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是不需要被教育的

孩子是不需要被教育的

每日教育· 悟

一切失敗都是對規律的背叛,教育尤其如此。

「孩子是不需要被教育的」,我一直在堅持並全力擴散這樣一個觀點。

為此,除了在各種家長見面會上宣講,也在我們的微信和微博平台上展開了討論。有大量的家長對此幾乎是無動於衷的,但也有的家長思考的比較深刻,並且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是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

@小暖: 「孩子就應該『放任自流』,不扼殺他們的想像力,不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讓他們自己去摸索才能記憶深刻。大人的思維模式已經固定,講再多都只是參考,就如同那句話『懂得很多道理,依舊沒有過好這一生』」。

@*思齊爸爸:「孩子離天地之始最近,本身就具足真善美,不需要被教育;成人受世俗染污日益嚴重,已成習氣,多半很難再洗刷,故教育是幾乎無用。

@蘭劍:「孩子天生是尊佛,那還需要我們成人來教育?呵護佛性就是天大的造化。阿彌陀佛。」

以上幾位只是鳳毛菱角,更多的是對這個觀點的不認可,甚至的激烈抨擊和謾罵。「孩子不需要被教育,那你們還在做什麼?還有這麼多的學校、機構、父母在做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我們應該先思考這樣兩個基本問題:什麼是學習?教育主體中,到底誰才是學習者?

對未知領域好奇心的探索就是學習,因此,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對好奇心的滿足過程,而好奇心是孩子天生就有的。也就是說,對好奇心的滿足,是天性使然。在這個意義上說,學習是生命生長的天性,是不需要被教育的。

那我們又是在做什麼呢?

我們是在做教育,但主要是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想像力,僅是營造適合孩子生長的生存生態環境。我們是在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想像力,是在把成長的機會留給孩子,把成長的權利還給孩子。我們不是在教育孩子,我們是在跟著孩子一起經歷,一起玩,一起體驗。

其實,對於孩子,玩是最好的學習,也是最嚴肅最有效的學習。跟著孩子玩,把自己也變成孩子,我們也能真正理解孩子,才會真正把成長的機會和權利還給孩子。對於成人,尤其對於家長而言,這是一種修鍊。

有些家長很糾結,那我們到底要不要作為,該怎麼做?

當然要作為。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成人只需要做好自己,當好孩子的正向榜樣即可,僅此而已。

對於陪伴一個小孩的成長,家長你只能跟著他的後面,你不能跑到他的前面去。他不需要你為他帶路。他成長的樂趣就在於,他來自己發現他的路。不要因為你是他的父母,不要因為你覺得你比他知道的多,你就應該跑到他的前面為他帶路,指導應該走這條路或那條路。不,千萬不要把你的意願加在孩子身上,你不要作上帝操控和剝奪他自我選擇的權力,即使你出於所謂的「愛」。

最好的學習是自我學習,是快樂狀態下的主動探究學習。同理,最好的成長也是自我成長。因此,孩子學習和成長的事絕大部分應該由來他自己來負責。父母的狀態如果越輕鬆,他的孩子可以成長越好。對於孩子的教育和成長,父母如果感到非常疲憊、焦慮甚至是痛苦,可以肯定的說,成人的教育思想和行為出問題了。更多情況是,我們做得太多了,很多事上越俎代庖了。所謂陪伴,就是跟在孩子的後面,需要我們出現的時候,我們出現,不需要的時候,我們就默默地的跟著。注意,是跟著,不是領著。

能安靜、優雅地跟著孩子的父母,坦率地說,不多。有,一定是心智成熟的家長,否則,他做不到。我們成人的心智都不成熟,我們怎麼教育我們的孩子呢?那怎麼辦?繼續學習、繼續修鍊,沒有別的辦法。因此,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父母的自我學習過程,更是父母的修行和有一次成長過程。

有人問,那孩子出問題怎麼辦?我們不敢冒險啊。

出問題,那正常啊,一生中不出任何問題,那可能是最大的問題。人的成長,一定是不斷從舒適區走出,不斷挑戰自己的邊界。從舒適區走出的過程,實際就是冒險的過程,更是成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一定會有很多的未知問題發生,解決這些未知問題的過程,也就是教育的過程。

孩子天生是敢於冒險的,甚至很多孩子天生是愛冒險的。因為,他們需要為滿足好奇心而不停探索未知。因此,只有我們對冒險與成長,問題與學習弄清楚後,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行動。

能掌控未來,為孩子找到確定性,父母的心思我們能理解,但現實的世界哪有真正的確定性,哪有人能真正掌控未來?如果有,一定是違背生命生長規律和教育發展規律的舉措,是違背天性的,註定會失敗。

掌控未來,其實內心一直是想作孩子的上帝。作上帝的心態,看起來很權威,很主動,實質是一種恐懼和焦慮心態。恐懼心的最常見行為模式,就是掌控或操控。當他掌控別人時,他有安全感和優越感。當他處在掌控的位置時,他不害怕,害怕之心消失了。什麼樣的人只流淌愛和完全不想掌控別人?內心完全無懼的人,懂得真愛的人,是能知行合一的人。內在越有恐懼的人,越重視外在存在的事實;內在越真正強盛、越沒恐懼感的人,他越不在意外在之存在。一個內在完全無恐懼的人,除了愛,他什麼事都不想做。

我們孩子教育上的恐懼,反應我們自己對未來的恐懼,我們在試圖通過掌控小孩的命運,來讓自己的命運有確定感,無恐懼感。如此這般,小孩成為了被你利用的工具,想一想,你是不是那樣做了?而且你還正在做著呢?你在試圖通過小孩讓你的內在恐懼消失,你沒在愛你的孩子,你在利用他,雖然你打著你愛他的名義。真正的愛從哪裡出來?從一顆完全無懼的心中出來。你心中有恐懼嗎?倘若我們心中有恐懼,那麼我們的愛不完全。我們心中的恐懼越多,我們的愛越不愛而是掌控。

在這個意義,我們所謂的做教育,是亂作為。這麼做,還不如不做。

讓我們回到教育和生命的本原上來吧,讓我們看看我們的孩子吧。他們對一切都好奇,對一切都有探索的慾望。如果說孩子真需要上帝,那孩子才真正是自己的上帝。「如果我們正在做著孩子的上帝,或正準備做他的上帝,你審視下你的日子好過不好過?做別人的上帝事實上是最難過的日子,因為,當你掌控別人時,你卻被別人掌控了。」

說到這裡,你還認為孩子是需要被教育的嗎?

下拉屏幕參與文章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育思想 的精彩文章:

哈佛女博士楊元寧:一個人修行越高,他就會越單純越真實

TAG:教育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