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治世名臣幾乎沒有,明君倒是有很多,原來是皇帝掌握了一絕招
嚴正聲明:本文素材來自《清朝宮廷史》一書,反對轉載,拒絕偽史,保證沒有任何政治聯想!
唐宋元明清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五個朝代,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的特點。對於明朝,有這樣一種聲音,那就是「無名士、無名將、無明君」,似乎明朝真不是一個讓人覺得多好的朝代。那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清朝,又應該怎麼看待呢?有些人覺得是「無名將、無賢臣,但是卻有明君」,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就連影視劇作品也是多見清王朝的那些明君,這也讓人們認為清朝的許多帝王都是非常聖明的,像康熙帝不要說,那簡直就是千古一帝,像雍正雖說暴戾,但也帶領著清王朝在進步,像乾隆等等。那造成這樣的局面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四個字足以說明,那就是「奴性教育」。
大家都知道,在我國漫長的歷史上,能夠少數民族統治整個中原的極少,除了元明就是清朝,而清朝統治的時間還很長,元朝靠的是武力,那清朝靠的是什麼呢?靠的就是那種奴性。
在這樣的統治文化下,怎麼還能有賢臣、名士,這些人的功勞最後都歸功於皇帝了,所以清朝才會出現了那麼多的明君。清朝的統治不能容忍奴才比主子強,不能容忍奴才比主子有才。
從張廷玉的經歷就可以看出來,他侍候了三朝皇帝,為清王朝的進步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而且還入了太廟,這可是唯一的漢臣入太廟,如果沒有極大的功勞,可能嗎?可是就是這樣的人物,似乎也沒有拿得出手的功勞,他的那些功勞最後全成了皇帝們的了。
清朝「無名將」可以說是因為其制度決定的了,清軍入關的時候,靠的是八旗,但是入關以後,八旗迅速的腐敗了。而且沒有什麼競爭機制,掌權的都是滿洲人,而滿洲人的數量與漢人比起來那是少了許多的,再加上自己是掌權者,疏於進步,這也就造成了一代不如一代的局面。
清朝那麼多的明君,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史官的過分記錄,可能皇帝只是一個很小的舉動,下邊的人就會給個誇大其辭的記錄,就比如康熙只不過摸了幾下鋼琴,就被記錄成「精通音律」了,如果鋼琴這麼好學,現代人是不是都成了鋼琴家了。可見「奴性教育」的可怕,到任何時候,都不能靠著奴性教育來進步。
※西遊記里他對孫悟空最貼心,這個人不是唐僧,也不是豬八戒和沙僧
※菩提祖師明知孫悟空會闖禍,為何還教他本領,原來是想向一人復仇
TAG:史海無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