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不能 沒有讀書聲
這些天我都在山裡四處轉轉,了解山村教學點的狀態,也感受這些年農村的變化。
鄉村學校雖小,卻往往連接著深遠的歷史。它所承載的文化記憶以及本身的存在,指向人們對意義的傳承,是鮮活的價值觀教育。當我穿過田野、小溪,越過荒川、叢林,抵達內洞村,才發現這裡竟是八十多年前中國工農紅軍戰鬥過的地方。內洞村現今仍保留著一個小學教學點,校門口赫然幾個大字「內洞八一希望小學」,是當年參加漳州戰役的老紅軍、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楊成武上將題寫的。走進校園,斑駁的泥土牆上,是一幅用瓷磚拼貼的雷鋒肖像,旁邊鐫刻著毛主席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不大的操場上設有升旗台,背景牆砌成扇形,內嵌一面飄揚的紅旗。僅有的運動器械是幾根爬桿,銹跡斑斑。
有學校、教師守護的鄉村童年,別有一番風味。這所學校現有十六名學生和四名教師,分屬不同的年段。一間教室里僅有兩名學生,一左一右端坐在講台前,認真地聽著老師朗誦課文《燕子》。
孩子們正在享受春天的這個小小校園,是著名的戰場遺址。現時代的教育空間與當年的革命戰場重合在一起,今天孩子的學習、教師的教學,與當年的作戰、指揮、決策疊加在一起,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當年,中共臨時中央決定強行攻打贛州,紅軍損失慘重。後來聽取毛澤東的意見,改為攻克漳州,不僅提高了士氣還傳播了紅色文化,又補充了兵源和資產。這南靖縣龍山鎮南坪村內洞自然村十字嶺,就是當年漳州戰役的主戰場,也是全國迄今保留最完整的主戰場遺址。如今還依舊可見碉堡、炮台、戰壕、紅軍橋等。前些年,在這裡還發現了幾十具紅軍烈士殘骸。1997年,中央軍委決定在全國七十多個主戰場各援建一所八一希望小學,這所小學由此而來。學校里設有漳州戰役南靖決戰紀念室,擺放的子彈殼、彈夾、手榴彈、刺刀等物品,是村民從戰場遺址上收集來的。
現在的鄉村教育,也在飄蕩著教育信息化所帶來的春天的氣息。這裡教室不新,但十分整潔,配備了電子白板、電子琴等,這是國家「農遠工程」的成果,使這裡的孩子同樣感受到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在另一個只有十二名小學生的山村教學點,一位教師在講《找春天》。「我們幾個孩子,脫掉棉襖,衝出家門,奔向田野,去尋找春天……」黑板上是老師工整的板書,教室里縈繞著老師柔美的聲音,孩子們陶醉在春天的遐想中。
教學點雖小,教師的責任卻一樣重大,一樣要做「四有」好老師,一樣要做學生的「引路人」。此行人數最少的一個教學點,僅有三名學生和一名教師。孩子們坐成一列,端端正正,聽老師講字句練習。老師的板書工整漂亮,老師的畫作惟妙惟肖。我將他的畫作拍成照片,分享給我的朋友。一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說,這讓他想起五代大畫家黃筌為了教兒子畫畫而畫的一幅《寫生珍禽圖》。不同的是,黃筌是用中國傳統的白描賦彩的方法,而他用的是五四以來由徐悲鴻倡導的素描黑白畫法。這樣構圖合宜、氣韻生動、技法純熟的畫,竟出自一位偏遠山區教師之手,讓人由衷敬佩。這位教師叫羅成生,三名學生筆下的奔馬、小狗等,想像豐富,美麗而神秘。這位教學點唯一的教師,不僅教美術,還教語文、數學、體育……全科全能,具備當年師範學校培訓出來的教師的素養。「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在這些鄉村小學的教學點,一般還附設幼兒教育班。沒有多餘的教室,他們就在空地上搭了棚子,圍上一米多高的圍欄。設施雖簡陋,條件雖艱苦,師生卻充滿快樂。福建省這樣的教學點還有兩千多個。
車子緩緩駛出大山,我的耳邊響起那首讓多少人飽含熱淚的歌曲《天下鄉親》。琅琅的書聲是山村裡最美的風景,有琅琅書聲的山村才是最美的山村。心底深處的召喚是那樣強烈,期盼山村教學點都能擁有優質的教育教學,孩子們都能幸福快樂而富有個性地發展,成為讓城裡學校取經問道的地方。
(作者系福建省教育廳副廳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19日第6版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