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博物館裡的陶器
最新
04-19
同濟大學博物館位於同濟大學一二九大樓內。本以為這裡不會有「老東西」,三樓的一批陶器卻令人眼前一亮。多為漢代,有陶樓、罐、瓶、樽、倉、灶、動物等,值得一觀。
灶
漢代對灶很重視,認為灶是生養之本。西漢中期以後,隨著厚葬之風的盛行,與人們生活緊密相關的陶灶在隨葬品中開始增多。當時,江南各地流行船形灶,至東漢晚期,船形灶後部攏合上翹。除放置北方常見的釜甑外,南方陶灶上往往在前面的火眼上置雙耳鍋。廣東廣州地區出土的陶灶還常在灶台兩側附裝湯缶,並塑出庖人及貓、狗的形象,而不象北方陶灶在灶面上模印或刻劃廚具和食品等紋飾,反映了地方飲食習慣和風俗的差異。
壺,帶蓋,束頸,溜肩,鼓腹,圈足外撇壺身刻劃弦紋數道。此陶壺仿銅壺造型燒造,造型古樸,反映出當時崇尚樸實自然的藝術格調。
倉
展品中倉較多。漢代墓中隨葬陶器的數量和品種大大超過了以往各代墓內隨葬的陶器,其中一部分是實用器,但絕大多數是專為隨葬燒制的陶冥器。陶倉即為隨葬冥器,始見於戰國、秦代墓葬出土物,漢武帝前後盛行,與灶、井、爐等配套使用。
樓
TAG:文博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