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慈禧臨終前下三道遺囑,內容及其諷刺,讓人聽完後大笑不已

慈禧臨終前下三道遺囑,內容及其諷刺,讓人聽完後大笑不已

我們都知道,在晚清政壇中慈禧太后可謂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

在1861年咸豐帝去世之後,慈禧與恭親王奕訢聯合發動辛酉政變成功的奪取了實權,成為了清朝的實際掌權者。慈禧成為清廷最高統治者後,兩度垂簾聽政,對於親生兒子同治皇帝,以及繼位皇帝光緒皇帝採取極其嚴格的控制。直至1908年去世,統治中國長達48年之久。

慈禧

慈禧掌權期間,貪圖安穩,不惜向列強低頭,割地賠款。特別是後期的中日甲午和八國聯軍之戰,更是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而眾多的不平等條約也使得本就病入膏肓的晚清,一步一步走向滅亡,使中國成為列強入侵掠奪的對象。為此,國人對她惡評如潮。可以說慈禧在眾多國人心中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賣國者、狠毒而冰冷的專制愚昧者,遺臭萬年。

光緒三十年(1908年),慈禧太后病重,不久後就病逝在儀鸞殿,享年七十四歲。然而,在她死去的前一天,38歲的光緒帝俄然暴斃。最後,慈禧太后在臨終前,立下了三道遺囑。這三道遺囑,如果只看表面,會覺得還不錯。但要是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內容極其可恥,讓人聽完後唾罵不止!

第一條遺囑:立醇親王之子溥儀為帝。

我們知道,光緒皇帝當時正值壯年,但是卻暴斃身亡。光緒帝為何會在慈禧前一天駕崩,是巧合還是詭計?一百年後,考古專家在對光緒帝頭髮檢測後,發現光緒皇帝是因砒霜中毒而死。所以,多年來,慈禧是殺死光緒的最大嫌疑人。還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就慈禧在去世前就早已把光緒的「謚號」定了下來。這「謚號」在古代,只有皇帝死後由後人所定。為何慈禧這麼早就擬定了光緒的「謚號」呢?難道慈禧料到光緒會英年早逝?

最後慈禧明知當時的清王朝正處於分崩離析中,需要一個有魄力和主見的皇帝,卻仍推了一個只有三歲的小孩子上台。慈禧的目的不言而喻,當時的慈禧還幻想著自己能夠長命百歲,待身體康復後重新執政,三歲的溥儀自然好控制,便於自己垂簾聽政。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慈禧也沒能想到自己會與光緒皇帝相繼死去,慈禧再次垂簾聽政的願望也落空了。

第二條遺囑:「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

慈禧遺囑強調,女人不得干預朝政,這本來就是清朝的祖制。慈禧這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針對這一條遺囑恐怕也是被天下人所恥笑。因為早在皇太極入關的時候,就曾吸取過前人的寶貴經驗,一再強調不準女人干政。而這條祖制延續了兩百多年,一直沒人敢破壞,連開國之母孝庄皇后都不敢垂簾聽政。但是慈禧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把政敵全部給排擠走,慈禧根本就不顧所謂的祖制,悍然的奪取了政權,並掌權了48年之久。

在自己的臨終前又突然的立起了這條規矩,這不正是有些厚顏無恥的打自己的臉嘛。此遺囑是為隆裕太后而立,可是溥儀才三歲,要是隆裕太后想掌權,那是輕而易舉,這個遺囑也就不起作用了。在慈禧死後,隆裕太后也實行垂簾聽政,和攝政王載灃(宣統帝生父,光緒帝之胞弟) 共同主掌風雨飄搖的清王朝。

第三條遺囑:「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鑒!」

宦官不得干政,這條遺囑更是令無數後人唾罵不止。因為慈禧認為宦官當權必定誤國,因為正是明末年間,宦官掌權導致外侵內亂,最終清朝得以入關統一全中國。所以清朝對宦官的管理非常嚴格,二百多年來,宦官也沒機會當權。而在慈禧的一生中,曾有兩個太監伴隨著她,先是安德海,後是李蓮英。

特別是李蓮英,是清末最有權勢的太監。李蓮英雖然沒有直接干預朝政,但是極其貪財,如果朝臣有求於慈禧太后,則會第一個籠絡李蓮英,而李蓮英也為了貪財,罔顧大體只知利己。李蓮英為了討得慈禧的喜愛,也會窮盡心思,想盡一切方法,幫助慈禧太后滿足權力和物質慾望,導致晚清政府更加的搖搖欲墜,而中國也險些完全淪為列強們的殖民地。

看完慈禧太后臨終前立下的這三道遺囑,真實令人可笑,慈禧太后下令禁止的行為卻在自己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慈禧的所作所為,實在令人不齒。

1928年軍閥孫殿英盜取墳墓時,除了滿清貴族外,不少人都是拍手稱好,後來宋美齡更是將慈禧屍體中含有的夜明珠綴於鞋底,可謂是鄙視至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小青蛙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應該都不陌生吧

TAG:歷史的小青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