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洗不掉污名的恐龍

洗不掉污名的恐龍

恐龍日的由來

日本人把4月17日定為「恐龍日」,雖然還非常小眾(甚至很多日本人自己也可能不清楚),但在這一天會有許多插畫家以恐龍為主題進行許多創作來共同慶祝,許多博物館也會有相應的活動。

恐龍「誕」

圖源| twitter.com

為什麼定在這一天呢?是為了慶祝1923年4月17日美國的探險隊從北京出發深入戈壁沙漠,並找到了世界上第一批恐龍蛋的創舉。

第一批恐龍蛋

圖源| scientificamerican.com

然而,在這可慶的日子背後,卻隱藏了古生物學界最大的冤案,在將近百年後的今天仍無法洗清污名——竊蛋者!

冒險、沙漠、牛仔帽

經典電影《奪寶奇兵》中哈里遜福特所飾演的印第安納·瓊斯是一名考古學家,總是帶著招牌的牛仔帽、腰上別著配槍到世界各地冒險,此外有個特點還特別怕蛇。以上幾個特點其實並不是大導演斯皮爾博格獨創出來的,而是以著名古生物學家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Roy Chapman Andrews)為藍本所創。

Roy Chapman Andrews 1913年攝

圖源| Wikipedia.com

安德魯斯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亞考察隊的隊長,他當時將大本營設置在現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附近,他開著車隊打頭陣深入戈壁沙漠內部,而從大本營也定期有駱駝車隊運輸補給,據記錄這支補給的駱駝車隊有多達125隻駱駝,每次要運18000升燃料、455升食用油、3000公斤麵粉和1515公斤的大米。在當時的戈壁沙漠有著大量盜匪出沒,因此安德魯斯的隊伍自然少不了配槍,他自己腰上也隨時別著一把自保,雖然時有衝突摩擦,但所幸都沒造成隊員傷亡。

「駱駝與機車輪胎」

攝| 安德魯斯

圖源| scientificamerican.com

這支聲勢浩大的隊伍深入戈壁沙漠的主要目的只有一個,探尋「人類的起源」。在當時有關人類起源的假說主要集中在三個地方,第一,認為是非洲;第二,是東南亞;第三,就是在中亞。安德魯斯和當時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館長亨利·費爾菲爾德·奧斯本(Henry Farirfield Osborn)倆人都是中亞起源說的支持者,倆人一拍即合,一人出資募款、一人出力,就這樣在1922年籌措了25萬美元並付諸行動。

然而此次的考察並沒有發現任何古人類的骨頭,但卻意外地發現許多恐龍化石,包括甲龍類的繪龍(Pinacosaurus)、獸腳類的蜥鳥龍(Saurornithoides)和電影《侏羅紀公園》中大名鼎鼎的伶盜龍(Velociraptor)等等。

角龍類的原角龍(Protoceratops)也是在此次考察中被發掘,並在其附近發現了史上第一批恐龍蛋。這批恐龍蛋被發現時最先被當成始新世的鳥類所留下,但由於四周有大量的原角龍化石,因此就自然而然地當成是原角龍的產物。然而,另一個問題來了——在其中一窩蛋上找到一隻小型獸腳類恐龍。

安德魯斯於1925年發現的原角龍化石

圖源| You Tube.com

原角龍孵蛋化石

圖源| Wikipedia.com

由於當時大家堅信那些蛋是屬於原角龍的,因此認為這隻恐龍是在竊食他人(或是他「龍」)的蛋,因此將其冠上「偷蛋賊」的罪名,命名為「竊蛋龍(Oviraptor)」,在拉丁語詞跟中「Ovi」是「蛋」而「raptor」則是指小偷。

遲來的正義

1930~1990年,從二戰到冷戰,世界政治局勢動蕩不安,安德魯斯也從1930年後被蒙古禁止進入中亞考察,因此這段期間內戈壁沙漠的古生物調查都由蘇聯、蒙古和波蘭壟斷,直到冷戰結束後才陸續又有美國的團隊允許進入中亞考察。

經過蒙古的邀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於1993年再次進入戈壁沙漠,這從「竊蛋龍」事件算起正好70年。這其中當然也有不少聲音質疑過是否有冤枉竊蛋龍的可能性(包括最早命名者之一的奧斯本就已提出該名可能會造成對該恐龍生態習性的誤導),但都缺乏有力的證據來推翻那個「犯罪現場」。

1925年發現的「犯罪現場」

圖源| You Tube.com

然而,此次的發掘卻有著驚人的重大發現。在這次的考察中,不僅又繼續找到更多所謂的「偷蛋犯罪現場」的化石證據,還在其中一枚恐龍蛋中找到了胚胎化石。

胚胎往往非常脆弱,難以形成化石,雖然很多小夥伴可能以為把恐龍蛋化石切開就可以看到小恐龍,但其實裡面往往都只有礦物的填充。但在極少的情況下,例如胚胎已經更為發育而有較為完整的骨骼再配合適當的保存環境,還是有機會保存下來。由於我們不太可能通過蛋殼就知道這是什麼恐龍的蛋,因此胚胎對恐龍蛋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再長時間的研究積累下,我們現在的確可以透過蛋殼就知道這是哪一大類恐龍產的蛋,但如果要精確到屬、種一個階層的話,還是要仰賴胚胎的發現)。

