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鰲:上海信息港的誕生

張鰲:上海信息港的誕生

當前,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萌發,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設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宏偉藍圖。改革開放以來,作為全國第一個以整個城市開展信息化建設的上海,為中國數字化與信息化的普及和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值此改革開放40周年,為進一步梳理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在上海的應用和發展,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原副主任、上海市政府原參事張鰲以當時親歷者的身份,來回顧那段不平凡的歷史。本文為該系列第一篇,主要記錄了上世紀90年代上海信息港的誕生。

從遠程通信港到信息港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紅紅火火的改革開放中,有一個火火紅紅的名詞叫信息港。哪怕今天你去百度搜索「信息港」,會出現:西安信息港、大理信息港、北京信息港、雲南信息港、江西信息港、青島信息港、大連信息港、無錫信息港、湖南信息港、長沙信息港……這鋪天蓋地的「信息港」一詞來源於上海,是上海作為改革開放的碩果,我來說說這個源頭的故事。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半期我在上海市電子振興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改革開放使得我們與世界的交流越來越廣泛而深入。那時我得到了關於紐約未來發展的想法,文章分析了紐約市的電信基礎設施,並將重點放在了斯塔頓島的Teleport上。Teleport,字面上可翻為「傳輸港」,我把它翻譯成遠程通信港。他們認為因為有了航海技術才誕生和發展了紐約港,但是現在遠程通信技術使紐約的未來受到了挑戰,紐約的未來必須從物質交換的港口城市走向信息交換的港口城市!當時遠程通信的技術的頂峰是大容量衛星通信,Teleport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由紐約市政府和紐約港務局(PANYNJ)開發,專註於新技術,並通過衛星和光纖連通性提供高速語音、數據和視頻服務。

Teleport或者更普遍地說,是一種衛星地面站,它可以作為連接衛星和地面通信網路的樞紐。這樣的遠程埠可以在其他通信功能中提供各種廣播服務,如上傳計算機程序或通過衛星向衛星發出指令。它為城市的經濟能力做出了貢獻,允許企業將其地理範圍擴展到新的市場。電信的政策和法規被設計成促進競爭,以便在整個城市和地區保持電信的增長。紐約的想法,很快傳播到世界,巴黎、東京、悉尼、倫敦等大城市很快響應。我希望上海也能跟上這個新潮,於是經常演講宣傳。

到了1992年,前任美國副總統阿爾·戈爾提出美國信息高速公路法案,實施一項新的高科技計劃―「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簡稱NII),旨在以網際網路為雛形,興建信息時代的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它的技術基礎改成以光纖通信網路為主的,輔以微波和衛星通信的數字化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網。

上世紀90年代的上海,遇上浦東開發、開放的歷史機遇。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外高橋保稅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張江高科技園區等浦東新區功能開發和形象建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南浦大橋、楊浦大橋等一批越江工程的建成,為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增強上海城市的綜合功能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1992年上海開始組織編製的新一輪上海城市總體規劃,開展了一系列專題研究、徵詢意見和專家論證,其中有面向上海交通未來發展的戰略研究。1992年我父親張佐周組織八個學會近百名專家,開展「廿一世紀上海交通發展戰略研究」課題。一天家裡晚餐,我父親情緒特別好,說他們的研究有了結果,上海的未來發展可以歸結為「二港兩路」,即現代化的深水港、航空港和高速化的鐵路和公路。我聽完後,謹慎地問,我可以提供一些資料和建議?於是把紐約未來發展的想法說了一遍,特別是上海和紐約一樣,未來必須在改善物質交換的港口同時注意信息交換的港口的發展,同時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進入信息高速公路的階段,所以上海的未來要從Teleport走向Infoport,即從遠程通信港走向信息港。歷時21個月的最終研究報告出來了:上海的未來發展可以歸結為「三港兩路」,即現代化的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和高速化的鐵路和公路。上海信息港這個新名詞第一次浮出,出現在大家面前。

Infoport或者更普遍地說,是城市裡的信息高速公路,它是一個高速度、大容量、多媒體的信息傳輸網路。網路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聲音、數據、圖像或影像等多媒體方式相互傳遞信息。信息港就是利用數字化大容量的光纖通訊網路,在政府機構、各大學、研究機構、企業以至普通家庭之間建成計算機聯網。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將改變人們的生活、工作和相互溝通方式,加快科技交流,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享受影視娛樂、遙控醫療,實施遠程教育,舉行視頻會議,實現網上購物,享受互動式電視等。

「信息港」的建議得到上海市領導和主管部門的重視,1994年市委書記黃菊明確指示:把上海建成以信息資源網路化為主體的國際信息港,進一步增強上海中心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輻射功能。提出花15年左右時間,在2010年率先建成地區性「信息高速公路」。1996年5月,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信息化行動計劃,下發《關於把上海建成現代化國際信息港的實施意見》,成立市信息港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同年7月,市政府召開全市信息港建設大會,上海國際信息港工程正式啟動。年底,中共上海市第七次黨代會提出了「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的戰略任務,市十一屆人代會又具體提出了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和信息產業等各項任務。從此,「信息港」走紅全國,鋪滿祖國大地,在世界也有一定影響力。

