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P20登頂DxOMark Mobile榜單的故事——番外篇
各位朋友,關於華為P20的故事又來啦。說真的,從3月底法國巴黎的發布,再到前幾天國內上市發布會,關於華為P20的故事我已經講得不少了,再加上在其他平台上和各位有質疑的網友來來去去,真心有點累了。
但是,發布會那天上午和DxOMark兩位負責市場與技術的高層聊了聊,然後發布會第二天又到華為上海研究所和負責華為P20影像技術的幾位大咖們聊了約兩個小時,幹了多年媒體的「職業病」作祟,不吐不快,就再寫個番外篇吧。
DxOMark Mobile到底是何方神聖
以下這段說明是由官方描述整理而成:「DxOMark的母公司是2003年成立於法國的影像機構DxO Labs,DxOMark本是一家按照工業標準對相機(主要是數碼單反相機DSLR)和鏡頭成像質量進行測量和排名的網站,在相機影像業界一直享有盛譽,是全球非常權威的測試機構。
從2011年開始,DxOMark開始測試智能手機和其他如平板電腦之類的移動設備,並與 2012 年推出 DxOMark Mobile。
2017年9月,DxOMark 已經於去年 9 月份正式從其母公司 DxO Labs 脫離,成為一家私有獨立公司『DxOMark Image Labs』。
2018年1月,DxOMark中文版網站正式宣布上線。」
從歷史以及現在的地位來看,DxOMark的公正與權威性在相機界的確是毋庸置疑,在手機拍照功能剛剛抬頭的時候就能關注到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並伺機推出DxOMark Mobile榜單,也足以體現其高層敏銳的商業洞察力。
的確,隨著手機影像技術的發展,那些曾經驕傲的數碼相機們,早就被手機摁在地上反覆摩擦——就算是成像結果佔優,但在分享、技巧門檻等方面卻是輸得一塌糊塗。所以,手機市場的「錢景」顯然更加光明。
果然,隨著Android終端廠商與iPhone的鬥爭步入白熱化,Android終端廠商們慢慢發現想要讓消費者認知上自己比iPhone以及友商更「牛逼」,除了硬體配置、工藝設計方面外,拍照這個消費者感知最明顯的環節,除了硬體、樣張這些內容之外,也同樣需要一個像安兔兔、GeekBench這樣的第三方測試平台來進行量化,DxOMark Mobile在這個時候就剛好成為了「確認過眼神,是對的人」。
而之前,在手機拍照領域,公認強悍的都是iPhone、三星以及Google親兒子之流,但隨著國產手機廠商的研發實力增強,華為、魅族、vivo、小米都開始在這個榜單上露面,得分也是越來越高,今年新發布的華為P20和華為P20 Pro更是霸了榜……因為以DxOMark自己的測試標準,得分提升3~4分,就可以視為進步了一代,而華為P20 Pro直接匪夷所思的將綜合得分提升了多達10分!
在4月12日上午採訪過DxOMark的高層之後,我就整理了相關信息,發了一條長微博,在這裡就不再多說了,截圖如下。第二條有一個錯誤,再更正一下:DxOMark Mobile的測試時間是7-10天。
在這裡主要是想就很多人的看法聊聊自己的一些觀點:第三方機構做測試並進行分數排行很早就有了,還在玩DIY的時候,諸如3DMark、PCMark這些測試方法一直沿用到了今天,而在這些測試軟體的進化過程中,也有NV、AMD在驅動上有針對性地進行「優化」的爭議。
而同樣的,智能手機的第三方測試,本來起初也是「獨公三」的存在,但因為兩個事情,讓智能手機的第三方測試被大家所質疑:
第一件就是Zealer王自如與羅永浩的優酷公開互懟事件,讓大眾知道所謂「獨公三」的背後原來還有這麼多內容;
第二件,則是金山投資安兔兔和360投資魯大師,因為這兩家資方背後的大佬也都在從事智能手機相關業務。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安兔兔和魯大師這兩款測試軟體非但沒有旁落,反而變得越來越主流,連老外都在用,畢竟這兩貨的測試範圍涵蓋非常綜合……
而從DxOMark所公開的測試規則以及作為最高機密的打分規則來看,這家老牌的測試機構顯然是考慮到了這一系列的因素,而且,測試機的選擇條件,測試結果免費發放公開使用、與委託廠商之間加入互測環節等,也是儘力在規避不公正因素。
此外,DxOMark也從來沒有說自己的測試是免費的——因為它本來就是收費的,而在我看來,收費測試、測試環節和結果全部公開,然後還在業界有這麼高的可性度,這本來就是一個牛逼的存在。
換個角度說:很多進行國際國內標準測試並出具報告的第三方機構都是收費的,比如進行食品安全標準測試的機構,這並不代表著什麼,也並不新鮮啊,不曉得各位圍觀群眾一聽到收費就斜眼相視是幾個意思?
