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撮合姻緣顯神通:何為「愛媛模式」?
近年來,日本少子老齡化趨勢日益加劇。在終身未婚率男女分別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並且呈現出難以遏制之勢的背景下,越來越有危機感的地方自治體紛紛推出了「婚介事業」。其中,愛媛縣的「愛媛婚介中心」運用大數據幫助用戶結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種「愛媛模式」受到了全國的關注,已經有一些地方自治體引入了這套系統。
分析150萬條行為記錄加以利用
JR松山站旁邊有一個愛媛婚介中心。在記者實施採訪的短短數小時內,就有不少男男女女前來諮詢。事務所最裡邊的房間設有一個專區,大家可以通過平板電腦搜索自己中意的對象,而不用顧忌別人的眼光。
一位男士輸入居住地區、年齡、身高等期望條件,瀏覽篩選出來的女性後,又重新點擊了屏幕右端的一個按鍵—— 「大數據推薦女性」。
然後就顯示出了幾名用自定義條件搜索沒有查到的女性的相關資料。再點一下 「詳細」 按鍵,就能看到她們的大頭照。這位男士面露笑容地說 「想見面看看」。
(從上至下)愛媛婚介中心事務所內部景象,用戶 「搜索對象」 的專用小間,平板電腦顯示信息(攝影:國府田英之)
2008年,該中心受愛媛縣政府委託開始從事婚介業務。2011年推出了名為 「真愛結緣」 的一對一相親介紹服務,2015年3月,中心開始分析、運用總計達到14000人次的用戶註冊信息,以及用戶是按照什麼條件來尋找對象的、向誰提出了見面申請、失敗了多少次等多達150萬條行為記錄的大數據信息。
被拒絕是新的開始。「推薦」 越來越豐富
至今為止,經中心介紹撮合後結緣的夫妻共有435對。最初的四年成了177對,而運用大數據以後的不到三年時間裡,就已經達到了258對,由此這種 「愛媛模式」 受到了全國的關注。
運用大數據的想法是該中心事務局長岩丸裕建提出的,據他介紹,茨城縣和德島縣等14個縣已經引入了這套系統,並且去年還有28個自治體和地方議會相關人員來考察。此外,據說還接受過中國和越南等國媒體的採訪。
在民間的婚介所和相親網站上,大家可以設定自定義條件尋找對象,提出見面申請,參加相親派對,也可以接受「紅娘」的牽線搭橋,「紅娘」 會按照期望條件和共同愛好等要素來推薦異性。
愛媛婚介中心也會舉辦相親派對,幫助用戶按照自定義條件來尋找對象,但基於大數據的婚介服務到底特殊在哪裡呢?岩丸先生表示: 「通常來說,如果見面申請被拒絕,那麼相親這事兒就算黃了,但從我們的機制而言, 『被拒才是新的開始』。被拒絕的次數越多,推薦 (recommend) 給用戶的具有匹配可能性的異性就會越多。」
通過 「他人行為記錄」 發揮本領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A先生中意通過自定義條件搜索出來的B女士,提出了見面申請,但遭到了拒絕。通常來說,這個事情就算沒戲了。A先生會覺得 「說到底還是我條件不夠好吧」,只能借酒消愁。
然而,大數據恰恰是從這個節點開始發揮本領。系統會存儲、分析A先生喜歡的女性類型的相關信息,這就是所謂的 「他人行為記錄」。
首先,從用戶群體中找出有過申請和B女士見面等記錄、異性偏好和A先生近似的男性,進行分組。然後篩選出這組男性過去申請過見面的女性,作為 「A先生可能喜歡的女性」 進行優先 「推薦」。
同時,篩選出與這組女性具有相似男性偏好的另一組女性,再從中挑出喜歡前面提到的 「偏好與A先生相似的男性」 的女性。這些女性將被作為 「A先生可能喜歡的女性」 「推薦」 給他。
大數據是好管閑事的朋友
亞馬遜等電商平台擁有推薦功能,會實時提示 「購買過這種商品的人也在關注此類商品」, 可以說愛媛婚介中心的大數據系統具有與之相似的功能,而人與人實現交往的前提條件是雙方意氣相投。因此,即使不符合搜索條件,但系統還是會找出用戶 「可能喜歡」 以及 「可能被其喜歡的異性」,這一點就構成了獨有的優勢。申請見面的失敗次數越多,系統就會將用戶的偏好數據存儲起來,為其 「推薦」 更多的異性。
岩丸先生說:「民間婚介所的主要使命是尋找符合用戶期望條件的優選對象。由此可以打響名聲,創造業績。我們運用大數據的意義在於如何撮合與條件不符的人結緣。這是我們和民間機構的最大區別。 『你覺得那些人怎麼樣?雖然和你設定的條件有些出入,但說不定也是你喜歡的類型?』 ——大數據扮演了這樣一種好管閑事的朋友角色。」
為什麼要特意給不符合條件的人牽線搭橋呢?其實這種思維也是基於通過大數據分析後發現的事實推導出來的。
在引入大數據技術以前,愛媛婚介中心的婚介業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有人詬病不應拿稅金搞婚介,要求婚介中心努力做出更多成果。實際上,據說註冊者中也有許多患上「相親疲勞症」打算放棄的人,比如有一名男子在三年時間裡屢次向女方申請見面,卻從未得到過同意。