從遠程通信港到信息港,是改革開放給與的機遇,體現了從學習到創造的精神。新一輪上海城市總體規劃於1999年初編製完成,新一輪上海城市總體規劃中對「三港兩路」的評價是這樣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向樞紐型、功能性設施建設快速提升。「三港兩路」骨幹工程相繼建成,為擴大對外交往和經濟的輻射奠定了基礎。」2001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複同意了這個上海城市總體規劃。

改革開放讓我們跟上世界潮流

世界互聯網剛剛興起,上海信息港蠢蠢欲動。一九九五年二月十八曰我帶隊信息高速公路的代表團啟程赴加拿大、美國考察。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我們不可能迅速了解和跟上世界最新發展的涌流。代表團一行九人,由上海市計劃委員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郵電管理局、復旦大學、交通大學的專家學者組成:張鰲、汪元江、楊海虹、姚俊源、周偉金、張世永、張維華、楊宇航、周曦民。從2月18日至3月9日前後訪問了溫哥華、渥太華、多倫多、波士頓、華盛頓和紐約。這次訪問為上海發展信息港作技術上的準備。

面對信息高速公路,政府的角色?

美國商務部的官員說,Internet是基礎,政府的角色是制定政策,他們現在關注四個方面。首先是鼓勵競爭,吸引私人投資。他們發現傳統的電話和遠程通信企業存在有不願意競爭的趨勢,希望能避免這種情況。今後,TEL、CATV、DATA(電話、電視、數據)等不再會完全分開獨立,希望能統一開發。

其次是提供公共服務的訪問點。Internet是授權一些組織來提供服務的,所以每年撥付5千萬美元維持費用,使其能提供公共服務的訪問點。

第三,尋找應用,並演示推廣。任何一個計劃(包括信息高速公路計劃),誰越能成功響應用戶,誰將是最後被使用的系統。人們總是希望避免問題而有正面結果,因此既要學習,又要行動。世界上最大的交易是免費交易,越多人參與越有益。

最後是推動制定框架和規則。需要通過合作與協調包括信道、技術規範和工業標準等的制定。

(Elliot E. Maxwell Director,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Policy and Programs)

地方政府角色是促進發展。

加拿大BC省負責信息高速公路發展的RobertD. Grace (Manager, Knowledge Based Industries Group, Ministry of Employment andInvestment B.C)說,BC省有70多家通訊公司2萬3千人就業,每年增長20%。政府預算130萬加幣與工業界一起發展基礎設施、多媒體、電子轉帳、信息交換媒質和人員培訓。在旅館,商店,金融,財政,保險,遠程教育,健康服務等方面尋求應用。

美國馬里蘭州的Montgomery County Government主要是創造一個商業環境,吸引和鼓勵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在當地發展。一方面,吸引國家實驗室的建立和擴大,例如國家標準技術局實驗中心,另一方面建立和擴大孵化器和技術中心,協助小企業的創業和成長。在參觀MCTEC時了解到孵化器的運作機制,MCTEC運轉費是30萬美元,其中政府預算20萬,企業培育成功後3年內,將3%的銷售額回報MCTEC,每年限2萬5千元以下。培育企業以軟體和信息技術為主,1年半運作以來已經培育5-6家企業,政府準備再擴大一些。技術中心的機制採用會員制,給會員提供項目資助,資金來源於政府資助和爭取私有企業資助兩部分,成立2年,已經幫助小企業在電子商務、醫療保健、多媒體,公民接入系統等方面項目得到資助。

我們在美國看到Internet剛開始進入商業化,參觀中看到的現實應用的例子還是建立在電話和電視系統上,所以在互聯網應用上我們的差距不大。但所有參觀訪問的對象都把注意力放在互聯網上,我們訪問的三家大型電訊龍頭企業亦是如此,這才是我們的差距所在。

大企業參與後,企業成為了創新主體,例如AT&T給我們介紹了產業界推動的NII計劃,該計劃是產業界建立和運作的,集中在三個產業領域:信息應用、通信網路和信息資源;新技術關注在圖像,視頻,多媒體,寬頻網,網路計算,語音處理,簡訊息,個人移動終端,信息伺服器和導航工具等;在健康,教育和智能製造上演示效果。政府主導的研發計劃已經被產業主導的研發計劃替代,那麼企業期望政府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Edward T. Shah (Vice President, Strategic Business Development, AT&T)說,政府所起的作用是激勵,包括領導,支持進軍市場,管理,簡化規則,資金支持(貼息),標準,保護權利,改革,參與使用者。

面對上海信息港起步,路徑的選擇?

我們出發訪問時,上海電信還處在基於程式控制交換機的電話傳真業務階段,哪怕是銀行系統電腦網路也是基於電話線的128K,復旦大學設想中的校園網是2M的速率。因此,訪問的另一個目的是面對上海信息港的發展,基於Internet的網路如何起步?

