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媽媽,同學家有五套房,我們家有幾套?」你的回答很重要

「媽媽,同學家有五套房,我們家有幾套?」你的回答很重要

◎圖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現在的孩子大多早熟,小小年紀就對金錢和物質條件很敏感。當孩子問「我們家有幾套房」「我們家有多少錢」時,你是怎麼樣回答的呢?你會在孩子面前哭窮嗎?還是會覺得虧欠孩子而加倍寵溺?

1、孩子的問題不能忽視

昨天,辰辰參加完同學峰峰的生日會,回來之後突然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

「媽媽,我同學今天說他家有五套房,海南還有一套,誰聽他的話就可以去他們海南的家玩,我們家為什麼不在海南買房子啊。」

當我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確實有一種如噎在喉的感覺。為什麼?因為沒有錢啊,可是我能這樣回答孩子嗎?孩子會怎麼想?

又或者,我可以迴避這個問題,故意岔開話題。但孩子既然已經在比較和觀察我們的生活,那他會從我的逃避中學到什麼?會不會感到自卑?會不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會不會讓孩子有討好別人的心態,甚至會不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隔閡。

這真不是一個好回答的問題。

辰辰是個很聰明的孩子,他看到我沉默了一下,就偷偷問道:「媽媽,我們家是不是很窮啊?」

我心中一驚,意識到自己的沉默給了孩子不好的聯想。於是問:「你為什麼這麼問呢?」

辰辰告訴我,峰峰家的電視比我們家大,房子也比我們家的漂亮,今天他生日,他媽媽送了一雙特別酷的運動鞋,他跟我們說這雙鞋是限量版的耐克要3000多塊錢,可我還在穿哥哥的鞋,難道是我們家很窮嗎?

我真的沒想到,他小小年紀,竟然就已經能觀察到這麼多東西,並且開始用金錢和價格來衡量了。不行,為了不讓他染上愛慕虛榮,和攀比心理的壞毛病,這個問題我得要跟他好好說說!

2、你的回答很重要

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然後才說,「辰辰,媽媽很高興你把心裡的疑問說給媽媽聽。那好,媽媽也想問你幾個問題,可以嗎?」

辰辰說好。

作為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對嗎,那電視大不大重要嗎?

他搖搖頭;

峰峰家的房子比我們家大,但是有我們家舒適嗎?

他搖搖頭;

你現在穿的鞋舒服合腳嗎?

他點點頭。

辰辰,我們家並不窮,但是家裡的錢是要用在刀刃上的。

媽媽不換大電視,是因為,媽媽希望你不要迷上看電視,而要專心學習;

媽媽不換大房子,是因為我們一家三口住在這裡已經足夠了,等你以後成家了,我們的家庭成員增加了,那時候就要換大房子了;

媽媽不給你買耐克的鞋,是因為鞋子的重點在於穿得合不合腳,舒不舒服,而不在於它是哪個品牌,我們何不把買那麼貴的鞋的錢存起來以後作為以後上大學的學費呢。

辰辰聽後,臉色立馬明朗了很多,於是開心的說:原來我們家並不窮,只不過我們要把錢花在更值得花的地方!

作為父母,我們要幫孩子找到自信的東西,也就是核心價值觀

如果孩子覺得物質是評價一個人是否優秀的標準,那肯定會自卑,

如果孩子是以人的品格優劣、學業優劣、能力的高低等作為標準,就不會因為物質條件而產生自卑。

要讓孩子明白,一個人的境界和成就,不是要靠大房子、名牌衣服、名牌鞋來證明,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內涵來證明。

告訴孩子:外在的東西,適合自己就好,如果真的喜歡,等自己長大有能力了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範圍去購買

3、不要對孩子哭窮

現在社會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同一班級的孩子,有的則是富二代,穿著名牌,用著蘋果手機,有的家庭是窮二代,穿著哥哥姐姐的舊衣服,更不要談配有手機了,差距很大。

當孩子問道關於「錢」的問題時,很多父母都習慣於在孩子面前「哭窮」:

我們辛辛苦苦掙錢,就是為了供你讀書,你要是不用功,對得起我們嗎?

你知不知爸爸上班多辛苦,就是為了掙錢給你讀書,你還這麼不懂事!

家裡沒錢,只靠你好好讀書,以後掙大錢!

.......

類似的話,可能很多家長都說過,但是你知道這麼做的後果有多嚴重嗎?

首先我們來看一張圖片:

相信大家對這張圖片一點都不陌生。該圖片取自熱播劇《人民的名義》,圖片中的人物是劇中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趙德漢(侯勇飾演),被搜出巨款,他竟清楚得記得自己受賄的金額:兩億三千九百九十九萬五千四百元。

「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窮怕了」,這一句話就體現了該人物小時候在父母「哭窮」的影響下的後遺症。

家境一般,父母還經常在孩子面前哭窮,要孩子努力,全家的希望就在Ta一個人身上,結果是什麼呢?長大後突破道德底線,為了錢不擇手段,因為「窮怕了」!

我們教育孩子,不是為了讓他背上沉重的家庭負擔,僅是為了讓他自食其力,撐起他自己的天空。

切不可給孩子窮的壓力,不要讓窮酸成為孩子一輩子的魔咒。

4、更不要對孩子心懷歉疚

最近有一句話很火,叫做:最大的悲哀就是把普通家庭的孩子,養成了富二代!

很多父母竭盡所有,縮衣節食,為孩子活著。孩子則心安理得地在蜜罐中成長。

特別是一些條件並不寬裕的家庭,更怕虧欠了自己的孩子。擔心孩子被別人家孩子比下去,產生自卑心理,反而更加寵溺孩子,書包我背,家務我做,要星星不敢給月亮,為孩子包辦一切。

但是結果呢?

孩子在家裡作威作福如同老虎,出門還是老鼠。

當孩子習慣你包辦一切時,有一天你累得動不得了。

他不會關心你,而是責備你為什麼不像其他父母那樣生龍活虎。

前不久,發生在上海的一則新聞:

一名體型較胖的年輕女子,用手狠狠地拽著一個環衛工人的頭髮拖行數米,旁邊其他環衛工急忙上前攔架。記者一採訪才知道,原來是女兒在向母親要錢!

這位母親已經48歲了,做環衛工10多年了,一個月才幾千塊錢。她的女兒孩子都有了,還隔三差五伸手向母親要錢,不給錢就辱罵、吵架、打架……

本來應該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更能理解父母的辛苦,而那個年輕女子卻成了「白眼狼」。

今天的父母,總想著把最好的條件給孩子,這其實是在害孩子。成長過程中,物質越充裕,精神越疲敝;精神疲敝時,創造物質的腳步自然會停歇。

反之,給孩子真實的成長,讓孩子懂得困難與艱辛,教孩子珍惜饋贈與財富,引導孩子依靠勤奮和努力,才是對孩子最深邃的饋贈。

文章轉載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告知刪!

感恩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緣聚閣 的精彩文章:

睡前小故事 懶熊和動物們
睡前小故事 青蛙和蠍子

TAG:緣聚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