隨著智能手機影像功能的不斷增強,DxOMark Mobile的測試手段也會不斷更新,比如智能手機的低照度拍照能力進化之後,低光拍攝表現、紋理保留等測試就加入進來;雙攝普及之後,虛化、模擬散景就被加入了進來;前置自拍受關注度越來越高,自拍測試項目的研究就一直在進行當中,可能很快會推出……就讓我們一起關注吧。
好了,番外篇的第一個章節就差不多了,需要再次強調的是:DxOMark Mobile的工程師在進行測試的時候,只會以智能手機的全自動模式、模擬最普通用戶的使用場景進行測試,因此,這個機構的測試結果不會考慮很多智能手機廠商載入在拍照功能上的「奇淫巧技」——拼的就是身體。
跨代式進步是怎麼煉成的?
在上一篇關於P20 Pro影像技術的文章中,我已經聊了很多關於P20 Pro立項方面的故事,而這次在華為上海研究所,面對四位華為影像線的技術專家,我聽到了更多有趣的事情。
原來,余承東希望讓華為的影像技術達成躍升的思路並非拍腦門,早年他在歐洲負責運營商業務的時候,就是以一套「整合型基站平台(大致是這個意思)」的產品思路,完成了對當時全球基站業務老大愛立信的超越。而在負責消費者業務,確立了影像特性成為華為手機P系列的核心競爭力之後,DxOMark Mobile上,競爭對手1分2分的「摳」著提升拍照能力的動作,讓他覺得這就是一個拉開差距的機會,於是整個計划起源就在於此。
為了完成這個計劃,芬蘭研究所立足於諾基亞PureView團隊、日本研究所立足於佳能、索尼團隊以及P20系列鏡頭模組製造商大立光等全球各地的相關機構,全部開動了起來。大底的事情就不再說了,因為智能手機厚度限制,能配上這個大底的鏡頭設計又成為另一個困難。
要知道,如此短的物理焦距,在面對這樣一個大底的時候,保證邊緣成像與中心成像不會有太大的落差真有很難——早年索尼為了能搞定這個問題,甚至考慮到將CMOS做成曲面。而智能手機目前廣泛採用的6P結構鏡組雖然技術成熟,但在面對這樣變態的課題時,也一樣困難重重。
因為比起其他智能手機,華為P系列還得面對徠卡這個坎兒,而徠卡認證的鏡頭,在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嚴格,而這其中就有前面提到的中心邊緣成像表現。雖然經過各方努力,最後讓鏡頭素質得以達標,但是極低的成品率卻讓我非常驚訝——只有20%~30%!
雖然我之前說過P系列鏡頭因為有徠卡認證,價格高昂,除了徠卡的信仰費之外,這些實實在在的地方產生的成本也不可小覷,華為是真狠到家了。
記得當初P8發布的時候,負責它的產品經理說:「在發布會之前一個月,余承東提出要讓P8鏡頭的防抖能力比iPhone的0.6°翻一倍,達到1.2°,從而讓我們經歷了魔鬼一般的加班一月」,而在P20又重演了這樣一幕:在產品差不多已經定型之後,研發部門才得知前攝的需求有變,要求改為目前最高的2400萬像素。
於是,又是魔鬼般的每天加班到凌晨。所以,在開心享受P20的自拍的時候,也別忘了感謝一下這些辛勤的工程師們哦,大家都挺不容易的。
然後就是三攝的問題。大約是幾個要點:
01
雙攝在加入光學防抖的時候,最大的挑戰就是兩個攝像頭的光學同軸性,從而避免兩枚攝像頭提供的數據會有偏差,而三攝系統在這方面的挑戰更大,但考慮到用戶的拍照能力參差不齊,P20 Pro依舊為80mm的長焦鏡頭提供了光學防抖能力,27.5mm焦距的大底主攝與27.5mm的黑白鏡頭以AIS(人工智慧防抖)為主;
02
在成像過程中,黑白攝像頭的作用非常重要,無論是各種焦段的變焦,還是夜景,距離信息提供,黑白攝像頭都參與其中——其實這點不奇怪,從當年我拿P9在東京拍的極致夜景照片都已經感受到了。不過,在P20 Pro上,黑白攝像頭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作用,就是去除摩爾紋。因為4000萬像素,單位像素1微米的主攝,在拍攝屏幕、綠葉、密集柵欄、衣服這些高頻畫面時,非常容易產生摩爾紋(具體原理問題度娘吧),而黑白攝像頭因為天生優勢,恰恰可以給ISP提供這樣的信息來去掉這些討厭的摩爾紋。對此我也做了對比,的確如此。
