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腦卒中後肩手綜合征的預防與治療

腦卒中後肩手綜合征的預防與治療

肩手綜合征是指腦卒中後患側肩部、手指、腕關節疼痛,其關節活動受限、血液流動障礙並導致皮膚髮紅、發紺、溫度增高,嚴重者可出現關節僵直、皮膚及肌肉萎縮或痙攣;患者可因疼痛而不敢活動患側上肢,同時又因其固定關節的肌肉鬆弛,從而使肩關節處於半脫位狀態,嚴重影響了患者癱瘓上肢的功能恢復。因此,肩手綜合征的預防與治療包括以下幾點:

1

正確體位擺放:

正確體位能有效防止患者肩關節損傷,患者坐位時上肢要置於膝上或者桌上,並可在輪椅上置一桌板,防止患者手懸垂,以避免手臂的機械性懸吊作用造成肩胛骨損傷或者疼痛。

2

避免腕關節屈曲:

保持腕關節適度背伸,可利用夾板、石膏、彈力繃帶等輔助器具將腕關節固定於背伸位,從而改善靜脈迴流及防止腕關節損傷。

3

關節注射:

若患者肩部疼痛較劇烈,可行肩關節腔內注射,注射藥物主要成分為「德寶松」7mg、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和維生素B12注射液2ml。

4

向心性纏繞手指、手腕:

用直徑1~2mm的線繩由遠端向近端纏繞拇指,然後依次是其它手指。

5

冰療:

治療師將患者的手浸入盛有碎冰和水的桶中,碎冰與水的比例為2:1,患者浸入冰水中的時間為1~2分鐘,然後每間隔30秒-1分鐘後再次浸泡,共浸泡三次。在治療的過程中,治療師的手也必須一同浸入冰水桶中,以確定患者不會凍傷。

6

主、被動運動:

盡量鼓勵患者進行主動運動。如患者處於仰卧位時,可練習上肢上舉動作;在確保肩胛骨正確位置的前提下,幫助患者進行患肢抓握動作訓練,包括擰毛巾、抓握木棒、握球等。在主動運動過程中,應避免各類可引起疼痛的活動及體位;手、腕及肩關節的被動活動應動作輕柔,在無痛範圍內進行前臂旋後及卧位時手腕上肢上舉等訓練。

7

電針治療:

取穴包括阿是穴、肩髃、天宗、手三里、曲池、內關、外關及合谷,選用0.3mmX40.0mm規格的不鏽鋼針,採用平補平瀉法,針刺得氣後接通KWD-800H型電針治療儀,給予連續波刺激,頻率為200Hz,刺激量以患者能耐受為度,治療時間為20分鐘,每日一次。

8

超短波治療:

選用的超短波波長為7.7m,頻率為38.96MHz,電極為正方形(尺寸為15cmX20cm),於患側肩部對置,取微熱量,治療時間為18~20分鐘,每日一次,共治療10-14次。

9

藥物治療:

主要選用非甾體類抗炎葯,嚴重者可口服強地松,每天一次,每次20mg,晨起頓服,藥物連續服用時間不超過10d。

供稿 by 祝岩岩

編輯 by 劉暢

徐醫附院康復醫學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徐醫附院康復醫學科 的精彩文章:

TAG:徐醫附院康復醫學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