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鄉味:一口惦記已久的家鄉美食菜粑、地菜煮雞蛋
味覺是腦海里
記憶的一部分
更是一種情意的提醒
黃梅鄉味
曾經的我們,背起厚重的行囊帶著對外面世界的嚮往,離開家鄉,在陌生的城市打拚……
每逢節日
總會被心底涌動的思念所佔據
不管是胃還是心
都會齊齊「指」向家的方向
因為只有在那裡
才可以安放我們一年的疲憊
才可以接納我們的所有
給予我們溫暖和撫慰
明天就是農曆三月三了
在黃梅,這一天
要吃菜粑、地菜煮雞蛋
而且老人家會要求:雞蛋只能吃單數
黃梅菜粑
黃梅的菜粑主料是芥菜和粘米。芥菜菜葉墨綠油亮,入口脆嫩味美,生津開胃,並具有下氣消食、解毒消腫之功效。
做菜粑的時候,要先將菜葉洗凈,切成絲,隨即放入滾開的水「撈」一下,然後加鹽搓揉。揉搓的過程中,淌出的菜汁墨綠清香,沁人心肺。同時還要把用來做粑粉的粘米洗凈,磨成米粉炒干,不能太濕,否則做起來的菜粑容易破裂。再把碎菜葉與熟米粉攪拌在一起,加點香油,反覆用力搓揉,然後將揉好的麵糰,捏成一個個小團,再放在掌心壓扁,這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在裡面加上各種餡料,如肉、粉絲、醬干、大蒜等,這樣的菜粑吃起來,會更加香軟,最後是上灶蒸熟。大約二十分鐘,熱氣騰騰的菜粑就出籠了。
黃梅
菜粑
黃梅三月三吃菜粑的傳說
曾幾時,疥瘡在全縣流行,百姓不勝其擾。一農夫在萬般無奈之下,將患疥瘡的八旬老母背到四祖寺求治。粗通醫道的道信大師賜一藥方:米粉與芥菜混合做成菜粑食之。農夫依言竟至治癒。消息傳開,四里八鄉的患病百姓都到四祖寺求醫問葯,適逢三月三大師壽辰,大師親自下齋房,做了很多的菜粑廣施百姓,使全縣的疫情得到控制。事有湊巧,當時唐太宗李世民亦患疥瘡,聞言四祖奇術下詔命大師進京。大師以佛事為由只開了一個方子送到京城,太宗痊癒後親賜金匾給四祖大師。從此大師聲名遠播。後來唐代宗李豫賜封四祖大師為「大醫禪師」。一直到現在,四祖寺仍然有三月三做菜粑廣施信眾百姓的習慣,而三月三吃芥菜粑也成為了黃梅人的習俗。
農曆三月三,黃梅也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地菜又稱薺菜、田兒菜等,是生長在田頭地角的一種野菜。雖說是野菜,卻鮮香可口、營養豐富。
民諺曰:「三月三,地菜當靈丹。」「三月三,地菜煮雞蛋。」春天正是採食薺菜的季節。春食薺菜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詩經》就有「其甘如薺」的吟詠;辛棄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的詩句。
因薺菜的諧音是「聚財」,故此,老百姓又根據民間傳說,於三月初三這一天,人們會將新鮮薺菜洗凈後捆紮成一小束,放入雞蛋、紅棗、再配兩三片生薑,煮上一大鍋,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發財運,又可防治頭痛頭昏,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種民間特有的食療習俗。據說可以去風濕、清火,腰腿不痛,預防春瘟。
家鄉的味道是熟悉的
是溫暖的、親切的
是外面再精緻可口的美食都替代不了的
四季變換,歲月流轉
家鄉的味道,始終如一
因為那份愛,不曾改變
在這陽光正好的人間四月天
快與家人分享這濃濃的鄉味吧!
※搞笑漫畫:今天的雞蛋有點夾生啊!
※還沒一個雞蛋重,卻比奧迪A3貴,這款迷你無人機你絕對沒見過
TAG:雞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