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有靈魂,誰會用就是誰的 - 中醫如何養生?

中醫有靈魂,誰會用就是誰的 - 中醫如何養生?




I

導讀

本文的作者唐略老師,是畢業於北大的高材生,而他現在對自己的定位是「中醫人」。誰說不是呢?誰會用,中醫就是誰的。


中醫的靈魂:不用不成醫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中醫的思維,下面我就舉幾個例子:



中醫思維方式下的桃花





春天的桃花很美。面若桃花,相信不但女生嚮往,男生內心深處也是嚮往的。人們看到桃花,就會想:這玩意兒對我有什麼用?你不要嘲笑他甚至批判他,這種思維是可取的,是現實的,也是正確的。可能是出於一種無意識,他們把桃花搗爛了敷在臉上,結果發現臉色還真的變好了。為什麼?

同氣相求,桃花就能讓人面如桃花!



從中醫的角度講,人為什麼會面色晦暗?往往是因為面部絡脈瘀滯不通,用現在的話講,叫面部微循環不利。桃花色紅入血絡;在春天開得早,生髮之氣很足,所以能疏通面部的絡脈,同時,給臉上補充了生髮之氣;作為花,它能往外散,就能把毛細血管、毛孔裡面不好的東西散出來。這樣,臉上自然紅潤、有光澤。




所以,

後來就有很多女子用桃花來美容。還有更講究的,要三月三日採的桃花才好,因為三屬木,有生髮之氣,農曆的三月三也是生髮之氣最旺之時。

這涉及「數」的問題,《河圖》顯示:「天三生木,地八成之。」這個比較複雜,姑且不論。很多人還不信,不信不要緊,至少,我可以說,這種選擇體現了大家某種美好的願望。




當你有這種美好的願望時,用這個東西的效果也會翻番。療效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它是立體的。中醫不是線性思維,而是立體思維,因此有這麼多思維的跳躍。




桃花跟女子有著不解之緣



《杜陽編》:「范純祐之女,喪夫發狂,閉之室中,夜越窗欞,登桃樹上,食桃花幾盡,及旦,家人接下,自是遂愈。此由驚怒傷肝,痰夾敗血,以致發狂。桃花利痰飲,散滯血,故能取效。」




范純祐我們可能比較陌生,但他父親很有名,就是「不為良相,即為良醫」的范仲淹!因為死了丈夫,范家女兒瘋了,被關在屋裡。在一個春天的夜裡,她從窗子逃了出來,爬上桃樹,把一樹桃花都快吃完了,到了第二天早上,家人把她從樹上接下來,發現她已經不瘋了。




很可能她的丈夫是非正常死亡,在這個過程中,她受了驚嚇,又悲憤不舒,所以氣血凝滯,痰迷心竅,以致發狂。桃花疏肝散氣,消痰化瘀,而且性質平和,所以有作用。而人在病中,也有為自己尋找治療和藥物的本能,這個非常奇妙,其中也有同氣相求之理,以後我們可以專門來談。




珍珠與枸杞如何用









再比如,珍珠的特點是美白而有光澤。有人想,我的臉能不能也這樣呢?於是把它打成粉,敷在臉上,發現也是有作用的,而且珍珠有收斂作用,能使皮膚緊緻,消除皺紋。



再比如,

枸杞子生於西北,夏天就紅了,到秋天,別的葉子落了,它還是這樣,冬天下雪了,它也還是這樣。

古人就發現,這玩意兒太經得起風霜了,如果人也能這樣該多好啊!

於是就嘗嘗,甚至長期服用,後來發現這枸杞子還真的有延年益壽的作用。

它在自然界中有某種性質,就可能對人有相應的作用。




這些應用,都起源於人們的美好想像,在生活中反覆得到驗證後,才寫入書中。

當然,人們肯定也栽了很多跟頭,異想天開了很多事情,後來發現沒用,那就沒有傳下來。形象思維跟應用結合在一起,就不是無稽之談。我們在生活中也可以用這種思維去思考、去驗證、去發現。




