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畲家十大碗:美食的背後 是山哈的鄉愁

畲家十大碗:美食的背後 是山哈的鄉愁

景寧十大碗

從高空俯視,藏卧在浙南深山中的一座小縣城,人口不多,物產豐饒,外有錦繡山水,內里暗藏乾坤。這裡,是景寧,華東地區唯一的畲族自治縣。雷、藍、鍾、盤四大畲族姓氏的後人喜歡把自己稱作「山哈」,依靠代代相傳的美食佳釀,勾勒出他們對這片1950平方公里的土地愛得深沉。

有人說,中國人對食物的感情,來自思鄉,來自懷舊,雜糅著老家門前泥土的味道,人們願意相信家門前黑土地上生長的食物最合自己的胃口。僅佔全縣人口十分之一的畲族人,居山水間,著艷袍,戴鳳冠,用族人口耳相傳的方式留下了一道道畲家美味。

景寧十大碗

兜兜轉轉,還是叫畲家十大碗

老話說,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人和食物,總存在著一種默契,有那麼一種味道,在它觸碰舌尖的時候,能夠喚醒這份鄉愁,我們究竟來自哪裡?

在景寧,我頭一個想到「畲家十大碗」,它當之無愧。

畲家人每逢歲時節令、春播秋收、生子祝壽和造屋遷居等重大喜事時,都要盛情款待賓客。往往就地取材,以磨起豆腐娘、煨出大豬腳、端上大塊肉、炊起烏米飯、溫上糯米酒為待客的最高禮節。此外,加上每家不盡相同的時蔬,漸漸演變出「七斗席」、「八仙席」、「十全十美席」、「十六碗」等菜式,可到頭來也沒有統一的規制。

正因為如此,尋找地道的畲鄉味道,以食物承載鄉愁,顯得尤其重要。2017年「畲鄉三月三」節慶時,景寧舉辦了中國好畲「味」——「畲鄉十大碗」廚藝大賽。大廚們各顯神通,都希望自己的拿手菜能入選「畲家十大碗」。

景寧十大碗

取材生態,傳說中的畲家美食

於是,傳統老菜「工頭大肉」脫穎而出。這道菜,選用農家豬的五花肉,切成四四方方的塊狀,放在大鐵鍋內文火烹制。肉塊用麻繩綁紮好,等到湯汁濃稠,色澤紅亮,就能起鍋了,光瞅著就能讓人垂涎欲滴。剛燉好的紅燒肉,香氣襲人,一口下去,韌而不糯,肥而不膩,配一口大米飯,精氣神一下就上來了。別顧著吃,此菜大有來頭。據說在明代,景寧白銀的開採和冶煉技術發達,礦頭陳璗以大量白銀資助朝廷抗擊倭寇,被授予「賑邊承事郎」,而他就烹制大塊肉慰勞辛苦的工頭。久而久之,「工頭大肉」就變成了一味地道的畲家美食。

如果給米飯上淋上一點肉汁,那滋味就更美了。要說米飯,就不得不說烏米飯。每年農曆「三月三」,畲民們都要炊制烏飯,驅邪祈福,所以這一天也叫「烏飯節」。將新鮮的烏稔樹葉在石臼中打汁泡水,洗凈後的糯米放入浸泡12小時。取直徑3厘米、長30厘米的竹筒一節,一端留節,對剖洗凈,裝入浸泡好的糯米,一端用箬葉包裹,棕繩紮緊。竹節在土灶大鍋中蒸熟後,米飯烏黑鋥亮,香氣撲鼻。而吃烏米飯的傳統有備戰春耕,迎接豐收的象徵意義。

主食用烏米飯,配菜則更追求原生態,極大保留食材的鮮美。「畲娘熬筍」這道菜也就因為鮮美而流傳下來。筍是一道時鮮菜,對於食材的要求其實特別高,為了能夠保證筍的鮮美,應在拔出的四小時內食用,江浙名菜「腌篤鮮」便是其中的代表。大筍塊是畲鄉一道別具特色的農家菜,也只有在山野之中才能享用這一份自然的饋贈。烹飪時,只取深山「白肉筍」的中下部分,肉質呈雪嫩乳白狀,鹼性含量少,熬制出來的筍不僅鮮,入口還很爽脆。據說,這道菜還是與「始皇帝」有關的長生之物。據縣誌記載,爐西峽有一種竹子無風自動,名曰盧竹,竹筍鮮美異常。據傳,秦始皇焚書坑儒時,與徐福一同煉丹的方士盧敖逃出了咸陽,千里迢迢來到景寧,繼續煉丹以成長生之術,所種下的「長生竹」被後人稱為盧竹。

現在的「畲家十大碗」種類豐富,精挑細選,可在100年前物質不充裕的時候,畲族人其實並沒有太多的選擇。1929年,德國學者史圖博先生來到景寧敕木山,他看見畲民的飲食情況是:吃得非常簡單,只有富裕的人家才吃得起大米飯,每天吃兩餐,很少吃三餐。正是由於物質的不豐盈,讓畲鄉人對現有的食物有了更多的創意,比如「豆腐娘」。

這道菜的名字就取得很傳神,豆腐娘,有「豆腐之母」之意。在大豆做成豆腐之前,用石磨將其成漿,直接倒入鍋中煮制,講究嫩而不滑,糊而不膩,鮮香撲鼻。上桌的「豆腐娘」呈青綠色,撒上一勺辣椒醬,一口吞入,那種厚實感綿延不絕,回味無窮。相傳很久以前,一個畲村裡來了一位過路老人,餓得奄奄一息。一名好心的雷姓大嫂拿出家裡僅有的一捧毛豆送給老人,無奈的是,老人根本吞咽不下。於是,雷大嫂找來兩塊石頭,把毛豆搗碎,然後連湯帶汁煮了。其實這位老人是位仙人,對這碗特製的豆湯連聲稱好,十分滿意。自此,「豆腐娘」便在民間流行開來,成為畲鄉群眾最喜歡的美食。

如果你是追求養生的吃客,一定知道有種類別的菜叫葯膳,但你未必知道「畲族葯膳」,採用畲葯作為食材,加入其中燉煮。最有名的一道菜就是「畲葯鵝汗」,採用家養大鵝與畲葯同蒸,能祛風濕、能強肝脾。這道菜至少有500多年歷史,民間研究出很多吃法,以中藥蒸鵝汗的吃法,是最受歡迎的一種。

走出畲鄉,十大碗助推景寧產業鏈

除了這幾道菜,還有畲家乾菜、金針富足、黃精鳳鳥、酒糟畲參、千峽魚頭、貢品畲菇,構成了「畲家十大碗」。這十道菜,源於當地民間節慶酒席時慣用的宴席菜肴,特點是無論葷素,食材都最大程度的追求原生態,以烹製為主,絕少煎炸。現在,「畲家十大碗」不僅成為當地的熱門飲食,也成為吸引遊客來景寧旅遊的一大賣點。

現在,「畲家十大碗」已成為景寧主打的旅遊餐飲產業,在縣城的各大酒店全面鋪開,是不少外地遊客的必點套餐。為了提高普及率,縣裡還舉辦了「畲家十大碗」培訓,讓更多的農家樂也能烹出這些美味,帶給遊客。

去年,首家主打景寧特色菜的"畲味軒"生態餐廳在溫州開業,生意紅火,正是這些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增進了外地人對畲鄉飲食的了解和認識,也讓景寧的優質生態食材拓展了銷路。今年,該縣旅委更進一步,要將「畲家十大碗」送上更多城裡人的餐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鄭易夢美食咖 的精彩文章:

TAG:鄭易夢美食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