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豬羅羅一樣「雜食」才好,黑爵7.1聲道遊戲耳機體驗&調驅攻略
過年前個把月,一個燒油跟我閑聊說到黑爵出了個耳機699,誒?我第一感覺是震驚,會否搞錯,型號叫699吧?不過想起之前的AK60機械鍵盤我大概明白了,這應該也是屬於Firstblood系列的,黑爵的高端子品牌吧。現在,這款名為ONE的遊戲耳機現在網上售價618元,即使放在國外品牌里來講,也是中高端。
那到底黑爵ONE有真材實料,還是只不過價格虛高,方方面面的,2個多月的了,(音質)這一塊、(遊戲)那一塊的,都差不多整明白了。
外包裝:
耳機到手後發現,彩盒的的設計頗為大氣,玩過那麼多遊戲耳機,憑經驗這個肯定不是兩三百耳機的包裝。
ONE採用硬殼天地蓋式禮盒式包裝,黑紅配色比較符合遊戲裝備的味道,整個形狀看著比較莊重大氣,加上盒子的體積不算小,氣場還是有的。
Firstblood這個LOGO有點紅的發燙,字體還猛一看真有點「瑪莎拉蒂」的味道。
盒內的定型海綿,形狀針對耳機「量身」打造,但空間預留的比較小,使得耳機在裡面的固定變得很緊湊,所以不會晃晃蕩盪。
說話,這個海綿厚實的程度讓我服氣了,也無異味。內容空間的弧面是怎麼搞出來的,也讓我好奇,一般海綿刀模切出來很難做到那個形狀。
這個結構讓我想起了之前的QPAD QH-85,搬出來對照下看看,耳機更大的ONE,盒子、海綿也大。
包裝內容物:ONE耳機、雙頭3.5mm轉接線、USB介面7.1音效卡、可拆卸麥克風和說明書/保修卡。
耳機的適用場景:
配件決定功能。市面上虛擬7.1不少,但是像黑爵ONE這樣考慮多場景應用的不是很多,從剛才開箱的配件情況來,看大家應該知道這個耳機不光只滿足台式機用戶。
場景:ONE搭配手機。
隨著手機遊戲的興起和發展,RPG大作、MOBA和卡牌類的遊戲深得玩家們的喜愛,我個人就是一些遊戲的熱門粉絲,時不時也信仰充值。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遊戲的音效也是越做越好,例如《陰陽師》的成功讓一大片日系聲優遊戲大肆興起,這就足見聲音的魅力,聲音對於手游的體驗也舉足輕重。在我個人看來,室外耳塞,室內大耳機的場景化需求不是不可能。
場景:USB 7.1虛擬聲道搭配台式機。
通過桌面HUB或延長線,ONE就能使用這條7.1音效卡,實現耳機的虛擬7.1音效了。須知,不管是杜比、DTS還是XEAR或誰的7.1都是虛擬技術,在電競遊戲中其實不起太大作用,主要是針對影視。7.1虛擬出來的聲場,能拉大空間,利用對音頻訊號的控制,凸顯出環繞效果,讓你覺得置身其中。在一些聲音採集效果比較好的美劇、電影中,你能感覺自己似乎不完全是在屏幕前,虛擬7.1其實是增加帶入感。(稍後看看ONE的虛擬7.1調節有何不同?)