誰會用,中醫就是誰的




用,是中醫的靈魂。中醫書籍汗牛充棟,可以說,古人能寫出來的東西都寫在那裡了,那些良方、秘方,千千萬萬,你甚至都不用去創新。但是現在人為什麼還在說中醫失傳?就是因為大家不知道怎麼去用。失傳的是用法。而且,很多人沒有去思考和應用的衝動了,更傾向於去聽專家的,專家教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這就壞了。

我們學中醫,建立了取象比類的思維方式,接著就是要跟應用結合起來,時時刻刻想著怎麼去用




我一直講,書籍只是學問傳承的一個維度,不能承載學問的全部。現在很多中醫,死死抱住書本,遇到一個病,它能給你舉出很多觀點,《黃帝內經》如何說、張仲景如何說、葉天士如何說,頭頭是道,但讓他治療,為何沒有張仲景、葉天士那麼有效呢?關鍵還在應用,這也正是師門口傳心授的主要內容。醫學裡的觀點,你不用管是誰講的,只要講得對,你就拿來用。會用了,就是你的。




如果說,知識是陰,那麼,應用則是陽,它們不可分割:陰陽交抱,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孤陰不生,孤陽不長。你不能先學幾年知識再去實踐,這樣就脫節了。


本文轉自「傳統中醫唐略」微信公眾號,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




閱讀延續:




中醫如何養生?






在湖北中醫藥大學曇華林校區,經常能看到正在散步的第三屆國醫大師梅國強,他精神矍鑠、步伐矯健,年近八旬,他仍堅持每周四次坐診、講學、查閱資料,學術「高產」,風采依舊。




談及學術,梅國強總能興緻盎然地娓娓道來,但談及自己的養生之道,他卻說,自己對生活其實並不講究,就是過著幾十年養成平靜生活的習慣。


 

1




五穀為養並非適合你


 


《黃帝內經》在談及飲食養生時,將「五穀為養」放在了第一位,「五穀」現指各類雜糧。我國古代早就有「一谷補一臟」的說法,如大豆可養腎、小米可養脾等,可見雜糧確實是食療養生好食材。


 


雖然粗糧有很好的養生功效,梅國強卻告訴記者,自己日常生活是很少吃粗糧的。這 是因為他常年門診患者多,經常不能準時吃飯,長期如此,患上了胃疾,雖經調治,已無大礙,但腸胃功能一直不好。


 


梅國強說,如今很多人都知道蓮子、薏米、小米、高粱米等是補脾養胃的好食材,因此天天煮著吃,全家老少一人一碗,以為是在養生,其實往往在不知覺中「傷了身」。


 


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粗糧雖然有營養,但是富含澱粉、粗纖維,難於消化,

對於一些腸胃不好的人來說,多吃粗糧會增加腸胃負擔

,出現胃脹等不適癥狀。梅國強在臨床上治療一些腸胃疾病時,在開完葯後會特別交代患者別吃雜糧。


 


如果特別想吃,可以只喝湯,比如武漢人喜歡用蓮子燉湯,對於腸胃不好的人可以只喝蓮子湯而蓮子就不要吃了。





 

2




養生節目要辨別「真假」


 


如今電視、網路、微信圈充斥著各種養生節目,所謂的「養生專家」向大眾「普及」各種養生知識,但是其中不少只是為了追求效益、以偏概全、顛覆常識,介紹了錯誤養生觀,反而誤導了大眾。


 


梅國強說,如今在臨床上每周都會碰上一兩個因為吃了電視上宣傳的東西,沒病吃出病 的患者。一次他遇到一位女患者,看上去全身浮腫、精神萎靡,經西醫檢查沒有任何異常,一問診,梅國強才恍然大悟,她每天起床後喝 500 毫升水,一天要喝 8 杯,每天只吃 1 克鹽,長期如此,身體電解質紊亂,出現水中毒。




在問到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喝水習慣時,該女患者說,這是 電視上「專家」講的養生知識啊!一天一克鹽,八杯水。


 


梅國強告訴記者,這就是如今電視養生保健「講過」了,誤導了大眾養生。




「是葯三分毒。」葯不能當飯,但葯能治病,每一味葯都有一定的適用範疇,超了這個度,反而傷身。


 


梅國強介紹,比如冬天吃阿膠進補,但並非人人皆宜,一些濕氣重的人就不適合吃; 名貴滋補品冬蟲夏草對於陰虛體質的人有很好的補益功效,但是好鋼也要用到刀刃上,否則也是浪費。


