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國大工業養成記

小國大工業養成記

一紙中興禁令讓人們關注到,面積尚不足中國東北1/10的海濱小國韓國卻在晶元領域擁有比肩美日的獨特地位。歷史雖不會重複,但卻總是押著同樣的韻腳。真正的工業強國不只有「七國集團」,那些在世界版圖上鮮少佔據土地的國家卻致力於在世界工業版圖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從海上馬車夫的荷蘭到鐘錶王國瑞士再到軍工帝國瑞典,處處都蘊藏著小國大工業的「徽章」。

韓國 彈丸之地,晶元大家

美國封殺,英國圍剿,中興的海外折戟讓世人感受到壟斷的恐懼。而在這一領域,人們驚奇地發現,領土面積僅有10萬平方公里的韓國卻能夠與擁有951萬平方公里的美國及38萬平方公里的日本齊頭並進,美日韓三家獨大壟斷全球晶元市場。

韓國雖是國土小國,但卻稱得上是工業大國。今年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三星電子公司2017年晶元業務銷售額達690億美元,力壓美國英特爾公司成為全球最大晶元製造商,此前,英特爾自1992年以來一直蟬聯冠軍位置。其中,存儲晶元佔據了三星半導體總收入增幅的2/3以上,成為了最大半導體類別。

供應不足引發的價格上漲成為了推動存儲晶元收入增長的關鍵動力,同時也反映出了三星在這個領域的強大攻勢。從1983年三星開發出韓國第一個64K DRAM晶元開始,三星用34年的時間奪得了這個行業的龍頭老大。然而三星的法寶卻不止晶元一個,目前三星已經發展成為韓國最大的企業集團,業務涉及電子、金融、機械、化學等眾多領域。輿論一度戲稱,目前已經不是韓國的三星,而是三星的韓國。

三星何德何能?這背後政府的扶植功不可沒。20世紀60年代開始,韓國的經濟建設重心向重工業傾斜,傾其所有國家資源,以揠苗助長的方式來扶植韓國企業的發展。而在政府的牽頭支持下,韓國財團集中力量,也成功地在工業領域奪得一席之地。

除去政府的支持,或許還有一定的歷史因素。1894-1945年,尚未分裂的朝鮮屈居日本之下。正是這關鍵的50年,在奪走了朝鮮政治地位的同時,也給朝鮮帶來了先進的工業文明。

日本在朝鮮修建鐵路、興辦學校、創設醫院,開啟了日治時代的工業化歷程。日本也將現代化、工業化建設成就埋進了他們的殖民同化政策當中。隨後南北朝鮮分裂,美國的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將先天不足的韓國推向了後期的高速發展。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國政府在成就了三星的同時卻也遭到了財團的「反噬」。逐漸壯大的財閥開始左右政府決策,畢竟僅一個三星集團就佔了韓國國民整體GDP的20%,前30大財閥合起來看,更是佔到了75%之多,財閥的力量已經發展到了大而不能倒的地步。

但韓國工業之強卻非三星一家獨大,汽車也是韓國工業里當之無愧的王者。數據顯示,2016年韓國現代、起亞汽車集團合計銷量817.6萬輛,銷量超過本田、通用、福特,位居世界第四位,佔據整個世界市場份額的9%。韓國汽車大量出口美國,韓美自貿協定簽署的2011-2016年,美國在韓美貿易中的逆差達到110億美元。這也直接導致攪動世界貿易的特朗普鋼鋁關稅大棒列表上多了一個韓國。上個月末,有利於擴大美國汽車對韓出口的新版韓美自貿協定達成,韓國也藉此換取美國給予它在鋼鐵關稅問題上的永久豁免權。

除此之外,韓國的斗山機械已經在世界工程機械排名第六位、共有4家企業進入世界化工企業50強、成為世界第五大國際專利申請國,僅次於美日中德……2017年,韓國GDP已經達到了1.53萬億美元,名列世界第11,韓國用六年時間將自己的排名提升了4名,這個國土小國已然成長成了實打實的工業大國。

瑞典 採礦起家,軍工制勝

4月17日,外媒曝出吉利集團斥資8億美元正式完成收購丹麥Saxo銀行的消息,吉利買銀行的大手筆再度令人震驚。然而就在4個月前,吉利剛剛收購沃爾沃集團8.2%的股份,路透社稱,這筆交易涉及金額估計達到33億美元。

