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我擁有意識—追讀《弗蘭肯斯坦》

當我擁有意識—追讀《弗蘭肯斯坦》

「絕域窮荒的冰原之上,漫天寒霜,人類所能想像到的絕望應有盡有。 而這裡卻是獨屬於我的容身之地,因為我所到之處皆是痛苦。

刺骨凜冽的寒風並沒有讓我屈服,我不害怕疼痛,不害怕一切外物給這具破碎身體的打擊,倒是這白得單調的冰冷之色讓我的心難受糾結起來。

噢,為什麼我會有心呢?

看著地上的屍體,我這樣想道。是了,我剛剛把一個偉大的、受人尊敬的科學 家虐殺在冰地上,而他,也是我的創造者,弗蘭肯斯坦。

這個可憐的、自詡博愛的基督教徒,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將我這樣一個醜陋、卑鄙、邪惡、令人恐懼的魔鬼放逐世間。

這個魔鬼,本應是無知無覺的,是一團用碎屍拼接而成的肉塊。弗蘭肯斯坦卻賦予了它意識,造就了我。見過這麼醜陋不堪的亞當嗎?我親愛的「上帝」,對於你來說,我只是一個失敗品,一個只能被稱為「它」的墮落天使。

可這個失敗品—我,卻獨獨有了意識。我是人類嗎?不,我不是。我不是人嗎?不,我有意識。

人與其他生物的區別在於是否有意識,那麼當我有了意識,這個判定顯然要質疑一下了。

誠然,我在外表上與你們相去甚遠,我長相猙獰,魁梧得令人作嘔,我的一舉一動都充斥著野蠻。但我同樣懂得愛!我愛自然,我愛人類!當我學會了溫暖,學會了為善,學會了感恩,我就愛上了生命,愛上了意識!

可是,人類是怎麼對待我的呢?在我回報柴木時,將我痛打一頓;在我試圖改變自己時,將我咒罵回原形;在我嘗試繼續愛人時,把仇恨的火焰堆得越來越高。

真是可笑至極!最虛偽最複雜的生命體竟是擁有愛的人類。他們口口聲聲強調平等與和諧,卻對異類趕盡殺絕!

接下來的發展是可以預見到的,孤獨與仇恨侵蝕掉我內心殘存的善與愛,我可不是什麼聖母,在經歷了這些痛苦折磨後還會對人類心存善念。

弗蘭肯斯坦說得對,我永遠不可能成為人,人類世界永遠不會對我熱情開放。他說得憤恨不平,像是把我看成了十惡不赦的毒瘤,噢,也許是因為他在氣我殺了他最愛的弟弟。

可是,那能怪我嗎?邪惡的根源是弗蘭肯斯坦,這個一手造就惡魔的人。他恨他自己創造了一個為害人間的怪物,我又何嘗不恨他造就了一個被意識折磨的我!

我曾迷惑,曾摸索,想要探尋意識產生的源頭,我想了解自身存在的意義,可人類避我如蛇蠍,就連我的造物主,我的普羅米修斯,我的該隱也恨我入骨。 我開始後悔擁有了意識。我不停質問弗蘭肯斯坦,為什麼我會產生意識!我越漸痛恨自己,為什麼我要產生意識!

知識的本性如此迷人,我卻不配擁有,上帝對人類盡了心地寵愛,對我卻如此殘忍。如果意識帶來的只有無盡痛苦,那麼不要也罷。

荒蕪冰川之上,入眼皆白。我點燃了紅光,照亮天與地。我看見了火把前歡歌熱舞的人類,看見了燭光中溫暖融融的家庭聚會,看見了煙火下熱情相擁的美麗情人,唯獨看不見我之前路。

如果死亡是我的歸宿,那麼我的心愿只有四個字—但求一死。」

落筆寫下句號的我,恰好看完了電影《水形物語》。這部電影呈現了理想化的結局,一對比,瑪麗·雪萊筆下的科學悲劇顯然又增加了幾分凄涼。同樣是醜陋的、具有殺傷力的「生物」,同樣具有意識,學會情感,同樣有著被人類凌虐折辱的經歷,然而它們各自的結局卻南轅北轍。

小說、電影終究是虛幻的,然而回歸現實更為殘忍:人類就連對待同類也諸多異見。

當意識主宰不再只是人類,世界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人類又將怎麼面對?我們未曾可知,因為我們連外星生物是否真實存在都不得而知。即是如此,無數的科幻小說,科幻電影都在試圖給出答案,這讓我們能夠更進一步思考:我們何以成人。

《弗蘭肯斯坦》讓我開啟了對「異」的思考,對意識產生源頭的熱衷以及對平等的渴望。

我不否認我嚮往烏托邦式的理想之國,也不想否認我崇拜著「空想社會主義」的某些成分,可不得不在一些時刻,尤其是在看《弗蘭肯斯坦》與類似書籍、電影的時候,聽弗蘭克·奧申唱《We all try》的時候,我對人性與平等抱著莫大期望。

人類針織歷史數萬年,一針一線構成了當今文明社會,要解決的事情卻仍舊無窮無盡,每天仍有數不清的世界觀、方法論等待考量,這顯示了人類是在不斷思考的,也是在不斷進步的。空閑之餘不妨期待一下,或許真正平等就在不遠的未來呢?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帶一本書去遠方 的精彩文章:

TAG:帶一本書去遠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