 


《黃帝內經》提出了調和五味,飲食有節的飲食原則。意思就是說,凡是自然界賜給我們的食物都是好東西,但是要正確、合理的應用,不盲目、不過分,這樣才能發揮其作用。


 

3




生活習慣勿要刻意改變


 


中醫認為,精生於先天,而養於後天。梅國強生活十分簡單,一日三餐,家常便飯,但他提倡飲食要葷素搭配,飲食有節,不貪食肥甘厚膩。




只要不坐診,他一日三餐十分規律,吃飯只吃 8分飽,經常吃魚,因為魚中富含優質蛋白,含有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能補充主食和蔬果營養 的不足。




因為脾胃不好,梅國強平常很少吃月餅、粽子、湯圓之類不好消化的東西。


 


梅國強日常生活安排也往往是根據工作需求而定,沒有什麼刻意的「生物鐘」。每天他會根據一天的工作安排,調整早上起床的時間分別為 6 點、7 點、8 點;早上吃一點雞蛋、牛奶、麵包就出門診;中午吃完飯後,會午休兩個小時;然後去工作室看書、寫寫字;晚飯後在校園裡散 散步,活動一下筋骨。


 


睡午覺

已是他長年養成的習慣。梅國強常說,保證足夠的睡眠是一天精力 充肺的源頭,睡能養血,睡能益氣。對於青少年可以促進生長發育,對於中老年人可以延緩衰老。


 


喝茶也

是梅國強多年養成的生活習慣。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茶為中老年人的最佳飲料。 據科學測定,茶葉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還有茶多酚、咖啡因、脂多糖等近 300 種成分,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


 


梅國強冬天喜喝紅茶,夏天則喝綠茶,他認為,一年四季節令不同, 喝茶種類宜做相應調整。


 


夏季宜喝綠茶,綠茶性味苦寒,能清熱、消暑、解毒。冬季宜喝紅茶, 紅茶味甘性溫,含豐富的蛋白質,有一定滋補功能。


 


同時他也提醒,喝茶也是有禁忌的,應把握 「清淡為宜,適量為佳,少量多次,飯後少飲,睡前不飲」的原則。


 


談及現在很多老年人最關心的養生大法,梅國強說,

每個老年人的生活習慣還是不要刻意改變,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


 


如今很多有孝心的子女把住在農村的父母接到身邊照顧,很多老年人 適應力強,能很快適應現在的生活,但是一些老年人卻不適應城市的生活環境,還是習慣農村自由自在的生活,這樣反而不利於養生。

老年人還是要有自己的生活,培養自己的愛好,精神愉悅、 勞逸結合、家庭和睦,自然延年益壽。






4




養生第一要務



《黃帝內經》中的養生智慧




當下在我眼中的養生,除了坑蒙拐騙還是坑蒙拐騙,養生的方法非常多,養生的理念千奇百怪。在我個人的眼中,這些中醫養生的宣傳在國人的大健康上沒有什麼正作用,甚至大部分的養生方法對人體有害。




《黃帝內經》之所以是中醫的經典,不是因為他裡頭有別人不知道的知識或高人一等的哲學思考,而是經典的作者能夠靜下心來保持恬惔虛無的心觀察世界,這樣便能夠跳出各種表象直接抓住問題的本質,並且用簡單樸實直接的語言展現出來,

平淡如水的經文經得起細心的琢磨

,這些經文無論在指導臨床治病還是養生,都直指核心,一語中的,是精華中的精華。我們看看經典的作者是如何看到養生的實質。


   


我們靜下心來讀《黃帝內經》,經典教授的養生方法很簡單,養身體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養精神「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很多人會說如此簡單,我知道了,這就真說明你不知道。我們知道一件事情分為知識層面的知道,思維層面的認同,心靈層面的感受。


 


這幾句話你用頭腦記住,你不會知道這幾句話的珍貴,這幾句話也不會改變你的行為從而影響你的健康;你從思維層面被說服相信這幾句話是正確的,就是或通過客觀的數據分析、或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使你從大腦的思維層面相信這是最正確的養生方式,這樣你會在日常生活中時時監督自己的行為看是否符合這些的養生方法,這總有一絲的不情願,一絲的被動,未達究竟;

