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文物介紹——南京博物院的西晉青瓷神獸尊

文物介紹——南京博物院的西晉青瓷神獸尊

原標題:文物介紹——南京博物院的西晉青瓷神獸尊


《周處除三害》典故見於《晉書·周處傳》和《世說新語》。明朝人黃伯羽改編為《蛟虎記》傳奇,廣為流傳,至今京劇中仍保留有《除三害》劇目。周處(242-297),字子隱,義興陽羨(宜興)人。周處祖父周賓為三國東吳咨議參軍,後轉廣平太守。父周魴為東吳名將,任鄱陽太守,賜爵關內侯。周處年少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過於溺愛他,年少時身材魁梧,臂力過人,武藝高強。好馳騁田獵,不修細行,縱情肆欲,橫行鄉里。民謠說:「小周處,體力強,日弄刀弓夜弄槍。拳打李,腳踢張,好像猛虎撲群羊。嚇得鄉民齊叫苦,無人敢與論短長。」這位七尺少年,被鄉民與南山猛虎、西氿蛟龍合稱為陽羨城「三害」。後來,這個說法傳到了周處那裡,他自知為人所厭,突然悔悟,隻身入山射虎,下山搏蛟,經三日三夜,在水中追逐數十里,終於斬殺猛虎、孽蛟。他自己也改邪歸正,認認真真拜師學文練武,這一來城內「三害」皆除。


周處除「三害」後,發憤圖強,拜文學家陸機、陸云為師,終於才兼文武,得到朝廷的重用,歷任東吳東觀左丞、晉新平太守、廣漢太守,遷御史中丞。他為官清正,不畏權貴,因而受到權臣的排擠。西晉元康六年(296),授建威將軍,奉命率兵西征羌人,次年春於六陌(今陝西乾縣)戰死沙場。死後追贈平西將軍,賜封孝侯。



周處的家族墓群位於江蘇省宜興市周墓墩。1953和1976年,南京博物院發掘了其中的6座墓。周氏是西晉時江南的大門閥士族,這一家族墓地的發現,對了解當時的族葬有一定意義。因遭盜掘破壞,出土遺物僅存青瓷器。1號墓和2號墓共出土42件,其中完整的27件,有罐、壺、盆、碗、盤、香熏等,還有臼杵、篩、桶、斗、火盆、畚箕、掃帚等模型器,以及專為隨葬用的飛鳥堆塑人物穀倉罐(魂瓶)等。它們的質地純潔堅緻,釉色光亮滋潤,是西晉青瓷的標準器。經分析鑒定,與南宋官窯青瓷成份相近,可見其燒造技術的進步。


這批瓷器的成份與宜興現代所產陶土相當接近。1962年又發現了宜興均山瓷窯址,推測這批青瓷器可能即是在宜興當地專為周氏家族隨葬而燒造的。4號墓還出土青瓷猛獸尊,是罕見的藝術佳品。出土墓中還出有刻著西晉永寧二年(302)和「關內侯」字樣的銘文磚,據此推斷可能是周處父親周魴之墓。神獸尊形態威嚴,面目近似猙獰,造型與六朝陵墓前的石辟邪的雕刻作風有相似之處,應屬鎮墓祛邪之物。而神獸尊融實用性與觀賞性於一體的手法著實令人嘆服。它不僅表達了魏晉先民宗教信仰圖騰化的祈盼,也從一個側面折射了當時封建社會生活、文化及人文心理發展的演變過程。這批西晉青瓷器的發現,為研究中國瓷器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此外,周氏墓群還出土有金飾、銀帶飾、銅弩機和裝在銅鏡盒中的鐵鏡等其他遺物。



西晉青瓷神獸尊現藏於南京博物院,是南京博物院十件國寶級文物之一,也是江蘇省十件國寶級陶瓷文物之一。神獸尊造型略微呈梨式,肩部兩側和腹部各有三隻橫系,上大下小,作品字形排列,平底微內凹。此青瓷神獸尊體量大,神獸的神態驚人,全身刻滿紋飾,造型獨特而又具有西晉瓷器的典型特徵。



神獸尊口徑13.3厘米,高27.9厘米,造型略微呈梨式,肩部兩側和腹部各有三隻橫系,上大下小,作品字形排列,平底微內凹。尊的腹部堆塑神獸,雙目突兀,瞠目仰鼻,口含圓珠,繩索狀的前掌外翻,後掌下撐,背後有五隻小半圓形扁橫凸脊,從上至下排列。青釉微微泛灰,釉質潤澤,但是由於受火不均而釉色不勻。周身有刻畫的蓖紋、戳印紋和堆貼紋,以表示鬃毛、羽翼和鬍鬚。底部刻有「東州」二字。這件青瓷神獸尊體量大,神獸的神態驚人,全身刻滿紋飾,造型獨特而又具有西晉瓷器的典型特徵。它不是一件簡單的瓷罐,而是特製的隨葬品。

神獸尊出土於紀年墓葬,至今尚未發現有可靠的同類資料,珍貴至極,1993年全國館藏文物定級時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今天——1596年3月31日,法國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勒笛卡爾出生
文物介紹——開元通寶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