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來如一張白紙——"人性善惡論

人生來如一張白紙——"人性善惡論

人生來就是空白的一張紙,沒有所謂的「人性本善」與「人性本惡」。

——阿欣

每個人,來世上,都是空白的。家人的期待,醫生的努力給他的到來賦予了人生最開始的意義與色彩。

大家都知道,自古以來,儒家主張「人性本善」。根據阿欣個人的理解,這裡的「善」,是相對於「惡」而言。即「不惡便為善」。畢竟一個生命呱呱墜地後,「吃喝拉撒睡」作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哭笑」作為唯一的交流方式,除此以外,猶如一張白紙。這張白紙,沒有思想,不懂善惡。就像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都認為:「食色喜怒等是人的先天性情,是人情之所不能免,是人所共有的」。

不一樣的是,荀子主張「人性本惡」。他提出"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性"和"偽"兩部分,性(本性)是惡的動物本能,偽(人為)是善的禮樂教化,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這才有了:"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積善成德,聖心備焉"。阿欣又從中理解出荀子的「性本惡」是相對於之前儒家提出的的「性本善」而言,並非主張人生而為惡。

最開始在白紙上描繪的,便是孩子的家長們。如果把孩子當做一個作品,那家長的學識、品行和三觀便是創作的輔助工具,直接影響了這個作品的水平。甚至有些家長的原因,導致孩子出生時,就已經是一張鄒巴巴的白紙。

事實上,有多少個家長能做到真真正正的「引導」而不是「誘導「。之所以說是」誘導「是因為很多父母與孩子在相處過程,往往都是從引誘開始的。這樣的引誘,使孩子漸漸形成了除了原生生理需求之外的慾望。當然,這樣的慾望並不過分,後期加以教育和引導,使孩子有完整的道德體系,那這樣的慾望並不會產生什麼惡的影響。但是,若是家長縱之任之,並且沒有對其進行完善的思想引導,那便隨時會一發不可收拾。

家長,並不是相當就能當,孕育出一個生命很容易,但是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子女很難。此路,任重道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xin何必等來生 的精彩文章:

TAG:xin何必等來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