當你能從心靈的感受上體會到這種養生方式最幸福快樂,真正符合心靈的欲求,你的行為會自然而然的符合正確的養生方式,美其食,樂其俗,沒有任何束縛與約束。


 


心靈層面的感受最簡單,三七、人蔘等所謂對我們身體有益的食品,當我們靜下心來品嘗便知其氣味難聞,難以下咽,與自己氣味不相合,不可能養生;拍打、刮痧等所謂的排毒方法,當我們靜下心來時,我們不會願意殘忍的讓自己受盡肌膚之苦,因此也不可能養生;每天必須走幾萬步、必須喝多少水、必須補充什麼營養,當我們靜下來時,我們知道我們不願意這樣做,我們願意每天過豐富的人生,而不是重複單調的運動與食物。

因此我們靜下心來感受所有的養生方法都是不應採用的,而唯一正確的養生就是《內經》那幾句話,恬惔虛無。


 


有些人會說那我的心想喝酒抽煙就喝酒抽煙嗎?當然這是錯的,一定要注意觀察自己是否靜下來,是否處於相對恬惔虛無的狀態,恬惔虛無的狀態很難用語言描述,

簡單就是充滿了愛與慈悲,內心柔軟、清凈,待人祥和、平等,需要靜下心來多讀《內經》來體會恬淡虛無




只有處於這種恬淡虛無狀態的行為才是養生。所以說啟動心的力量,感受經典,無論在學醫還是養生會直接找到真理,少走彎路。





養生第一要務


 



從心靈層面說養生,再多的文字都是多餘的廢話,但是大部分的頭腦不會滿足,因為這平淡的有點過分。為了滿足躁動的頭腦,我們從思維層面上簡單分析一下為什麼只有這最簡單的方法才是唯一正確的養生方法。




欲益壽延年有一個問題必須不可迴避的看待,就是人的壽命有多少掌握在個人手中?我們生活的環境如此複雜,無孔不入的風寒暑濕燥火六淫邪氣;人與人之間交流難免的怒喜思憂悲恐驚七情影響;還有各種突發的災禍讓人觸不及防。




如果我們以一顆怕死的心,小心謹慎的認真按專家的話吃飯,孜孜不倦的學習各種養生知識,即使這些知識全部是絕對正確的,這些加起來的籌碼在人的壽命上也非常微不足道。




我們靜下來就知道個人所掌握的壽命很少,我們個體是這個社會與大自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這個個體每時每刻都被大環境影響著,

在如此大的天地間生活的人體是否能夠長久大部分決定於周圍的環境與社會對人的影響,無論我們多麼想或長久,只要外環境不同意我們很難如願。因此養生第一要務就是:讓外環境溫柔的對待我們


 


如何讓大自然與社會溫柔的對待我們,那取決於我們對待自然和社會的態度,當我們的心處於恬惔虛無的狀態時,我們對外是溫柔的,是和諧的,是隨順大眾的,那我們就能得到溫柔的呵護,我們則與萬物浮沉於生長之門。




無論是自私的總是從外界索取以養自己的生命,還是瘋狂的稱霸自然來彰顯自己的存在,最後都會被大自然無情的吞噬。




在飲食上,人體與社會一樣,不患不足而患不均,疾病就是源自於臟腑之間氣血的不均和,產生臟腑氣血陰陽相傾,如此則病生。若要五臟六腑均衡發展,就需要五穀為養,五果為助。。。


 


當身體出現輕微的不適時,靜下心來,人體的正氣會幫助你選擇需要的食物,某一類食物會比較吸引你,因此在養生上究竟適合吃什麼,不要信外在的專家,要信內在的專家。當然當你身體有明顯的不適,且靜下心來亦不知該如何調理,一定要找明白的醫生,開一點具有偏性的小中藥或針灸等方法,幫助你的身體儘快恢復平態。




當然一定要靜下心來找醫生,醫生一定要比患者更靜,更恬惔虛無才行,否則胡亂開藥,舊病不去又添新病。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人亦如此




