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選擇一個人生活?
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
「我媽昨天自殺,未遂。」
Z一條微信發過來,我看到了,愣住。
我:現在怎麼樣?
Z:在醫院,家裡親戚都在照顧,我馬上坐飛機,明早到家。
我:為什麼?
Z:我也搞不清楚,我要崩潰了。
.....
Z:怎麼就捨得?
我:你不知道具體原因,先別太情緒化,多關照她。
Z:恩,我知道,先這樣。
我:你怎麼樣?
Z:我不想說了,先這樣。
Z出國留學,和她母親沒見面也一年多了,他從小父母離婚,他母親早就改嫁了,我和Z的相處中,因為家庭背景相似的原因,會有很多共鳴,他總是很想他母親,總會在談話中提到。
我一天給Z打電話,他都沒接。
人都是在自己的世界裡面,走自己的路,即使母子的關係,知己的關係,Z幫不了他母親,我幫不了Z。
這種無能為力的情況在我們生命的每時每刻都經驗著。
我們是嬰兒的時候,父母對我們百般疼惜,但對未知世界的惶恐,隨時隨刻伴隨著我們。我們的所有語言,行為得到的外部世界的反饋,我們情緒變化的內心編碼,從不會有人知道。
後來我們上學了,老師的關注,同學的陪伴,家長的期許,沒有人會知道我們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沒有人會知道我們自己的意識形態的演變。
我們開始了性啟蒙,開始對某個男生或女生有了相處的渴望,也許我們會告訴好朋友,但也無法有人知道你的內心是如何經歷感情的發芽。
我們長大了,戀愛了,我們和伴侶相約白首到老,但是十指相扣的一瞬間,我們也不會知道對方心裡規劃的未來,和自己真正期許的未來相差的距離。
我們終於成家,把孩子當成了公主王子,但也永遠無法真正的了解他們天真的笑容需要什麼來呵護,我們多多少少還是會以他們不需要的方式愛他們。
距離再近,也無法真正的抵達,需得承認:人生而孤獨。
我十分喜歡一部日本動漫《賭博默示錄》,這部動漫第一季第十四集劇情:劇中人物都在進行生命的賭博,所有人走在平行的一隻腳寬軌道上,每個人都要在自己的「生命獨木橋」上走向終點,才能得到生存的機會,橋下是萬丈深淵。
圖片為《賭博默示錄》劇情情景
只有男主角和他的一位同伴佐原最終留在「生命獨木橋」之上,寒風凜冽,這是場孤獨的生命比賽,情節中投射出來對真實人世間的反思,讓我身處暖屋同樣的感受得到男主的背脊寒流。
人間無數條從現在通往未來的平行的軌道,而每個人都站在其中一條自己的軌道上過自己的人生,我們和親人,朋友,愛人的軌道很近,可以手拉著手一起走,但是我們腳下走得是否堅實,只有自己能控制,我們想表達的訴求,也只有自己真正感受。
承認生命本質的孤獨是需要勇氣的,我周圍的人似乎不願意談論孤獨和死亡的話題,都有要為自己的生找尋意義和價值。
西方哲學提出人生必須面對的三個問題:
1.人終究是孤獨的;
2.人終究是要死的;
3.生命終究是無意義的。
這種陰冷的真理,殘酷的真相,是人生的難題,大部分人終其一生無可求解,確是人生所必須容忍的。
我曾經發過一篇《我這麼愛你,你就不能為我改變嗎?不能。》的文章,其中敘述的就是關係親密者,試圖在關係中讓對方改變,結果會導致的系列問題,這種問題溯源,其實也是不承認生命孤獨的本質導致的。
《會飲篇》(柏拉圖)里有一個故事,從前人都有兩個腦袋、四條胳膊、四條腿,由於人類的蠻橫無禮不能容忍,眾神之王宙斯把人劈成兩半,於是這一半想念那一半,想再合攏在一起,孤獨的「半人」苦苦尋找著。這就是愛的起源,「半人」這種不完整的狀態更隱喻著個體永遠是未完成的、殘缺的,這說明了我們在精神世界的孤獨,和因為這種孤獨導致的焦慮。
在很多哲學家看來,孤獨是人存在的本質。孤獨不是一種心理狀態,而是全人類要面對的客觀事實。
其實不是:
有多少人選擇一個人生活。
而是:
每個人,無論選不選擇,都是一個人生活。
聽說關注的都是有趣的靈魂
↓
- 末 了 個 日 -
※睡覺時:枕頭下藏一「寶」,屋主人越住越發財,家庭興旺發達
※重大爆料:5000萬Facebook用戶數據被竊取,操控人心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