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六品小官冒死上奏誅殺李鴻章,大清若重用此人甲午或許不敗!
原標題:一個六品小官冒死上奏誅殺李鴻章,大清若重用此人甲午或許不敗!
晚清時期,掌握軍政外交大權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死心塌地站在昏庸專橫的投降派慈禧太后一邊,導演了清軍平壤戰役、九連城戰役、大連旅順戰役等一連串的潰敗,一味避戰求和,是個十足的賣國賊。雖然人人痛恨之,但無人敢直陳其奸。當時,竟有一位小小的六品京官安維峻,懷著一顆憂國憂民之心,不畏權貴、不懼斧鑕,上了一道《請誅李鴻章疏》,提出殺李鴻章以振奮人心,並指責慈禧太后專權誤國。一時震動中外,成為中國近代反帝史上具有赫赫聲名的人物。人稱之為「隴上鐵漢」。
安維峻,字曉峰,號盤阿道人,甘肅秦安人。光緒八年考中舉人,由於他氣質剛廉,品性孤直,不阿權貴,不結朋黨,雖然有才有智,卻始終仕途不順。直到光緒十九年,才遷都察院福建道監察御史,六品京官。作為一個憂國憂民的正直言官,安維峻能做到的,就是恪盡職守向朝廷上疏,糾正君臣之失。據考察,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僅半年時間,安維峻就上四十一道疏,全是關於甲午戰爭的條陳,所言均是有關國家安危之條。尤其是光緒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二,當他聽說李鴻章勾結太監李蓮英,慫恿慈禧太后明諭光緒帝與日本議和的消息後,義憤填膺,痛不可忍。決心以命拼一疏,連夜草奏《請誅李鴻章疏》,爭取能挽回局勢,力阻和議。疏中寫道:
「皇太后既歸政皇上矣,若猶遇事牽制,將何以上對祖宗,下對天下臣民。至李蓮英是何人斯,敢幹預政事乎?如果屬實,律以祖宗法制,李蓮英豈復可容?」
此時,正值慈禧太后六十歲壽辰,她提走海軍經費大修頤和園準備舉辦萬壽盛典,生怕戰爭衝擊了她做壽的興緻,只要和解,不惜賣國。而李鴻章更是憂慮他存放在日本的巨額贓款受到損失,尤其怕戰爭削弱了他的淮軍和北洋海軍,造成戰後自己的地位下降,所以味避戰求和。特別是開戰後,他竟暗通日本使節,放走日本間諜船,甚至接濟日本人煤、米、軍火,對清軍前敵糧餉火器,則故意剋扣勒索。他「聞敗則喜,聞勝則怒」,獎勵陣前逃將,懲罰抗敵將士,一心意要將戰爭引向失敗,用以壓制主戰派,為他的主和路線創造條件。李鴻章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廣大民眾的切齒痛恨。而慈禧卻放手讓李鴻章大幹賣國勾當。
《請誅李鴻章疏》在歷陳李鴻章求和賣國的種種事實後,說道「准冀皇上赫然震怒,明正李鴻章跋扈之罪,布告天下。如果將士有不奮興,倭賊有不破滅,即請斬臣以正妄言之罪。」真是大義凜然,光昭日月!此疏如投槍匕首,刺中了投降派的要害,慈禧太后豈能容之?光緒帝怕慈禧太后藉此將其投入大獄,迫害主戰派,於是以安維峻「聽憑傳聞」為借口,事先將其革職,謫戍軍台效力贖罪。
然而,安維峻的這一愛國正義行動,卻獲得了士大夫及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和同情。登門慰問者絡繹不絕,為其餞行者不勝枚舉,贈錢贈物者數不勝數。臨行時,在京的友人,特地選擇了明朝愛國志士、因劾奏權奸嚴嵩而被斬首的楊繼盛的故宅為安維峻餞行。士大夫們紛贈詩送行。烏里雅蘇台參贊大臣志銳特製「隴上鐵漢」印章一枚相贈,京師大俠王五親自保鏢,饋贈車馬行資。甘肅赴京會試舉人侯乙青、李維堅親自護送他到張家口。到了戍所,都統以下官吏都敬以客禮。人們都深為感嘆說:「可見公道在人心,曉峰於此不朽矣!」
安維峻在御史任上,前期所上奏摺,也沒有一疏是阿諛應景之作,主要是進言整頓吏治和革除科場積弊,正是當時清朝政治腐敗的焦點。他有膽有識,不避權貴,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地方疆臣督撫、學政、道員,只要是腐敗者,都難逃他的舉劾。如貪贓枉法的禮親王世鐸、保舉子侄竊取高官的李鴻章、為冒籍舉人取保的新疆巡撫陶模、用官銀替舞弊舉人付槍手酬金的甘督楊昌,瀆職的廣東學政徐琪等等。他在《力阻議和疏》中還極有遠見地指出:如果與日本議和,將滋長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他沉痛地說:「至此以後,將賠兵費,割重地,視為救急之良圖,無復自強之一日矣。」這一切竟不幸被他言中,甲午之戰以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1897年,沙俄侵佔了中國旅順、大連,中俄新約使中國東三省成為沙俄的勢力範圍。安維峻在貶所張家口聽到消息後,夜不能寐,在《次韻答鍾愚公》詩的「自注」中說「聞中俄新約之夕,夢中囈語作不平聲,室人初喚醒時猶曰:此疏終死必上。既而知是夢,付之長嘆息而已。」一個戴罪之人,已無上疏之權了,但仍念念不忘報國除奸,真是難能可貴!可惜,他的報國之志再也不能實現了。到了1898年,他貶謫軍台雖已三年期滿,朝廷卻下諭旨,延長戍期。當年,戊戌變法失敗,光緒帝也被軟禁。安維峻希望清室中興的幻想徹底破滅了。安維峻以一個小人物而彪柄史冊,正義永垂千古,浩氣可貫長虹,受到後人的永世懷念。
※功滿兩疆的左宗棠為何收到了冷遇,只因得罪了大太監李蓮英?
※他是大唐城府最深的大臣,為謀朝篡位裝傻充愣!
TAG:歷史變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