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0年了,《2001:太空漫遊》到底說了什麼

50年了,《2001:太空漫遊》到底說了什麼

「誰能告訴我《2001:太空漫遊》到底說了什麼?」

50年過去了,這部被無數影迷頂禮膜拜的科幻片,依然讓人一頭霧水。

《花花公子》曾在電影上映的那段時間問庫布里克:「您能不能說說您自己是怎麼詮釋這部電影的?」

導演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直接了當地回答,「我不能說。」

但他談到以「太空奧德賽」( 2001: A Space Odyssey )作為電影名時的原因,「既然我們很快就會造訪那些星球,我們自然就會想到這樣一個問題:過去是不是也有外星人來過地球上探訪我們人類呢?」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Op. 30

 50 Best Film

Klaus Tennstedt 

00:00/01:45

嬉皮士與外太空

1968年4月2日,以人類的後代嘗試與外星文明接觸作為背景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在洛杉磯潘太及斯劇院舉行了首映式,當時的好萊塢男星洛克·赫德森在放映中途沿著過道一邊往外走走一邊抱怨:「誰能告訴我這片子到底在講什麼?」

同樣參加了首映的知名影評人羅傑·艾伯特(Roger Joseph Ebert)含蓄地寫到,「我不能說《2001》的首映是一場災難。因為許多堅持到影片結尾的觀眾都意識到他們觀看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之一。然而,不是每一位觀眾都堅持到了最後。」

電影中幾次出現的一塊黑色方形石,是觀眾們疑惑的焦點之一

《2001:太空漫遊》距離上一部讓庫布里克聲名大起的電影《奇愛博士》上映長達四年之久,與庫布里克合作的科幻小說家阿瑟·克拉克爵士(Sir Arthur Charles Clarke)和電影特效專家道格拉斯·特朗布爾(Douglas Trumbull),以及美國航天局副局長喬治·穆勒(George E. Mueller)使觀眾對這部電影懷著極大的期待。

1960年代中葉,庫布里克、克拉克與時任美國航天局副局長、太空梭之父喬治·穆勒在英格蘭交談

尤其是,由於庫布里克害怕乘坐飛機,他先是從英國搭乘伊麗莎白皇后號郵輪渡海,隨後又乘坐火車橫跨了大半個美國,在路上剪輯這部片子,以趕上這個迫在眉睫的首映式。

首映式結束後,好萊塢立刻做出了這樣的評價:庫布里克這回玩過了頭,他對特效和場景過於著迷,拍出來的根本就不是一部電影。

庫布里克沒有回應這些批評,但他在首映結束後剪掉了電影大約17分鐘的鏡頭。剪後的電影,其中的88分鐘沒有任何對話。

1960年代NASA的登月宣傳海報

從1960年代開始,人類一直在向被稱為「袖珍地球」的火星發射空間探測器,希望找到繼月球之後人類的又一塊新大陸和外星生命。

時值太空競賽,普羅大眾對外太空充滿幻想,片商認為太空場景效果理想,計劃通過宣傳,把電影包裝成老少咸宜、充滿獵奇色彩的科幻片。這個策略並不成功,意外的是,嬰兒潮出生的美國年輕人蜂擁入場。這群年輕人在當時非左即右的二元意識型態之爭中疲累不堪, 寧願縱情於精神藥物和大麻中。

《2001:太空漫遊》中被影評人稱為「嗑了葯」的那些漫長而空幻的鏡頭,剛好滿足了他們追尋「靈性」歸宿的需求。這群年青人動輒翻看此片三、四次,以至於這部68年上映的電影,直到1972年才正式從影院下線。《2001:太空漫遊》成為當年好萊塢的票房第一。

一代嬉皮士竟成了《2001:太空漫遊》在商業上成功的關鍵。

科幻不僅是怪獸與性

對一部科幻電影的最高讚美之一,可能是當50年之後的觀眾對電影中構建的未來嗤之以鼻,「這跟我們現在的生活有什麼兩樣呢?」

這意味著它的想像,都成為了現實。

電影中出現的視頻電話情節,是庫布里克加進去的

《2001太空漫遊》的小說劇本由克拉克和庫布里克共同創作,初稿只用了58天就完成了。在電影和小說出版物中,他們的名字會顛倒過來,以區別二人在這部作品中的職業身份。

庫布里克(右)與克拉克(左)在拍攝現場

克拉克最著名的幻想是在1945年發表的一篇小論文《地球以外的中繼》中提出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系統的設想。基於他的幻想,科學家們1967年發明了僅用3顆衛星便覆蓋全球各個角落的衛星通訊系統,直到今天,世界通訊衛星組織還要象徵性地給克拉克支付每年1美元的版權費。

庫布里克不斷刺激克拉克:「只要你能描述的,我就可以拍出來!

