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工匠精神:擦亮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

工匠精神:擦亮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

特別策劃

「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製造的品質革命。」從2016年至2018年,「工匠精神」四字三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工匠精神是社會的寶貴財富,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原文:《工匠精神:擦亮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

本報記者 潘圳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最能代表「工匠精神」的企業恰恰就是中華老字號企業,他們屹立百年仍興旺的原因主要是正確處理好了傳承、創新與發展的關係。當下,百年老字號的發展問題備受各方人士的關注。一些老字號為什麼衰敗?老字號如何振興?它的品牌之路又該怎麼走?針對這些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兆安為本報做出了深入的分析與解答。

記者

曾經,一部名為《大國工匠》的片子走紅大江南北,「工匠精神」連續三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儘管現代科技的發展速度越來越迅速,然而「工匠精神」不僅沒有過時,反而與時俱進。請問,您是如何理解「工匠精神」的?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

張兆安

在新的時代弘揚和踐行「工匠精神」,須深入把握其當代價值與培育途徑。承認工匠在勞動創造中的主體作用,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在分配中充分體現工匠價值,在社會營造、傳導勞動光榮、尊崇工匠的氛圍和價值觀,並在不斷探索中將此固化為善的制度。我國歷史悠久的老字號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積澱了厚重的文化元素和工匠基因,是弘揚工匠精神的重要平台,理應成為中國工匠的代表。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大約擁有「中華老字號」16000家;1991年原國內貿易部的老牌企業全行業的認定中,有1600餘家老牌企業被授牌;至2006年商務部重新認定時,第一批中華老字號的數量僅有434家。張小泉、五芳齋、吳裕泰、咀香園、趙李橋、玉川居、蓮香樓、新新麻糖、鳳城老窖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品牌實際上都頭頂「老字號」的光環。但是,在歷史洪流行進中,一些「老字號」難敵激烈競爭而逐漸衰落,還有一些隨著時間流逝絕大多數已經銷聲匿跡。

記者

正如您所言,一些老字號企業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年輕一代對它們認同感下降。在小字輩企業與洋品牌的夾擊下,這些老字號的地盤逐漸被蠶食,它們發展乏力,出現了經營困難,瀕臨倒閉。您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一是缺乏人才競爭意識。老字號企業多為中小企業,以前大都在國有體制內,缺乏市場的歷練和熏陶,市場競爭意識較弱。

張兆安

政府雖然為這些老字號企業搭建了新的市場平台,創設了新的市場窗口,但僅靠政府政策扶植,沒有企業內部競爭機制的擾動,沒有專業工匠的脫穎而出,難以激發老字號企業的活力。

二是缺乏自主創新意識。對當下網購以及海內外海量新消費品的衝擊,不少老字號企業缺乏創新思維,打著老祖宗的金字招牌,抱殘守缺地以不變應萬變,經營模式相對固化陳舊,營銷渠道不暢,商品同質化趨勢嚴重,產品和經營模式乏善可陳,難以吸引優秀的專業人才,導致消費群體萎縮,市場邊緣化。以茶葉為例,有數據顯示,中國為茶葉出口大國,卻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很多好茶只是作為原料出口,到國外進行加工以後再返銷。同時,也沒有享譽全球的茶葉品牌。這些都與中國作為茶葉故鄉和產茶大國的形象不相匹配。

三是缺乏市場引導機制。部分老字號企業對在持守傳統的基礎上如何適應新的市場環境缺乏引領,經營較為盲目。其背後反映的是政府部門在確保老字號企業傳統優勢,引導企業發揮自身工匠優勢,創新經營等方面存在一定短板。要讓老字號企業成為「百年老店」,成為市場經濟的新樣板,需進一步挖掘和弘揚老字號企業固有的工匠精神,結合體制、機制創新,將工匠機制融入老字號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激發老字號企業危機意識、創新意識和市場意識。

記者

雖然許多中華老字號早已衰敗,甚至消失殆盡,但也有些百年老字號歷經風雨,依然屹立不倒且更勝從前。國外很多老字號通過強強聯合、產品創新等途徑,把百年老店變成了享譽全球的品牌。您認為,老字號企業應如何以全新的理念去迎接市場的挑戰?您有何具體建議?