長壽老人共同之處




綜觀長壽老人,其養生手段各異,有的每日食某種特殊的食品以長壽(如枸杞、五穀粥、何首烏、三七等),有的什麼保健品都不吃只是粗茶淡飯也長壽;有的每日勤勤懇懇鍛煉身體以長壽,有的終日靜坐也能長壽。




養生手段各異,而且有些手段截然相反,為何都能達到養生長壽的目的?同樣一種養生手段,很多人都在模仿,為何只有少數人長壽?中醫講求治病求本,養生亦當求本。




本就好比一棵大樹的根,而末則是這棵大樹的枝葉,只有本堅固才會有末的繁榮,因此養生一定要找到所有長壽老人的共同之處,而非他們不同的生活習慣這些末節之處。


 


所有長壽老人的共同之處其實就是一個字「愛」

,他們愛自己的身體,熱愛生命,由於愛自己則使其身邊充滿了愛,他們會將這份愛在無形之中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因此沒有一個長壽老人是不慈愛的。




因為愛他們會選擇對身體有利的一些方式,這些方式很多,吃或不吃養生食品,運動或是不運動,所有一切養生的手段只有在愛自己的前提下才會發生作用。




如果你滿懷憎恨,對自己身體沒有關愛,縱使神仙在世也很難讓你長命百歲。這種愛並非自私,一個人只有先愛自己才能愛別人。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對養生的記載未有半字提及何物久服可以長生,也未提何種運動可以延年,歷史上無數的皇帝和貴族為了長命百歲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凡是天下可以找到的葯都有人吃過,也有將藥物煉成丹藥服用,

這些不養心而依賴藥物的人最終都早早送命,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明白,世上沒有可以長生不死的葯,大家也嘲笑秦始皇、漢武帝之流,為了長生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最後全都以失敗告終。但是很多人還是抱有一絲幻想,把希望寄托在保健品當中,在此奉勸諸君還是把精力放在修心上方是正途。




 



有人會問:「我很愛自己的身體,為了有個健康的身體,我大把大把吃藥,什麼冬蟲夏草、海參、人蔘、鹿茸等等,凡是有利於身體的都吃,為何還是被病痛纏繞,未老而先衰?」




這裡有個很容易迷惑人的地方,

就是這些人其實不是真正的愛自己,這些人實際是他們內心充滿了恐懼,恐懼自己的衰老,恐懼疾病,由於恐懼,所以他們找不到愛




他們以為多聽專家的話,按時吃藥就是愛自己,實際這些做法只會增加他們的恐懼,恐懼只會讓人盯著恐懼的對象心裡得不到放鬆,只要是心裡充滿了恐懼而去做的任何自認為有利於身體的事情,只會增加恐懼,結果必然是使身體越來越糟糕。




愛和恐懼是截然相反的兩種情感,愛的情感所衍生出來的是感恩,感恩自己已經擁有的;恐懼的情感所衍生出來的就是抱怨,抱怨自己所沒有的。如果總是抱怨自己身體的不如意之處,只會增加恐懼,從而引起身體更多的不適。我們要感恩,感謝眼睛可以看見美麗的世界;感謝耳朵可以聽到大自然及宇宙各種美妙的旋律;感謝強健的身體可以讓我更好地為家人和社會工作;吃東西或鍛煉的時候感謝這些方式帶給你的活力,讓你精力充沛。




感謝一切可以感恩的事物,由此可以使身體充滿了愛,在這種無形的大愛的包容下,漸漸的身體會越來越健康,臉色也會越來越好,面容也會越來越慈祥。




如果你一直充滿了恐懼,而且總是抱怨,同時對身體也有一些不滿意

我建議你不要去對抗恐懼,要感謝恐懼帶來的身體不適,感謝你的身體還算健康能感受到這恐懼並通過病痛表現出來。要知道有很多人的身體反應不靈敏,在大病的晚期才會表現出不適,但為時已晚




正是由於這些不適,使你意識到自己遠離了愛,試著靜下心來,慢慢找到愛的感覺,回到愛中,讓愛的正能量充滿身心。有了愛在自己身邊,那麼就要處處愛護自己的身體,不可使身體受到損害,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損傷。