03
P20 Pro的整個影像模組非常複雜,除了三個鏡頭之外,還有色溫感測器、有效距離增強到2.4mm的激光對焦模組,因此在設計的時候,這些功能模塊都採用了整合或是隱藏式的方案,以減少開孔,保證美觀——千萬別說工科男不懂得美哈,他們是懂得如何去實現美的哦。
P20 Pro上的一個秒天滅地的功能就是最長達6秒手持或60秒曝光時間的超級夜景功能。首先要得意一下,就是之前我在微博上發出來的關於P20 Pro超級夜景功能的實現方式以及技術背景判斷,都得到了這幾位大咖的首肯,嘿嘿。但為什麼P20 Pro的超級夜景與流光快門會有區別,在這裡我得到了答案。
超級夜景模式下,相機會在拍攝開始時進行拍攝場景曝光度的判斷,並設定一個合理的曝光度上限,此後所有多幀合成的曝光幀,都會在這個曝光度閾值之下進行,從而讓超級夜景在最長60秒的曝光里,達到暗部提亮,亮部不過曝的結果。而流光快門的設計則是以曝光場景的上限為閾值,因此用戶在使用時判斷的難度會更大一些。
而且,華為的工程師還告訴了我一個有趣的小技巧,就是超級夜景功能也同樣可以在白天光線好的時候發揮作用,特別是大光比的場景下,因為HDR也一樣是多幀原理嘛。而對於我們提出的流光快門什麼時候能在手持下實現,對方也給出了預期,讓人相當期待。
DxOMark的高層在採訪中表達過,當下智能手機演算法的提升速度超過他們的想像,而對此,華為的工程師也一樣做出了對應的解答。
首先,華為手機拍攝出來的照片所表現出來的「德味兒」,他們說每一代P系列或是Mate系列手機的演算法,都會和徠卡進行共同的調校,從而讓成像儘可能與徠卡M系列相機的色彩擁有共同的特性;
其次,華為現在影像演算法已經涵蓋了超過500個場景的判斷和預置,更重要的是,P20 Pro上的大底,讓這款手機具備機內像素級調整的能力,也就是說在進行演算法微調時,不再只是整張照片的調整,而是能做到局部;
最後,就是華為這些年一直在和很多頂級攝影師合作,將他們在電腦上做照片處理的方案,融合到華為手機的機內演算法之中。對此,和我一起參加討論的一位資深攝影師現場私下感嘆:再這麼下去,單反僅有的優勢,可能就只有高品質的原始圖像了。
還有,看到很多朋友在說華為是否在P20 Pro之後,會在視頻方面有更多動作——嗯,這個答案幾乎就是肯定的,當然,話就只能點到這裡為止啦!
另外,華為的工程師們還表示,智能手機與相機相比另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運算能力強大,軟體升級更容易,而P20的拍攝能力,包括識別準確性等,還會隨著軟體的升級得到很大的提升。現在我用的P20 Pro版本號是106,而107版本光是升級包體積就達到了3.3GB之巨,這其中到底有多少提升,得等到我升級之後再做評判。
寫在最後
不只不覺,又是一篇長文,進入例行的BB時間。我總算理解了華為小夥伴的那句話:「P20 Pro真不好推廣,因為可以說的太多了」,我也理解了華為工程師們的那句話:「發布會PPT篇幅所限,好多想說的都沒說出來」,同樣的,我也一樣理解P20 Pro和它的DxOMark Mobile得分發布之後,為何會有那麼多質疑的聲音:「對比現在很多智能手機,這貨在影像方面真的是個怪物!」
當然,這樣的進步,對於整個業界,對於我的認知來說,是一件絕對的好事,因為這樣的「軍備」競賽,放在這個公認的智能手機寒冬之中,是一個大家都期待的刺激——因為後頭的好戲絕對精彩。
TAG:踐機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