這筆收購案也讓沃爾沃再度進入人們視野。不同於七年前被收購的沃爾沃汽車,這次的主角沃爾沃集團還是全球領先的卡車、客車、建築設備、船舶和航天航空工業發動機製造商。

沃爾沃是家瑞典公司,和此前破產的薩博汽車被視為瑞典國寶,是瑞典製造業發展的標誌性企業。

除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評選,地處北歐的瑞典似乎很難令人想起。實際上,瑞典早有「小超級大國」之稱。瑞典擁有自己的航空業、核工業、汽車製造業、先進的軍事工業,以及領先全球的電訊業和醫藥研究能力。

儘管人口不足千萬,但是豐富的礦產資源為瑞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依靠豐富的礦產資源,瑞典很早便開始在採礦、冶金、工業裝備和機械領域進行產業積累。早期誕生的企業中,成立於1862年的山特維克公司至今仍然是冶金行業的巨頭,從採礦設備、加工設備到最後的冶金成品一應俱全。

19世紀中葉歐洲工業革命初期,瑞典進入初級工業化階段,以木材加工和採礦等初級製造業為核心的產業體系應運而生。此後的數次產業升級中,瑞典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起採礦冶金、特種鋼冶煉、機械設備、精密儀器和傢具製造等產業,催生了一大批諸如基律納鐵礦公司、斯凱孚軸承公司、沃爾沃汽車公司等老牌知名企業。

目前,沃爾沃是瑞典市值最大的公司。作為瑞典經濟騰飛時期的典型代表,沃爾沃在1927年生產出第一輛汽車。沃爾沃創始人古斯塔夫·拉森和亞沙·蓋布列森則與軸承巨頭斯凱孚有著密切關聯。實際上,兩個人都曾在斯凱孚的滾珠軸承製造廠工作。沃爾沃的汽車製造也是從斯凱孚的廠房起步的。

材料、機械方面製造領域的強大實力,為瑞典的軍工業發展奠定了基礎。瑞典做軍火是有傳統的,發明炸藥的諾貝爾就是瑞典人。

兩次世界大戰為瑞典提供了機遇。除免於戰爭損耗,中立國地位也使其在對外貿易上大賺了一筆,二戰期間對德國的鐵礦輸出,儘管被人詬病,但也讓瑞典賺足了「戰爭財」。

儘管在外交上持中立態度,瑞典政府對本國武器裝備的發展卻不遺餘力,保持著自給自足的狀態。而軍事工業的另一個重要支撐是電子、通信工業的發展。瑞典通用電氣和世界通信巨頭愛立信是這一領域的翹楚。愛立信公司直接設有雷達部門,開發了百眼巨人預警機,並為戰鬥機、艦船提供火控系統。

荷蘭 海上馬夫,陸上傳奇

當摩拜野心勃勃地騎進阿姆斯特丹,卻被這個共享單車的誕生地「婉拒」了。外界很難想像,這座僅有110萬人口,卻擁有100萬輛自行車保有量的城市,會率先叫停共享單車。

比起「共享」,荷蘭人更愛自己的單車。哪怕只是龐大工業體系「小代表」,自行車產業也足夠成為荷蘭人的驕傲。

去年,荷蘭知名自行車品牌Gazelle的母公司Pon決定啟動收購Accell集團旗下的兩個荷蘭自行車品牌Sparta和Batavus。如果Pon公司能成功將三大品牌合體,即成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自行車製造商。

比起共享單車進入荷蘭的坎坷,飛利浦電燈進入中國卻順利多了。「看來我們進入中國的時間比1920年還早。」15年前,在參觀故宮時,荷蘭皇家飛利浦電子集團全球管理委員會看到,珍寶館的藏品中有一個飛利浦產的電燈,他高興地說道。

上世紀90年代飛利浦最鼎盛時期,人們戲稱整個城市都是為飛利浦工作的。作為 「百年老店」,飛利浦也曾遭遇危機。當柯達因錯失轉型時機倒下的時候,創立於1891年的飛利浦則恰好緊抓轉型機遇獲得重生。通過各種業務剝離和收購,對業務組合進行調整,逐步將核心業務聚焦於醫療保健、照明和優質生活三大領域,同時在心臟監護等諸多領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2001年,柯慈雷就任飛利浦公司首席執行官後開始啟動飛利浦的轉型,他著手將飛利浦過於龐雜的產業版圖進行聚焦,以整合資源。

