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歷史上的今天】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
1906年
4月
112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06年4月18日
美國舊金山發生7.8級地震
震後,隨之而來的大火給這座
原本已遭受巨大災難的城市帶來了更大的破壞
一時間,數十萬人無家可歸
1906年4月18日清晨5點12分左右,美國舊金山發生7.8級大地震,這次地震造成的傷亡極為慘重,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時至今日,舊金山大地震已有一百餘年的歷史,但關於此次地震的種種,卻仍然值得我們深入學習。
舊金山大地震與聖安地列斯斷層
前幾年,美國有一部火爆全球的災難大片《末日坍塌》,該影片講述了一次從洛杉磯延伸至舊金山的大地震中發生的故事。
影片中的災難場景還歷歷在目,但你知道嗎,電影中虛構的這次地震,與1906年舊金山的這次地震,並非毫無關聯。
——它們都與一條斷層有關,那就是聖安地列斯斷層。
聖安地列斯斷層貫穿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長約1287千米,伸入地面以下約16千米,處於向西南運動的北美板塊和向西北運動的太平洋板塊交界處,系兩側板塊相互剪切滑動形成的平錯型(剪切)邊界,其存在的時間已經超過二千萬年,是地球表面最長和最活躍的斷層之一。
兩大板塊以每年約13毫米的速率相互間在一側擦滑而過。有時,它們的通道平滑,平安無事;有時,它們相互間磨擦或碰撞。當斷裂、脫落時,便會有大地震的發生。
1906年舊金山的這次大地震,正是聖安德烈斯斷層發生錯動的結果。
舊金山大地震與彈性回跳假說
上圖是舊金山地震中著名的籬笆房錯位
學者里德(H.F. Reid)在研究這次大地震時發現聖安地列斯斷層產生水平移動,因而提出了一種地震成因假說:彈性回跳假說。
關於地震的成因,至今還是一個未解之謎,而彈性回跳假說,則是出現最早、應用最廣的關於地震成因的假說。該假說認為地震的發生是由於地殼中岩石發生斷裂錯動,而岩石本身具有彈性,在斷裂發生時已經發生彈性變形的岩石,在力消失之後便向相反的方向整體回跳,恢復到未變形前的狀態。這種彈跳可以產生驚人的速度和力量,把長期積蓄的能量於霎那間釋放出來,造成地震。
然而,彈性回跳假說也存在著局限性,雖然它能夠較好地解釋淺源地震的成因,但對於中、深源地震則不好解釋。因為在地下相當深的地方,岩石已具有塑性,不可能發生彈性回跳的現象。
舊金山大地震與次生災害
在此次地震中,大約3000餘人死亡,20多萬人無家可歸,直接經濟損失按當時估價達4億美元。
然而,真正給人民造成傷害的,除地震本身之外,還有隨之而來的大火。
地震發生後不到12小時,由於煙囪倒塌,堵塞及火爐翻倒,整個城市幾乎有一半都陷入火海。大火在三個地區持續燃燒了三天三夜,10平方千米的市區被完全燒光。最後在靠近大火邊緣的地段,用炸藥炸開了一條防火帶,才控制住火勢。
其實,舊金山大地震導致次生災害的發生並非偶然,有時地震帶來的次生災害,甚至要比地震本身帶來的傷害嚴重許多。
地震帶來的次生災害大致分為兩類:
自然層面,如:滑坡,泥石流等;
社會層面,如:火災,瘟疫,各類污染等。
地震次生災害與地震一樣,是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的巨大威脅。
這次地震雖然毀掉了市內的許多建築和設施,但是舊金山人堅強不屈,重建城市,大規模修葺,幾年後,舊金山復活了。這座在灰燼中再生的城市向世界展示了它們的活力,許多標誌性建築接二連三的從舊金山拔地而起,人們看到的,儘是一片生機勃勃。百年歷史,滄桑劇變,從廢墟中重新站立起來的舊金山,如今已是美國西部的經濟和金融中心。
然而,比重建的輝煌更重要的是,這次地震推動了地震科學在美國的興起,同時,也對全球的地震預報和防震減災工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庫車縣發生3.0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新不列顛地區發生6.6級地震
TAG:中國地震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