恐龍胚胎

圖源| livescience.com

回到正題,這次的胚胎髮現震驚了世人,因為裡面孵化的並不是大家預想的原角龍,而是一隻竊蛋龍類(注意!這裡強調「類」有意義的,因為這件標本其實屬於竊蛋龍近親的「葬火龍(Citipati)」)的寶寶。也就是說,當年發現的竊蛋龍並不是殘害原角龍後代的狡猾小偷,其實是一個正在孵蛋的慈祥母親。

不過,根據「國際動物命名規約」,一個新種一旦命名,只要名字未與別的生物重複或是更早就已經有人命名過,這個名字就不能修改。因此罪名雖然洗刷了,但「竊蛋龍」這個名字已經改不過來了,除非…接下來50年內大家論文都不提到這種恐龍的話,這個名字就可以當成「遺忘名」而不再具有效力。

葬火龍胚胎,珍藏於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圖源| Wikipeidia.com

很多小夥伴聽我介紹到這裡都會說:「那為什麼學者們不合作,連續50年不提到這種恐龍呢?」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操作上卻很困難,因為這不只是「一種恐龍」,它更代表了「竊蛋龍類」這一整個大家族,內部成員至今都還在更新中,因此要不提到它還真的非常困難。

竊蛋龍:我這麼可愛,你懷疑我偷竊?

圖源| mentalfloss.com

你才全家都是竊蛋龍!

竊蛋龍類的長相非常有特色,嘴巴形狀類似鸚鵡,有著深且鈍的喙,並缺乏牙齒;而某些類群頭部有類似食火雞的冠飾。小小的眼睛配上有喙的吻部,面相學上來說就是獐頭「鼠目」、「尖嘴」猴腮,難怪一眼就被安德魯斯當成小偷…

竊蛋龍的藝術復原圖

圖源| IWikipedia

雖然大多觀點已不支持這種恐龍「吃蛋」,蛋有關其食性至今還沒有定論。有觀點認為類似鸚鵡的喙部是用來吃堅果或植物的果實,但在某些化石的腹部卻有蜥蜴的食物遺留,此外也有假說認為堅硬的喙是用來撬開河蚌等等,現在大多傾向認為竊蛋龍類是雜食性恐龍。

這個類群本身是一個非常大的家族,至今約有40種以上的成員在其中。但也有觀點認為其中許多其中的屬種數量是被高估的,因為很多沒有頭飾的「新種」很可能只是某些有頭飾的雌性或未成年個體,這就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以下就來介紹這個家族中部分成員吧!

竊蛋龍類頭骨復原圖

竊蛋龍(Oviraptor)

由於時運不濟被栽贓成小偷,從此開啟此一家門悲慘命運的經典成員。發現的頭骨大多破碎,當時甚至有假說認為是發現蛋被偷吃的原角龍媽媽盛怒之下踩爆了它的頭。

葬火龍(Citipati)

1993年還給竊蛋龍家族清白的其實要歸功於葬火龍,但那個著名的孵蛋化石在這個新命名出現前就已經聞名國際,導致其與竊蛋龍時常發生混淆。外貌上,葬火龍有比竊蛋龍更高的頭冠,體型也略大於竊蛋龍並有更長的蛋。

Citipati 同時也是藏傳佛教中的守護神

圖源| Wikipedia

巨盜龍(Gigantoraptor)

竊蛋龍家族中的巨人(或是巨「龍」),比起次大的葬火龍大約在2~3米,巨盜龍長約8米,體重估計在1.4噸。該化石的發現是個意外,2005年日本電視台採訪古生物學家徐星時,希望重現蜥腳類恐龍發現的過程,徐星隨手拿起一塊標本開始清理,但清到一半突然發現這是的未知的大型獸腳類恐龍,為了保障此一發現而立即停止攝影。

巨盜龍復原圖

繪製| Nobu Tamura

圖源| newdinosaurs.com

竊螺龍(Conchoraptor)

是一種體型較小且沒有頭冠的竊蛋龍類,最初被當成竊蛋龍的幼年個體,但解剖學特徵顯示其手部結構與竊蛋龍不同,因此獨立成新屬種。該名於1986年由蒙古古生物學家瑞欽·巴思缽(Rinchen Barsbold)所命,顯示反對當時主流的「竊蛋」說,而更支持該類群恐龍以貝殼等軟體動物為食。

河源龍(Heyuannia)

發現於廣東省河源市,2002年由古生物學家呂君昌等人所發表。大多數的竊蛋龍類標本都於蒙古國發現,此一標本則證明了竊蛋龍在戈壁沙漠以外地區的分布,並且為中國第一個發現的竊蛋龍類恐龍。

河源龍復原圖

圖源| Wikipedia.com

瑞欽龍(Rinchenia)

最初被當成竊蛋龍的一種,而被命名為蒙古竊蛋龍(Oviraptor mongoliensis)經過進一步研究顯示二者有許多特徵上的差異,瑞欽龍有著更為輕巧、纖細的骨骼,頭冠也更高聳成圓拱形。

本文作者:廖俊棋

本科學習日本語言學,留學期間主修經濟學並參與文化人類學調研工作,目前為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讀研究生,研究恐龍學,主攻鐮刀龍類比較解剖、個體發育及系統分類。

來源:《Dinosaur恐龍》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那年,他徒步橫穿了南極
西遼河流域地下水變化研究獲進展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