古往今來養生的根本法則







《莊子·養生主》里記載了庖丁解牛的故事,文惠君通過欣賞庖丁解剖牛的過程而明白養生之道。




庖丁解剖牛所用之刀解剖數千頭堅硬而強大的牛,十九年刀刃未有絲毫的損壞,只因為他的刀順著牛的紋理走。我們生活在天地之間,要想使身體不受到天地的毀壞,就必須順應天地的紋理,不與天地對抗。而現在很多人往往自豪於自己在短時間內戰勝大自然的功績,殊不知短時間的勝利換來的將是最終徹底的失敗,醫聖張仲景形容這種對抗為「持實擊強,痛還自傷」,就是說只要是對抗,無論最後勝利與否都會傷害自己。




只有和諧方能不受損壞,心中充滿了愛,所做的事都是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古人強調的天人關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和諧,天地和人都有其運行規律,不要與天地和人體的生物節律對抗,天地和人的規律古人用生、長、收、藏四字概括。


 


《黃帝內經》第一篇《上古天真論》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人也要順應這個規律,春夏養陽適當多運動,秋冬養陰適當減少運動。我們要做到「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即與天地間的動植物一樣按天地規律生活,冬天來了或者年齡太老了,所有的動物都伏藏起來,我們也不要去做如跑馬拉松一樣的運動,可以打打太極拳,練練八段錦。




夏天來了或年紀較輕,所有動物都在原野里活躍奔跑,我們也要適當增加一些運動強度。當然一天之中也有這些規律,各種規律已詳細記載於《黃帝內經》之中,而且書中這些文字都不太古奧,有興趣者可自己翻看。在飲食上一定也要和諧,要酸、甜、苦、辣、咸五味調和,不可有一味過極。


 


很多人喜歡多服人蔘、枸杞等甘味葯,殊不知五味中任何一種味的葯或食物過多都會使人體不平衡而得病,因此凡是有偏性的中藥都不宜久服,這些中藥古人都稱之為毒藥,不得已而用之,亦不可過度喝辛辣之酒或過食肥甘之品。




現在社會上流行補腎,似乎國民都腎虛,這是很大的錯誤,中醫治療目的是為了將不和諧的身體調整到和諧狀態,如果一個人本來腎不虛,卻大量地服用補腎葯,時間長了身體會不和諧,也就會得病。




在工作當中,我們的慾望亦不可對抗,現在很多沒有錢的平民嫉妒有錢的老闆,等有了錢又嫉妒有權利的官員,有了權利之後天天忙於工作又嫉妒清閑的平民,很多人的慾望既想這樣又想那樣,慾望和慾望都在對抗。




我們不能沒有慾望,沒有慾望就是枯木,應該如《黃帝內經》所言的上古之人一樣「志閑而少欲」,慾望單純而適量,而且慾望的前提一定要充滿感恩,感恩自己已經擁有的為人們做奉獻的工作,在做好自己現在的工作的前提下有美好的願望,即《黃帝內經》所言:「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




總之一切都要在愛的氛圍中充滿了和諧。以上我說的養生方法,其實《黃帝內經》只用了八個字便說明透徹,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這是古往今來養生的根本法則




所謂恬淡虛無,就是心裡保持如被淡淡的甜水滋潤著的感覺,這種感覺並非是中彩票、升官發財的狂熱的感覺,而是如同幫助別人之後心裡的甜美感覺,即是愛的感覺。如果你始終保持這種愛的感覺,那麼你體內就充滿了正氣,即是古人說的真氣,只要你有足夠的正氣,健康與長壽必然屬於你。




本文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王庸醫先生的新浪博客。




中醫養生的三大法寶你必須知道


牛仔褲破洞引發的疾病與養生思考


神秘的胎息養生法(收藏)


《黃帝內經》養生觀與王鳳儀思想踐行體會


揭開道家丹道養生千古之謎-內經圖解




九蒸九曬芝麻丸=補腎+烏髮+延年益壽小仙丹



排濕湯:濕氣剋星,原來這麼多病和濕氣有關


紅參氣血湯:補血天下第一方(補氣血不上火)



========== END ==========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對經方有興趣者, 可加QQ群577262550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點擊【底部廣告】支持下小編吧,您的每次點擊都是我前進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你可能從未見過如此神效的細辛
子宮肌瘤常用經方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