場景:通過3.5mm介面連接電腦。
可能你會問:有USB介面為何要這個?首先,能節省資源,尤其是筆記本的USB介面緊張。另外,講道理買699的耳機的玩家一般的主板是千元級的,這個3.5mm適合發揮千元級板載音效卡的「威力」。
看起來,它是差個藍牙就能飛起的節奏,功能上的優勢能否被用戶認可,還有待時間驗證。
耳機規格:
從規格來解讀,這個耳機除了53mm單元(市面常見為50mm單元)稍微特別一點,其他並無特殊之處頻響範圍也是標準的20~20000HZ、阻抗32Ω都是常規標準的參數。
耳機外觀、細節:
ONE為市面上流行的組成結構:全包式耳罩、一體式鋼樑、自適應頭帶。
遵循外包裝的黑紅搭配,黑色為主,紅色點綴,在耳墊、頭帶、濾音棉上的都有相關元素,而且3.5mm插頭的保護殼也是紅色金屬材質包裹。此外,從圖上盤著的線材能看到ONE的線材是非常柔軟的編織線。
耳機能獨立而不倒,ONE強健的骨架和端正整體姿態應該不會讓人覺有低廉感,論「長相」,這是個很標準的大耳機,圓潤飽滿且比例勻稱。
這個角度看,耳機的耳罩在視覺上的層次感也能讓人滿意
市面上大多數耳機的頭梁設計,有塑料、單鋼片、雙鋼片的,黑爵ONE採用一體式鏤空雙鋼頭梁設計,據我所知不少新銳的外設品牌的耳機都是這種設計,比如1more H1005、金士頓黑鷹/S。
頭梁和固定架一體化是這兩年的趨勢,雖然它對鋼條的加工工藝要求更高,但它能減少開模和組裝成本,同時提升耳機整體的穩定性,能在前端靠極其自動化完成盡量在最前端搞好,省去後面工人組裝的人為因素導致的各種可能性的麻煩,我以為這是一個明智的取捨(看過AKG在奧地利工廠工人組裝耳機的視頻,會知道高端耳機是真要技術的)。回到耳機,ONE的鋼樑的兩端一直延伸到耳罩,呈字母「Y」字型結構與耳罩進行接駁,確認耳罩定型和轉動幅度。
外部耳殼部分為全金屬,中心CD紋處理如同光碟,四周為碗狀金屬網環繞,即便網後沒有LED背光,依然讓整個耳機的質感有明顯提升。個人以為這個耳機的外形設計還是很不錯的。
鋼製頭梁鏤空工藝,中段分為兩條,如此可以降低耳機重量、剛性(夾耳朵),同時保持住柔韌度。
我們知道,自適應頭帶是通過它的伸縮性來緩解頭部壓力的,ONE的頭帶看上去肉肉的,外裹PU皮、內襯一定厚度的海綿,通過外線縫織起來(什麼針法就不知道了。。),紅色包邊線還起到一定的裝飾作用。此外,頭帶外側為皮質面壓印的Firstblood的LOGO,這都國際慣例,不多說了。
這個「L」醒目的標出了耳罩的佩戴方式,同時它也是自適應頭帶的固定片,每個耳罩上一對,由螺絲加固。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固定片的內測順便固定了數據線,藏在頭帶內連接主單元(左耳罩)和副單元(右耳罩)的連接線被很好固定了,避免線在其他移動狀態下意外如掛住、拉扯下出現不良。
自適應頭帶的伸縮空間大概為3cm,結合耳機頭梁和頭帶之間的富餘空間,個頭大、頭圍大的玩家問題應該也能好受一些。不過拉伸的時候,感覺拉力不小,這可能會增加頭頂部的壓力,個人認為可以降低些。
為了提升佩戴舒適度和包裹感,ONE的耳罩可以上下做30°左右的轉動。
這樣主要是針對瘦臉(下巴尖)和胖臉( 下巴圓)的一個兼容,意思是耳罩順應玩家臉型能自己調整貼合度。當然,玩過AKG、拜亞的耳機,應該更清楚,他們的千元以上的HIFI耳機的耳罩除了能像ONE這樣,還能在左右做10~15°的轉動,那樣貼合臉部、耳朵的感覺會更好。有錢你就上吧。
ONE採用的可拆卸耳麥,3.5mm介面進行連接,採用可拆解,應該是針對音樂和手機做的設計,比如在室外手機玩遊戲的時候,麥太礙事。但老實講,在中國戴著這麼大的耳機出街,我反正是真有點不好意思,當然夏天還會太熱了點。
但是只有裝上麥,這才更像那麼回事。
到這裡,一路細看下來,會發現整個耳機的主要材質為:金屬、皮革和塑膠。塑膠部件為了避免塑料感(人啊為了顏值,總愛逃避啊、遮掩化妝啊),不論大小件全部做了噴漆處理,類膚質皮革漆,摸上去確實舒服很多,整體顏值也確實拉升了,渾然一黑的感覺。至於會不會掉漆,那是一定的,就看多久了。
ONE的麥克風桿是金屬軟管,可以彎曲到很浮誇,完全滿足日常通話需求,這樣的單向拾取採樣效果更佳。有人喜歡隱形麥,更大氣更帥(未必吧!),那種全方位拾音的麥,它們往往環境雜音比較明顯,雖然有一定的技術能緩解,但親身體驗告訴我,說的好能做到的少,完美的更少。
ONE的耳罩顯得有「型」,甜甜圈造型,表面褶皺少,摸上去皮質柔軟,紋理細緻,親膚感不錯。
實際佩戴上,耳罩雖然不是按照耳朵形狀的橢圓形,但是這個耳罩較大,加上53mm的內徑(圓形耳墊中算很大了),耳朵不是很大的可以塞進去(利用到耳墊的厚度形成的縱深),實現全包而非半包,耳墊就不會直接壓在耳廓的軟骨上,加上接觸面積夠大,這樣能有效的緩解「夾耳朵」的現象。
另外,通過3個L型卡扣固定的耳墊是可以拆卸的(強行掰,但持續慢力),摘除後能看到喇叭單元的發聲孔和吸音棉。
我蛋疼的驗證了下單元尺寸,53mm應該問題不大。
在單元尺寸上,雖然大部分的耳機都用上了50mm單元,但近兩年53mm的尺寸也在增加,更有用60mm。但還是那句話,單元的尺寸只是個參考,沒有說單元大就越一定好這一說法,具體問題得具體分析。大單元和小單元各有自己的優勢,關鍵看如何發揮,搭配的電子部分、腔體設計和調音技術都更為關鍵。
日常使用感受:
耳機的設計和做工方方面面的都看了,到底用起來什麼感覺?
