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課內+課外,讓「形勢與政策」緊跟形勢

課內+課外,讓「形勢與政策」緊跟形勢

■ 聚焦「高校思政課慕課」系列報道

怎樣創新「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而不僅僅是聽報告和講座?如何充分發掘師資,保證教學內容時效性?幾年前,慕課的興起,讓一直處在探索中的北京科技大學「形勢與政策」課程組的教師們看到了解題思路。

傳統的教學方式得以吸收在線教學的優勢,北京科技大學「形勢與政策」課將線上視頻教學、線下學習和師生互動、實踐教學相結合,向學生提供了多種學習體驗,解決了教學形式單一的問題。

「課程組一直在網上答疑並參與互動,難能可貴的是線上出現大量學生之間互問互答,這些都是單個線下課堂難以達到的教學效果。」該課程授課教師、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彭慶紅說。

針對「形勢與政策」課普遍存在的主責單位不明、學科支撐不夠的問題,北京科技大學出台專門文件,明確馬克思主義學院為課程的主要負責單位,並組建一支跨學校、跨部門、跨學科的教學團隊,共同參與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理順了「形勢與政策」課程的長效機制。

由此,課程組打通學校不同部門、學院間的壁壘,舉全校資源,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結合社會熱點和學生關注的焦點,學校團委、學生工作部等部門組織學生參與調研、演講、朗誦比賽等,每年參與「形勢與政策」課實踐環節的學生數量超過5000人。如今,「中國精神尋訪」「求是觀察」等實踐活動已成為北京科技大學「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品牌活動。

在課程實踐指導教師、北京科技大學學生工作部教育科科長潘紅濤看來,「形勢與政策」課程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程內容和傳播方式要更符合學生接受的特點,實踐上的拓展也能讓學生得到更深的感觸。

不同於其他思政課,「形勢與政策」課程常講常新,時效性是最大的特點,內容滯後也是其面臨的難題,尤其對於師資力量薄弱的學校來說更是一項挑戰。

在校內,通過慕課、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北京科技大學「形勢與政策」課程延伸了課堂教學的「時空」,實現了課程教學的即時性。

課程組還建立了「形勢與政策」課專家庫和講師團,聘請不同領域的專家進行專題講授,通過慕課平台,向全國院校尤其是職業院校和地方院校提供名師課堂的無限、免費分享,從整體上提升全國「形勢與政策」課程的質量。兩年來,該課程已有超過5萬名學生選修。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校級指導與院系組織相配合,線上學習與線下教育相結合,北京科技大學構建起「形勢與政策」立體化的課程體系,權威、便利、學生參與積極性高、教學內容時效性強,「形勢與政策」課程的「痛點」得到解決。

本報北京4月18日電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19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大力提升薄弱地區教師質量
煙台大學:校城融合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