「自定義搜索」 存在明顯弱點
在運用大數據技術以前,申請見面後獲得對方同意的概率很低,男性為6%,女性為13%。但見了面以後,幾乎半數男女都發展到了交往關係。中心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只要見了面,本領高強的 「紅娘」 志願者就能撮合兩人發展下去。
岩丸先生表示: 「換句話說,關鍵在於如何能走到見面這一步。總是失敗的人為什麼見不了面呢? 如果能通過數據分析找到答案或者啟示,應該就能提高結緣成功率。同時,想必也能讓那些已經疲於相親活動的人們重新燃起再次挑戰的意願。」
經驗豐富的志願者會為已經見面的男女提供後續幫助,愛媛婚介中心提供
中心委託 「演演算法」 研究專家、國立信息學研究所的宇野毅明教授對排除用戶個人信息之後的行為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無法走到見面這一步的男女存在一種致命性的 「特徵」。那就是無論失敗多少次都不修改關於相親對象的搜索條件。
任何人都有自己對異性的偏好,對結婚對象的條件有所堅持也沒什麼不對。但自定義條件搜索存在明顯的弱點。
給予提醒和退路的大數據
如果將條件限定為 20~29歲,那就不能反映 「看起來像20多歲的30多歲的人也可以」 這樣的希望,針對煙酒嗜好這一點,基本上是 「可以」 「不可以」 和 「無所謂」 這三個選項,無法細化到 「只要不在家吸煙就可以」 等個性化的需求。本來,即便是已婚者,如果設定條件的話,肯定也有一兩條不符合現在伴侶的情況。 「條件」 似乎阻擋在了 「對對方抱有好感」 這個最重要的因素前面。
岩丸先生表示: 「只要稍微調整一下,就能產生更多可能性,但為什麼做不到呢?此外,我們還了解到一種情況,儘管年齡超過35歲後婚戀對象人數本身就會變少,但這些人反倒要向對方提出越來越苛刻的條件,比如 『有沒有房子』 還有 『公婆(老丈人丈母娘)的情況』 之類,由此陷入了惡性循環。」
「於是,在試驗性運用階段,我們選了一位之前因為執著於要找20多歲女性而一直沒能成功見面的40歲男性作為試用者,結果大數據 『推薦』 的是一位比他年紀稍大的女性。可這位先生一下子就看上了,表示 『非常想見一面』。此外還有許多類似的成功案例,這使得我們對這套系統的利用價值有了自信。對於執著於同樣條件的人,大數據發揮了給予 『提醒』 的效果。」
按男女平均數值看,申請見面成功率提升到了29%。而且,僅就大數據推薦的異性見面成功率而言,則 「已經達到了近40%」。
大數據系統還產生了其他的效果。過去,女性提出希望見面的申請件數僅為男性的兩成左右,而運用大數據後,這個數字有所上升。據說女性用戶的一個突出評價是 「可以毫無顧忌地申請見面」。對於女性不願因為失敗而受挫的心理,大數據系統為她們提供了自我安慰的退路—— 「因為不是自己選的」。
運用大數據也是一種邂逅形式
根據這些用戶的反應,中心從今年開始又在平板電腦上追加了可以記錄心儀異性的 「書籤」(收藏功能)。採用這種機制後,即使用戶不申請見面,也可以儲存其對異性的偏好數據,為其推薦近似的異性。每年的新增數據大約為50萬份。據說中心打算依據對這些數據進行的各種分析,不斷完善系統。
這套系統最終能否作為應對少子化、未婚化問題的法寶在全國加以推廣呢?作為收到見面申請的本人,只會得到申請見面的通知,而不會被告知對方到底是通過自定義條件搜出自己的,還是大數據推薦了自己。如果知道是大數據推薦了自己,或許會受到心理打擊。
本來,在自由戀愛的時代,千方百計撮合姻緣這種做法本身就受到了一些人的詬病,他們認為 「這是在灌輸結婚萬歲的陳舊價值觀」。但岩丸先生仍堅持強調婚介工作的意義。
「不是所有人都擁有可以邂逅異性、展開戀愛的環境。比如愛媛縣有很多島嶼,島上許多農家男子身邊全是老年人,甚至好多年都沒有和年輕女性說過話。在縣東部的工業地帶,工廠里男性員工佔了一大半,有的人連周末都不休息,既沒有和異性接觸的機會,也沒有約會的時間。由於存在這些社會性的阻礙因素,所以要求渴望結婚的人 『自己負責解決』 是不是過於苛刻了呢?我覺得如果有些事情光靠個人力量解決不了,那就需要政府的幫助。大數據也是一種邂逅的形式。我希望渴望結婚的人都能找到心儀的對象,感受到相互扶持的幸福。」
採訪、撰文:國府田英之(power news)
標題圖片:最早提出運用大數據的愛媛婚介中心事務局長岩丸裕建。包括參加相親活動的用戶在內,中心已促成800多對男女結為夫婦(攝影:國府田英之)
本文轉載自日本網
https://www.nippon.com/cn/
※媽媽的手工,培養孩子的社會情緒能力
※經營之聖,和平之使——稻盛和夫的傳奇故事
TAG:客觀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