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陽 「佛度有緣人」作品欣賞

李陽 「佛度有緣人」作品欣賞

「痴人囈語,盲人說道」

縱觀東西方繪畫的誕生,大都離不開宗教(如佛教、基督教等)。

最初時候,宗教用壁畫、油畫的形式闡述他們所宣揚的宗旨,其目的要義,無疑是教化眾生。

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讓那些目不識丁、語言不暢的老百姓通過觀看畫中的佛陀、聖母等形象,即刻心生正信、敬畏、仰望,而最終依教奉行,棄惡揚善。畫家在畫這些題材時,必須要賦予形象以真、以善、以美,方可以感化大眾,如此說來早期繪畫是廣大的、博愛的,很有群眾基礎並接地氣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視角開始轉移,東方繪畫繼「吳帶當風」之類外在追求,慢慢轉向畫家展示自我內在修為層階的宋代文人畫。西方繪畫則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宗教開始產生了懷疑,繪畫的內在追求也隨之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特別是到了20世紀,西方繪畫藝術開始變得越來越自我,各種各樣的藝術風格爭相出世,卻沒有了繪畫初始時所表達的那種廣博、大愛。

繪畫表達要麼收縮向內僅限於個人情感,要麼偏重於某一點的挖掘(如寫實肖像類,以及印象派、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等),再要麼只重視畫面本身的美感。20世紀中國的繪畫就更不必言說,中國畫很大程度上喪失了古人的內在精神追求,更喪失了中國畫本身的那種純粹性。而中國油畫則更是魚龍混雜,大多數畫家茫茫然不知所云,既找不到自己的本源,也不清楚自己的位置。

古人云:「畫,近乎道。」繪畫如同修行,是凈化心靈的一種方式。而繪畫真正的意義,不是簡單的純粹個人情感、品好的宣洩;也不是僅滿足於個人精神境界的闡述、詮釋;而是要讓畫面傳達出、並讓觀眾從中體悟到作者真我、善我、美我的修為境界,以求感同身受的共鳴,從而有所覺、悟。

繪畫只是契入「道」的一種途徑,除此,還可以「茶」入道、以「劍」入道、以「禪」入道,等等。那何為「美」?自然之美為大美,自然之美並不僅是指自然的美麗,而是自然孕育萬物的無私大愛之美(真、善為美),也即是古人追求「天人合一」之境,目的就是削弱對自己、自我之執著,將自身溶於萬物之中,才能創造出真正的「美」。相較於今人追求的「自我表達」、「以丑為美」、「噁心為美」,境界不知高出多少。

古人所表達的思想境界之高,很多我們都無法企及,更不能理解其要義。不僅體現在繪畫,詩詞歌賦亦是。在此,僅舉一例示之:「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我們如今的肖文示意:「所有的鳥都飛走了,所有的路上都沒有人;冰冷的湖中,一條小船上有一個穿蓑衣的老者,正在風雪之中獨自垂釣。」說到這裡,我們還會結合作者的經歷,如詩人仕途不順、屢遭革貶,表現作者內心那種失魂落魄、感嘆自己命運不濟之意。

這種解釋,也就是在年少上學時還容易相信,如今看來自己當時是多麼的幼稚、無知。直到聽一位禪師談及此文之實意,我方才如夢初醒、茅塞頓開:詩人的內在修為到達了一定的境界,「千山鳥」的嘰嘰喳喳,聽不到了;「萬徑人」的熙熙攘攘,也看不到了;身邊沒有人能夠企及如此高度和自己溝通;只能獨自享受這種「高處不勝寒」的美妙境地。

大相徑庭?天壤之別?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明白個中根本意?是因為,如今物慾橫流、五彩繽紛的世界已經讓我們心猿意馬、心浮氣躁,再也做不到「天人合一」!

先人為我們留下來的寶貴資料,繪畫、詩詞、經論,無不帶有教化世人之良苦用心,可惜我們如今卻搞得個「驢唇不對馬嘴」。我們現在卻拿著「自我」這種狹隘的、偽善的外衣大搞特搞,還美其名曰個性藝術。到頭來都沒有把自己搞清楚、弄明白,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人,他的藝術又能到何種境地?

在「畫近乎道」的後面,緊跟著一句「功夫在畫外」,恰恰是古人在告誡我們不要把精力都放在畫面上,在研究畫面規律和用筆技法之外,而更要注重自我內在的修為,通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來充實自己的內在,亦通過「格物致知」、「律己慎獨」來提升自己的格調。如此歷練修行之後,再下筆時才可能有「氣定神閑」、「胸有成竹」、「下筆如有神」。

不僅繪畫如此,詩詞等其他藝術都是如此。所以我們才有了所謂的「下鄉」,可是究竟又有幾人參透其中之奧妙,「下鄉」=寫生?只是在那裡一味的畫、抄,從未在心性上下過功夫,終其一生不知所以。也如練武之人,只在套路上下功夫,而不在內功心法上努力,終究還是徒勞的。

如今,我們叫自己「畫家」也好,「藝術家」也罷,無非就是個稱謂罷了,千萬不要真的相信這個稱謂。何以這樣說?因為這兩個「家」已然被世俗化了!也幾乎沒有人真正在乎它的內涵。事實上,若想真正成為「家」,或者是「大家」,首先必須是人品好,視野還要廣,思想、格調更要高,且表裡如一、不二,並能將生命和藝術直接掛鉤、融合。

正如演員和歌手,只有內在修為到了一定層面、高度才可以被稱作「表演藝術家」、「歌唱家」,這個「家」字中隱含著「博愛」、「奉獻」、「無私」等意,而且其中還要有時間的因素,不能說傾其一生,起碼也是數十年如一日的投入精力。於此,我們必須具備並做到了這些,才能對得起「家」的稱謂,否則不要妄稱自己為「家」,以免有損顏面或被人恥笑。

作為一個真正的繪畫工作者,一定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才能全面把握自己的繪畫思路、繪畫意圖,明白自己的藝術作品到底有沒有價值,明了如此的藝術作品究竟有何意義。只顧盲目多畫,並不見得畫多好;畫賣得好,也不見得畫得就好。

另外,畫不畫同一個題材,源於我們的表達,取決於我們想說什麼話,因為我們可能終其一生只是在講同一句話,也或許在一輩子里會說很多不同見地的話,所以是用不同的形式、語言去表達,還是只用一種形式、語言去表達,是因人而異、沒有標準的。

【藝術簡歷】

李陽,男,1980年8月生,2009年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保定市青年美術家協會理事;保定工藝美術學會陶藝委員會副主任;保定學院外聘講師。最近展覽:

2018 「首屆中外美術文獻獎」獲「提名獎」

2017 亞洲青年藝術家提名展(北京)

2017 「佛度有緣人」作品聯展

2017 合相門——2017當代中國油畫藝術延伸展(石家莊)

金磚五國(南非)形而上——當代藝術作品展(廈門)

2017 溯源紅色——北京革命歷史遺址採風創作展(北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藝會 的精彩文章:

一壺酒,一竿身
雲岡石窟-石頭寫成的千年史卷

TAG:禪藝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