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今晨,新一代行星「獵手」踏上征程!目標:發現宇宙中「另一個地球」

今晨,新一代行星「獵手」踏上征程!目標:發現宇宙中「另一個地球」

宇宙浩渺,充斥億萬顆星辰。作為人類棲居的星球,地球或許是這億萬中最獨特的一顆,但它是唯一的嗎?茫茫宇宙,可還有像我這樣的星?這是地球之問,更隱含著人類的期冀:在億萬星辰中找到另一個地球,探尋生命的初始與未來。

TESS衛星發射升空(圖片來源:spacex)

美國東部時間18日18時52分(北京時間19日6時52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搭乘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順利升空,開始其系外行星搜索之旅。

實際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長期致力於對系外行星的搜尋勘測,從9年前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到今天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再到兩年後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巨額金錢與技術的投入,皆是為了給地球之問找一個答案。

開路的開普勒將功成身退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是NASA首個用於探測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探測器,於2009年3月6日發射,至今已默默飛行了9年。它使用凌日法來探測系外行星,通過目標恆星視覺亮度的變化判定其是否有行星存在。

開普勒衛星效果圖(圖片來源:NASA)

2013年5月,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生了嚴重的機械故障,一個反應輪出現問題,使其無法穩定地保持原來的視野。無奈之下,NASA對開普勒任務進行了調整,將後續任務被命名K2任務(意為開普勒第二階段任務),從2014年5月開始每3個月調整一次探測器視野,瞄向新的空域繼續進行科學觀測。

在9年時間裡,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NASA數據顯示,在開普勒任務階段,科學家確認了2343顆系外行星,其中體積不超過兩個地球大小的宜居帶行星有30個;而在K2任務階段,科學家也確認了309顆系外行星。

隨著時間流逝,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燃料行將耗盡,其將在未來幾個月內結束自己的使命。

登台的TESS欲大顯身手

作為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繼任者,TESS同樣使用凌日法進行勘測,但其勘測目標恆星的亮度要比開普勒任務目標恆星高30倍到100倍,所覆蓋空域則至少是開普勒任務的350倍。

凌星法演示圖

NASA為TESS設計了一個此前從未使用過的高地球軌道(HEO),這個軌道的熱穩定性更好,TESS所遭受的輻射也更小。依靠4個寬視場CCD相機,TESS擁有了一個24度乘96度的開闊視場。任務期間,TESS將對26個24度乘96度的空域(南、北半球各13個)逐一進行至少27天的勘測,最終在兩年時間裡完成對整個天空85%空域的勘測。

TESS衛星效果圖(圖片來源:NASA)

按計劃,TESS將在第一年勘測北半天球,第二年勘測南半天球。NASA會從距離地球30到300光年之間的大約20萬顆恆星中選取15000顆作為重點勘測目標。科學家們預計,他們會藉助TESS發現大約2萬顆新的系外行星,估計其中至少有50顆行星的體積與地球相似,而不超過兩個地球大小的行星將達到500顆。這些行星將成為未來20年天文學家的全新研究目標。

蓄勢的韋伯或給出答案

作為系外行星「獵手」,TESS能在茫茫星海中找到系外行星,並幫助科學家確定這些行星的最基本情況,如大小、軌道,但這些系外行星的質量、大氣成分、光譜特徵等具體情況如何,它們中有沒有像地球一樣的星,則需要科學家們藉助大型望遠鏡進行後續的跟蹤研究才會找到答案。而計劃於2020年發射的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將是科學家進行後續研究最有力的工具。

JWST被稱作下一代天文望遠鏡,由NASA、歐洲航天局和加拿大航空航天局聯合研發,最初計劃於2014年升空,但發射日期一再被推遲。儘管如此,全世界科學家仍對其寄予厚望,將其視作未來十年最重要的天文觀測台。

6.5米口徑的主反射鏡為JWST提供了強大的觀測能力,將為科學家研究宇宙奧秘提供最精確的觀測數據。在TESS為科學家列出的系外行星列表中,有無像地球這樣的星?相信科學家們藉助JWST,會給出最終答案。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左常睿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央行放大招,明天起,再也不用擔心身份證丟失!將影響每個人
霍金也許只是被外星人抓走了,兜一圈就會回來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