1、佩戴感:
實測ONE的重量366g,不算很輕,但也不能說重,尤其是在這樣尺寸和用料前提下。題外話,如果喜歡輕型的,那種全塑料打造40mm單元的耳機一般是很輕巧的,但是機身的強度和質感會差一些,有所得必有所失,主要看玩家側重什麼了。
講道理,壓力分攤決定佩戴舒適感,在這幾個月的體驗下來,我感覺ONE的佩戴感挺好,我的頭不大、臉型偏瘦,但它依然能包裹到位,比如我在正常搖晃頭部的時候,它不會晃來晃去,整個貼合度也是OK的。此外,作為眼鏡兄,我也沒覺得兩側有明顯的壓迫感,影響似乎不大(可能跟我的鏡框是輕型的也有關係吧)。
從我的上頭效果,大家參考。個人覺得不醜~~哈哈,耳機雖然大,但是整體比例可以,不會顯得耳罩過分外凸而鼓囊囊的太突兀。此外,彎管麥克風的調節也很方便。
ONE的7.1音效卡非常小巧,基本上杜比、DTS也這麼小,可能很多用戶覺得多出幾百塊,買虛擬7.1的到底值不值啊?這玩意就像汽車的四驅,正常情況下你沒必要開啟,當你想要High一把,體會些不一樣,有了7.1驅動的支持,耳機能玩的就更多了。
網上拆解曝光ONE的7.1方案是來自台灣鑫創的,根據我玩的經驗,這個方案不太常見。所以,開啟這個驅動,和1more、雷神、達爾優的虛擬7.1驅動都不同,讓我陌生,帶著好奇看看實際效果和特點。
2、驅動把玩:
如果你選擇7.1,強烈建議安裝驅動,分享下我的把玩經驗。
從UI界面來看,黑爵的驅動是精心定製過的。功能涵蓋「等化器(均衡器)」、「音效」、「麥克風」和「虛擬7.1」四個大項,如果是音樂類的聆聽,建議虛擬7.1不要開啟,而均衡器方面,可以根據你耳朵的喜好進行調整,可調頻段分為5個。雖然輕微的失真,但是考慮到網路音樂節目的音源就是壓縮的,就真沒必要糾結耳機端重放這點失真了,找到耳朵最喜歡的就好了。類似欣賞《歌手》這樣的節目,我個人會強化低音和中高頻。
觀影方面,虛擬7.1則可以打開了,聲場會變得不一樣,聲場變大,結像也有點變化。在「虛擬7.1」設置欄,有三個圈代表聲場的大小,你可以拖動每個標有字母的點(代表7.1的各個聲道),感覺聲音的變化,仔細把玩,選擇你最喜歡和最過癮的。選擇好聲場後,在調節下「均衡器」,根據影片的特點調節低(氣勢)、中、中高(背景和對白人聲),注意,在開啟7.1之下,調節EQ會增加些失真,千萬別操之過急,慢慢調節,找到能接受的最佳結合點。
這個「音效」確實沒什麼太多用,不用 選,失真空洞比較明顯。
而遊戲方面,我保持一切默認(關閉驅動全部功能),依靠耳機2.0的硬體素質,充分發揮均衡耐聽的特點,完全可以滿足CS、守望這些FPS遊戲,LOL、DOTA也其它RPG就更沒問題了。(具體音質特點在後面提及)
3、聲音特點:
根據大概統計,約2小時左右的持續佩戴,就需要取下耳機透透氣,現在這個南方天氣戴耳罩久了比較熱,何況是封閉式的耳機。另外頭頂部的壓力相對感受得比較明顯,這個時間大概能玩死斗8~10場守望先鋒、看部電影、追2~3集美劇和看完1期《歡樂喜劇人》或《歌手》。