引入競爭機制,優化人才結構。老字號企業是在長期的市場競爭中歷經大浪淘沙逐漸形成的。

張兆安

如果固步自封,不思進取,不研究迅速而持續變化中的消費需求,老字號企業將會與市場漸行漸遠。要持續保持老字號企業的聲譽特色,需放寬眼界,引入人才競爭機制,對企業的負責人實行優勝劣汰。建議加大老字號企業的品牌和市場宣傳,吸引海內外職業經理人、專業工匠、技術能手加入老字號企業,對個別能力匱乏的老字號企業負責人進行騰籠換鳥,確保老字號企業的專業性、特色性,從而名副其實,使之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塊「金字招牌」。

導入工匠機制,增強市場優勢。2017年1月,商務部等16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促進老字號改革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老字號企業與職業院校合作共建「工匠創新工作室」和「工匠教學基地」,鼓勵老字號技藝傳承人到學校兼職任教,授徒傳藝等一系列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的鼓勵政策。建議相關職能部門加快政策落地,將專業「工匠」納入政府人才庫,在戶籍、市場准入等方面構建激勵機制,鼓勵其通過專業工作室、師徒傳承等方式嫁接老字號企業,引導老字號企業注重技藝傳承和弘揚特色,回歸專業化、特色化,在細分市場上贏得新的優勢地位。

針對工匠技藝,設立傳承製度。一要建立傳統工匠技藝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針對某些傳統工匠「傳內不傳外、傳兒不傳女、傳大不傳小」現象,鼓勵其加大傳承範圍。同時,通過運用法律、制度等形式,加強與工匠相關的知識產權、技術專利的保護工作,最大程度地保護傳統工匠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二要建立瀕臨失傳的傳統工匠技藝搶救制度。建立專項基金,搶救性保護那些瀕臨失傳斷代的民間傳統技藝、工藝,搶救挖掘那些瀕於失傳的獨門絕技,請大師名匠著書立說或為他們撰寫人物誌和傳記,發揚光大傳統技藝和「工匠精神」。三要建立優秀民間傳統技藝表彰獎勵制度。可借鑒當今建築界「魯班獎」、工藝美術界「金獎」「銀獎」形式,對技藝界的精品、優品實行專項獎勵制度,以此樹立標杆鼓勵趕超。同時,對於那些德藝雙馨的工匠大師、技師要授予榮譽稱號,並不斷提高他們的薪酬待遇。四要建立名品優品特品甄別追究制度。為增加工匠的責任心和榮譽感,可利用條形碼、二維碼等現代網路技術手段,對工匠、技師的每一件作品、產品實行甄別認證,既保障他們的著作權,又對他們實行終身責任追究,以此強化「工匠精神」的建設。

強化政策扶植,鼓勵創新發展。對老字號企業而言,「變」的戰略價值大於「不變」。老字號能否持續保值乃至增值,取決於「老字號」企業能否與時俱進。政府當採取措施,鼓勵推進。建議強化政策扶植,鼓勵老字號企業發揚工匠精神,運用工匠特色優勢在互聯經濟、體驗經濟等新經濟領域有所創新、有所突破。鼓勵生產企業大膽創新,以市場上功能領先的進口產品為目標,積極研發新功能,最終趕超外國產品。中國歷史人文優勢積澱,極其有助於重鑄中國名牌產品,擺脫世界名牌產業鏈加工的最低端及「加工大國」的帽子,使老字號企業成為「中國智造」、「中國特色」、「中國品牌」的新亮點。

加強重點宣傳,側重引導採購。對於「老字號」中的名牌產品,政府要給予積極鼓勵、宣傳,增強品牌的認知度。同時,要求生產企業嚴格控制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讓「老字號」品牌與優秀產品畫上「等號」,讓國民在使用本土產品時,產生對「國貨」的認同感、信任感、優越自豪感。政府除了對「老字號」的宣傳和扶持,同時也要監督其品牌經營和管理運行,如果發現有任何有損品牌聲譽的事情,要及時進行干預,確保「老字號」產品的產、供、銷都在「良性」循環的軌道上發展,從而大力振興民族工業。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04期第1版,轉載請註明出處,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今日

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世界經濟碎片化的風險在加大,下一個經濟學範式在哪?
詩人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