大手筆的收購讓飛利浦成功完成了自身的轉型。飛利浦投入幾百億歐元收購了幾十家公司,其中收購費用佔比是,醫療保健類公司佔55%,照明類公司佔37%。比如,在節能照明領域,收購了美國Color Kinetics公司、全球影院照明供應商LTI、LED設計公司Ilti Luce等。在醫療保健領域,收購了美國生命線、偉康等公司,使之與GE、西門子成為三大醫療設備及方案提供商。

在很多領域被其他公司超越,犯了很多大公司的通病,飛利浦有自己的軟肋,但也 「孵化」了眾多超一流的世界級企業。全球最大晶元光刻設備市場供貨商阿斯麥ASML,便是1984年從飛利浦獨立而來。作為歐洲客車市場上一個重要風向標的VDL集團,也與飛利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如果說飛利浦是財富榜上隱形的巨頭,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則是高調的霸主。作為荷蘭最大的工業公司,荷蘭皇家殼牌集團在2012年《財富》雜誌世界500強中名列第1位。雖然面積狹小,荷蘭卻在國際造船、精製化學品、工業生物技術和高性能材料領域的發展中處於世界前沿。

瑞士 永久中立,巧工精造

據商務部最新消息,瑞士鐘錶企業聯合會2018年3月20日發布的數據,2月瑞士鐘錶出口額17億瑞士法郎,對中國內地市場鐘錶出口也大幅增長21.7%,居世界第一。在經歷短暫低谷後,瑞士手錶憑精細的工藝再度獲得市場青睞。

而巧奪天工的技藝背後,是以手錶為代表的瑞士製造業數百年來的積澱和中小型企業不斷創新的結果。

瑞士99%的公司都是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的員工佔全國在崗人員的2/3左右。在瑞士的支柱產業精細產品製造行業中,大量存在這些中小企業。它們的大都極端專業化,並以出口為主,雖然不是家喻戶曉的品牌,卻出口至世界各地的大型工業企業。

在手錶製造業之外,瑞士生產的機床同樣赫赫有名,世界上有150多個國家是瑞士機床產品的長期用戶。以瑞士萊斯豪斯機床公司為例,這家僅有600多人的中型企業,它生產的精密螺紋磨床售價世界最高,但卻一直供不應求。

瑞士DT Swiss公司專註於自行車零組件製造。目前該公司已經成為自行車頂級車輪市場龍頭。它生產的不鏽鋼車輻佔全球市場約60%。目前員工約有400名,營業額卻高達近億瑞士法郎。

瑞士中小企業很早就意識到,隨著專業分工發展到相當程度,很多擁有強大資金實力、科技實力和品牌、市場網路的大企業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產成本,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必將尋找合適的協作配套夥伴。為此,瑞士中小企業十分重視與世界著名大企業沾上「裙帶關係」。目前瑞士機械製造業3000多家中小企業中,近一半專門為歐洲汽車生產大廠生產汽車零配件。

這還只是瑞士工業的冰山一角。海平面下,瑞士的製藥、食品、醫療器械等行業均處於全球領先位置。對一個人口僅有800多萬,國土面積2/3被山地、湖泊覆蓋的國家而言,工業發展最大的資源和推動力就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早在16世紀,法國胡諾格派教徒為躲避宗教迫害紛紛到瑞士避難。他們的到來為瑞士帶來了先進的法國製表工藝。到了18世紀,僅日內瓦當地的製表行業就有2萬人工作,年產手錶到達8.5萬隻。

早期的歐洲戰亂為中立的瑞士帶來了各方面的人才,使瑞士的製造業進一步發展。19世紀中葉,逐步建立並完善起來的高度發達的教育體系為瑞士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在各大榜單中,瑞士的大學常年位於非英語國家第一。在瑞士800多萬人口中,有20多位公民獲得過諾貝爾獎,人均獲諾獎比例世界第一。

事實上,作為一個中立國,瑞士在政治及文化方面堅持獨立,但在科學領域則具有強烈的國際色彩,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公司和學術機構活躍在這片土地上。瑞士大學中,1/5的學生及1/3的教學人員是外國人,而在著名的科研院所中,這一數字甚至更高。

(北京商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商報 的精彩文章:

中消協:松下掃地機器人 地板清潔率差
快手整改,短視頻如何「晉級」

TAG:北京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