遊戲體驗中,ONE的定位表現很正常,沒有特別的出彩但也不掉鏈子,在《守望》中該聽到聲音、辨別敵人的位置,它都能做到,不會說HIFI了就不能競技,699的耳機很難不能滿足定位。
從ONE的音色特點來看,作為遊戲耳機,ONE和過去那些極端電競耳機不同,沒有為了追求CS中的「聽聲定位」刻意的閹割音質(削弱干擾)降低其它頻段的干擾,所以ONE幾乎不存在人為因素的刻意失真處理。其實,最近幾年中、高端遊戲耳機確實在往HIFI靠這是不爭的事實,畢竟現在的遊戲種類特別多,MOBA、RPG、手游也好,關鍵是作為一個CSer我發現那些聲音乾癟的閹割耳機,並沒比一些HIFI耳機定位強,所以我是用森海HD555、AKG K601這樣的「」非專業耳機在CS過來的,發現大聲場、均衡音質更適合我。在我看來,閹割頻段是做不到三頻均衡的極端手段,省事省心再給玩家洗個腦說是專業,當然,這個已經成為過去時了,現在的單元和技術能力不需要再這麼猥瑣了。
找個像樣HIFI音效卡,來告訴大家ONE的聲音特點。
ONE的聲音風格走的「均衡」路線,戴上的第一耳沒感覺到突兀, 聲場也比較自然、開闊(在封閉式耳機中算大的)。三頻表現中規中矩,解析力夠,音色中性細膩沒有明顯的偏倚,但中高頻也沒有特別出彩,低音下潛夠而且不混,有Hifi耳機的一些特質。整個重放聲音感覺還是比較收斂的,控制力夠,在大動態下也能比較從容、不激進,給人感覺是比較自然、耐聽。不過,前面提及它單元的頻響範圍(20~20000HZ)不像一些千元級的耳機那麼開闊,所以,沒有千元級耳機的大氣,層次感也稍微差一點。
4、對比經典:
對比不是高攀,目的是找到自身價值。
同為虛擬7.1,ELITE的中頻更為結實和凸顯,頻響更寬讓整個聲音大氣和聲場更加出色,畢竟ELITE的單元更好,不是一個級別的,此外有背光。但佩戴感ONE更加出色、性價比也更高,至於虛擬7.1,杜比音效同樣失真,沒感覺誰特別好。
相比物理7.1的華碩貓頭鷹,ONE的虛擬7.1就顯得要虛一點了,物理的確實聲音自然一些。但你想問是不是物理7.1的就像7.1家庭影院那樣呢?不會,因為STRIX的10個喇叭都是貼在耳朵上的,即便是前端已經按聲道分開信號,但是你的耳朵分辨的不是十分明顯,so,物理多聲道一直是美好的願景,心理上的安慰多過實際快感。如果不是特別發燒,考慮實用,虛擬7.1是真夠了,否則也不會這麼多廠家去做虛擬7.1了。
到這裡,個人給黑爵ONE耳機的評價如下:
ONE用料靠譜,並有精良做工,幾乎找不到什麼縮水痕迹。良好的佩戴感,同時多個介面能適應更多用戶場景,音質方面走HIFI風格路線均衡耐聽,屬於高品質,搭配驅動7.1虛擬聲道能擴展可玩性。
雖然物有所值,但性價比不高是它面臨的最大難題,此外,線控操作距離稍遠;7.1驅動客戶端比較大,但功能卻比同行同級別的方案比較少。
※強性能與板載壓槍宏,經典的牧馬人滑鼠為了吃雞也徹底大變樣了
※靜電容和機械並軌,阿米洛發布三色靜電容機械軸
TAG:老酒玩物驛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