡眠教育。
在戰爭的高壓下,在初生的嬰兒前,給他們灌輸政府的思想,大家所看見的都是政府想讓你看見的,擬態環境和議程設置。(我的理論沒用錯吧,解釋不出來太多的我突然有點慌。)
集體主義下的愚民
其實這是我第一個get的關於傳播學的點,烏合之眾。
最近看的這方面的內容太多,我也記不清是不是1984里的了,大致說的是政府從不擔心底層的這些人,在他們準備反抗的時候給他們多一片麵包就可以了。
這群人夾在集體的潮流里,從來看不清自己的方向,還有前幾天在網上看到的一句話,大概意思是很多人在別人遇到危險的時候不幫忙,「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你的幫忙多一份正義,但會因為你的不出聲多一份悲慘」,我覺得前半句好像有點記錯,大概理解一下吧,無非是躲在集體後面的人,自己寬慰自己。
社會化在變強,個性化在減弱
這是最近在整網傳筆記的時候,重新發現的一句話,之前真的沒太注意,最近看書可能思考比較多哈哈哈哈,再看的時候就重重的標出來了。
其實我覺得與之相關的一個問題是,偶像練習生,其實看的人也知道,這些小哥哥們也不是自己pick才出道的,但是為什麼還那麼篤信自己全民製作人的身份和權利呢?
這些個人化的凸顯難道不是假的么?
符號
唉,我寫不下去了,我想睡覺了。我這個沒有思想的女人。直接上張圖片吧,1984裡面最後用的新話——
然後現在在看的是《單向度的人》和《烏合之眾》,也許有書評,但也肯定是像上面一樣膚淺的書評,沒辦法,也許經過一年的洗禮之後我就能對學弟學妹說一些高深莫測的話了。
GIF
TAG:歲未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