我們訪問的三個大型電信企業分別介紹了他們的數據戰略、基礎架構和業務布局,屬於電信級的技術和投資;另一個麻省的創新型公司,Bay Networks向我們介紹了他們的技術和解決方案。Mark Strangio(Director of Sales Development & Systems Engineering, BayNetworks)說,一個Hub Nodes需要1000萬美元以上的投資,一個Router Ports投資超過30萬美元,接下去開始介紹協調上述二者的新技術Switches。

這是一種Scalability, Dedicated Bandwidth, Qualityof Service Support的ATM網路,目前可以提供2G帶寬,連接到Internet,也是麻省信息高速公路的試驗網,作為測試基地。接下去,特地安排尹南鷹博士(Nanying Yin, PH.D. Consulting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al Services)作技術層面的介紹,從分享走向交換,用光纖連接交換設備組成Backbone,以及應用實例。當我問到二個ATM設備之間光纖連接的最大距離是70公里時,我想我已經找到了上海信息港加快起步的可行路徑。因為作為一個城域的寬頻網路,構成網路交換設備之間的距離不會超過50公里!並且作為起步,建立這樣的試驗示範的互聯網投資不大,但帶寬可達全國城域網的領先水平,這是我們出訪前想也不敢想的帶寬。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面對中國第一個城市信息高速公路,人才在哪裡?

正如我們在美國商務部聽到的話:「既要學習,又要行動」,人才就是在學習和行動中成長!訪問回來,不久「上海科技網」工程開始,

復旦大學的張世永

交通大學的楊宇航

上海電信的張維華

都成為了上海信息港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在紐約時,總領館李銘俊一直陪同我們參觀學習。

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合影。

在改革開放中加速學習

任何的進步都是一個學習曲線,學習曲線的斜率決定了進步的快慢。改革開放有利於提升學習曲線的斜率。

根據考察信息高速公路代表團的考察建議,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立項進行科技先導網原型試驗。復旦大學和交通大學作為技術支援單位,上海技術交易所提供實驗場所,上海科技情報研究所抽專職人員參加科技先導網原型試驗工作。

科技先導網原型試驗的目的是通過原型試驗系統的研究、開發、實踐,解決網路技術發展中的一些技術難點,構築出一個具有二到三個網路節點的實驗網,建立網路管理中心,管理試驗網路的各個節點,以便驗證上海科技網實施的可能性。一句話,也就是學會如何修路、劃線和安裝紅綠燈。

自從1993年9月美國要像在50年代建設美國汽車高速公路那樣來大力建設信息高速公路,以振興美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世界各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在不到一年的短短時間裡,各國紛紛推出了建立本國信息高速公路的計劃,如歐盟提出了「讓城市之間的距離更近」的計劃,新加坡提出了在2000年實現所有學校、醫院、家庭、政府網路化的目標,加拿大的CANARIE、中國台灣省實施新竹園區和台北地區NII等,一時之間,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熱潮席捲全球,其影響之大,範圍之廣,為歷史所罕見。世界各國的大城市,為爭奪下世紀的競爭地位,正努力構築良好的信息化環境。上海作為我國最大的城市之一,是我國經濟、貿易和金融中心,也是我國科技、教育、醫療衛生和文化藝術中心,如何在信息化時代到來之際,不落後於發達國家,在科技競爭的舞台上處於主動地位,顯得十分重要。

市領導對科技先導網建設給予了深切關注。徐匡迪市長指出:這項任務不僅是一項科技攻關任務,而且要作為一項重大工程來完成;不僅要跟上世界的先進水平,而且要在相當時間裡能滿足實際使用的要求;不僅工程要完成,而且要鍛鍊出自己的隊伍和人材。

1995年7月科技先導網原型試驗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的上海科技大會上首次向人們展示Web技術;11月在實驗室完成兩個節點的155兆 ATM試驗,並且註冊登記了SH.CN域名和申請了IP資源,並在ATM上建立網際網路標準系統。

根據原型試驗項目管理的任務與進度表。1996年1月在寶鋼集團的支持下科技先導網原型試驗系統與國際互聯。1996年5月在上海廣播電影電視局技術中心的支持下,提供了由試驗場所到復旦大學實驗室之間25.3Km光纖,使科技先導網試驗系統走出實驗室成功地進行了利用市內原有光纖資源可行性的實地驗證。不久安置在上海東、南、西、北、中五個區域的6台ATM交換機成功地用星形方式連接成工作系統,並開始為大小用戶提供數據和視頻的試驗服務,並組織開發部分信息資源。

在改革開放的局勢下,我們沒有選擇直接請外方來完成任務的方式,而是採用加速學習曲線的方式。近一年的時間,項目組成員從不懂到懂,加速學會了信息高速公路的設計、組網、管理和應用的技術,自己動手構建了科技先導網原型試驗系統,並開始投入試用,率先為上海的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和科技工作者提供服務。

通過下面幾個案例的比較研究,我們已經有信心地說:我們已經與世界同步了。

作者:張鰲,曾任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政府參事,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文章觀點不代表主辦機構立場。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思派 的精彩文章:

Gartner預測:未來五年IT技術的市場進入模式將發生重大變革
科創中心建設必須推動產業創新

TAG:三思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