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建築是凝固的藝術:從一磚一瓦看一個時代

建築是凝固的藝術:從一磚一瓦看一個時代

『本文共1506字 』

預計閱讀時間: 4 min☉

Mr.P導讀—

在時光的濾鏡中

人們通過一個個懷舊事件賦予過去價值和意義

當然,住房變遷也一樣

中華上下五千年,住宅循序演變,從古至今國人對其極為講究。

而這份講究也讓我們可以從一磚一瓦中,去窺見一個時代的炊煙裊裊。

GIF

四合院

庭 院 深 深 深 幾 許

早在3000多年前的中國西周時期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現,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又加門房的屋舍來封閉。

一般而言,在大宅院中,第一進為門屋,第二進是廳堂,第三進或後進為私室或閨房,像《紅樓夢》里的大觀園,那就是不知道有多少進的土豪之家了。

長幼有序,各居其室,白天是親情的熱鬧,廊檐下歲月靜好,夜晚是窗扇中人世安寧,低頭抬眼間,都是樸實親切的濃濃人情味;

它的院落寬綽疏朗,關起門來自成天地;四面房門都開向院落,寬敞的院落中還可植樹栽花,四方天地下,祖爺遛鳥,孫兒玩泥,四代同堂一家其樂融融便是對四合院最好的寫照。

大雜院

遠 親 不 如 近 鄰

大雜院不同於原四合院的一家族一戶的居住形式,院內一般居住著不同職業、不同身份、不同經濟條件、不同民族的人們。

中國人傳統上是很看重鄰里關係的,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

這種代代相傳的觀念在大雜院里得到了最好的體現:像白天閑來無事,喊一聲兒,隔壁老王就能和老張湊成一桌棋,抽口煙,下兩盤兒,生活平淡也舒坦。

人間的熱鬧與煙火,都洋溢在小院里。

拾翠大屋

一 代 老 廣 人 的 家 底

如果不是2008年時某網路論壇上一個名為「拾翠大屋尋寶」的帖子迅速走紅,沒人會留意到,這座默默地躲在舊窄巷子里的龐然大物:

揚仁南17號,舊門牌9號,樓高4層,佔地1100多平方米,在門外看是一間不起眼的小屋,門內卻像是另一個世界透過樓頂照入的光亮,可以依稀看清隔廊兩邊的高牆巍然,廊柱挺立,羅馬式的圓拱,嵌有西式八字形平面窗套,竟有幾分洋氣。

傳聞說這家主人原來是個將軍,兩座大樓,大小婆一人一座,大樓的側面是崇儉新街,全街都是他買下的,這位將軍就叫楊崇儉。

這棟大屋至少有80多年的歷史了,這座房子的身世之謎也是眾說紛紜,但其撲朔迷離的身世,也讓拾翠大屋更充滿傳奇色彩。

而在廣州,也有很多像拾翠大屋這樣的街坊老屋,靜靜的安放在老廣人的回憶里,覆滿灰塵又獨具光華。

單元樓

70 後 80 後 共 同 的 回 憶

後來很多人進行福利分房——單元樓,它與筒子樓和團結戶相對,相當於西方的公寓。住戶除了出入自己的單元之外,無需和別人共用空間。

城市裡許多人住進了帶衛生間、廚房的單元房,居住條件上升了一個大台階。也慢慢出現了兩室一廳,三室一廳的戶型概念。

它在有限的空間里,承載很多中國人的全部生活。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人們更加註重隱私性了,在一處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之地,獨自品味著屬於自家的酸甜苦辣,大部分人們也以住進單元房的方式和大宅院那樣的集體生活,作出了告別。

現代住房

獨 屬 於 當 代 人 的 多 元 訴 求

●90年代開始了商品房時代,它們像是單元房的進階版;

人們關起門來的那些喜怒哀樂,也希望是在一方詩情畫意的社區中進行的,因此社區環境和功能性也成為了選擇住宅不可或缺的部分;

●隨著現代人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積極追求精神文化和享受讓現代人對居住環境有了新的追求,除了對住房的交通、環境、周邊設施要求之外,能夠符合、彰顯個性,也同樣充滿吸引力。

●也有更多的人嚮往住在環境優雅的花園式小區里,期盼生活的分分秒秒都能寄情自然。

獨棟小別墅如今也成為一大心水之選,適合整個家庭成員的居住,周圍的環境也適合假期愜意休閑,最主要的是,在快節奏的生活環境下,如今的房子承載的功能不僅僅為身軀的庇護所,更應該是心靈的棲息地。

房子自古至今,是百姓們出入家門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風情博物館,它記載了一個時代的生活方式,

也是一代人的精神繭殼,賴以生存又不斷突破。

而人們苦其心志尋求那個天時地利人和的上上之居。

亘古不變的根基是:只有被賦予了感情,房子才能被稱之為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東保利地產 的精彩文章:

一圖看懂2017年保利地產年報!

TAG:廣東保利地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