旋轉的空間站、梭型的宇宙飛船、星航儀錶、空中漂浮的鋼筆,飛機座位前放映的娛樂電視和視頻對話,這些今天看來極為日常的場景,在當時聞所未聞。

在此之前,科幻片向來被電影圈瞧不起。克拉克解釋他和庫布里克的工作,「科幻電影總是意味著要有怪獸和性,因此我們已儘力去找另外一個術語來表示我們的電影種類。

在這段幻想的旅程中,庫布里克沒有設置女性角色,這是不可想像的決定。不過,這個決定卻符合當時NASA的工作人員狀態。電影情節中出現的地面或是空中出現的女性工作人員,也並沒有情慾感。

《2001:太空漫遊》中出現的女性角色都很職業化

1968年,《花花公子》專訪庫布里克,訪問者幾乎把庫布里克當成了天文學家或神秘學家。在籌備《2001:太空漫遊》期間,另一個記者吉米·伯恩斯坦曾到訪庫布里克家中,看到庫布里克手裡拿著大堆各式各樣的圖表,「看上去就像我們通常想像的和物理專家正在複雜計算時被打斷的樣子。」

庫布里克要求外太空的場景要儘可能地拍得真實,「像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所知道的場景一樣」。像他所說的,《2001:太空漫遊》採用的太空船和空間站設計基本全部來自於NASA。

一張1963年發布的NASA海報

除了畫面,聲音的設計也極盡真實。在主角戴夫(Dave)出去救弗蘭克(Frank)的時候,人們只能聽到呼吸的聲音和電流的「呲呲「聲,這正是主角們在太空中唯一能夠聽見的聲音。太空的無聲和艙內的有聲相互交替,更是給人以真實的反差。

電影中的月球基地

1969年阿波羅登月計劃中宇航員在月球上駕駛月球車

1969年,也就是《2001:太空漫遊》上映之後的第二年,美國執行了阿波羅登月計劃。歷經長途飛行的宇航員在踏上月球真實的土地後感嘆,「就跟那部電影一樣。」

為了拍攝月球表面的場景,庫布里克使用了數噸經過清洗和染色的沙子。

拍攝月球表面的場景使用了數噸經過清洗和染色的沙子

一位導演的高低,

完全體現在他的想像力和執行能力。

——

庫布里克

《2001:太空漫遊》中的數百個個特技鏡頭全都由庫布里克一手設計。這些製造錯覺的鏡頭用到了當時最好的視覺技術,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特效獎。

我傾向於相信外星文明是友善的

我覺得《2001:太空漫遊》如果可以算是成功了的話,原因在於它影響和打動了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人,這些人可能不會經常去思考這類問題:人類的命運、人類在宇宙中的作用以及人類跟更高形式的生命之間的關係。

—— 庫布里克

《星球大戰1:幽靈的威脅》中給了Eva Pod一個鏡頭,以此致敬《2001太空漫遊》

因為《2001太空漫遊》,NASA每天用來叫醒宇航員的音樂就是藍色多瑙河,盧卡斯拍攝了星球大戰系列。斯皮爾伯格做了導演,今年還拍了《頭號玩家》。連蘋果公司的產品iPod名字來自於它。

《2001太空漫遊》為人類留下了太多遺產。

《2001太空漫遊》改編漫畫

如果一定要追問庫布里克想表達什麼,同名小說也許能提供一些線索,畢竟這部小說被很多讀者批評解釋得太多,破壞了電影的神秘感。

影迷收藏的《2001太空漫遊》小說第一版

在經典科幻小說中列了一席之地

《2001太空漫遊》給觀眾帶來的真實感和不明就裡,一部分原因在於,庫布里克放棄了上帝視角,而選擇了觀眾視角——未知。電影的視覺體驗本質就是讓人產生瞬間的本能反應。

這種本能反應也許能為人類拋磚引玉。

庫布里克認為外星文明是友善的,「為什麼一個遠遠優越於我們的種族會費盡心機去傷害或毀掉我們呢?如果我腳下的沙子里一隻智能螞蟻突然向我發出一條信息,說:「我是有知覺的,我們聊會兒吧。」我十分懷疑我會不會衝過去一腳把它踩個粉碎。即便他們不是超級智能生物,只是比人類稍微發達一些,我還是傾向於相信他們是友善的,或者最壞也是對人類冷漠而不感興趣的。」

幾十年後,中國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在他的科幻小說中將人類形容為一群螞蟻,而外星文明像小男孩的一杯開水, 「小男孩的一杯開水或許就毀滅了一個傳承了億萬年的螞蟻家族。」

宇航員強制關閉人工智慧人哈爾(Hal)主機

相比對外星文明的好感,庫布里克對人工智慧則充滿懷疑,他邀請了當時美國人工智慧的領軍人物馬文·明斯克(Marvin Minsky)擔任本片顧問,據說,馬文·明斯克在片場時差點被墜落的扳手砸死。而電影中九歲的人工智慧人哈爾(Hal)則主動攻擊了人類。

去世已經19年的庫布里克至少為人類留下了一個問題,「這個機器意識體在包含人類自負自私的性格之後,輕而易舉地殺了4個人。這就是我們科技高速發展最後的宿命嗎?

在人工智慧重新被設想為人類未來的今天,這個問題沒有過時。

4月17日~4月20日

良倉419

不只一夜,撩遍全球好貨

全場低至3折起

更有新品滿贈、會員紅包等福利

等你來拿

1000+品牌

100000+精選好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良倉 的精彩文章:

出行神器專場,度假模式已開啟
私藏級零食清單,好吃到停不下來

TAG:良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