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諷誦《阿彌陀經》,持誦佛號讓心安詳、明晰真義

諷誦《阿彌陀經》,持誦佛號讓心安詳、明晰真義

這是後學因誦唱《佛說阿彌陀經》而有的一點兒感觸,這也是後學首度拜讀宣化上人的著作,引用了上人對這部經的釋解,所以,無上感恩我佛,及其宣說《阿彌陀經》;也要感恩宣化上人。南無阿彌陀佛!

弘柏

網圖,感恩作者

叢林里上晚課的時候,《佛說阿彌陀經》是必要念誦的經文,「明心要,能生正信。明境要,能啟切願。明法門要,能立實行」(蕅益大師語)。

師父教導說:它的宗旨為信、願、行——念佛,是奠定凈土宗的理論基礎。明代高僧蕅益大師於1647年,依據天台宗解釋佛經的方式,撰寫了《佛說阿彌陀經要解》,是精要的解釋,《凈土十要》中的第一要。

印光大師說道:「為自佛說此經來第一註解,妙極確極。」

網圖,感恩上傳者

網圖,感恩上傳者

這一部經,蕅益大師點明:以信願持名為修行之宗要;信而方啟願,有願而導行,具足持名妙行而能滿足「所願而證所信」。

極樂世界,人人嚮往,百鳥和鳴,煞是美妙的場景。佛說:「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然而可別以為,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西方極樂凈土國度,親身耳聽、親眼見的就是為實喲!請聽我佛開示,佛說:「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

網圖,感恩作者

極樂世界雖然美好,國土莊嚴、黃金為地、七寶行樹…卻有誘惑、明象俱在,「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莫要為願景往生極樂世界,為憧憬西方凈土,而因誦經而誦經,還是要了解一下《佛說阿彌陀經》的重要何在,以及這部經的一些精要。

宣化上人在講解這部經時,鄭重地說了:這部經,佛金口所親講、不問自說的妙經;經中的道理極其玄妙,「非一切聲聞所能了解,乃至於菩薩也未達到此境界,因此佛自己放光動地來開演此部經」。所以,這部經在佛教里非常重要。

宣化上人·感恩攝影者

宣化上人告訴我們,佛法將滅時,《楞嚴經》最先滅,《阿彌陀經》最後消亡。一切魔王最怕的是《楞嚴咒》。之後,佛教的其他經典也會相繼消滅了,直到只剩《阿彌陀經》,在世上多停留100年,再到只剩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繼續在這個世界上待上100年,200年間度得無量無多的人。再後來,六字洪名只剩「阿彌陀佛」四字,再下去100年,佛法也就沒有了。

所以呀,可不敢輕看這部《阿彌陀經》,叢林里日日早課,諷誦《楞嚴咒》,日日晚課諷誦的就是《阿彌陀經》,是晚課開始時的重要部分。後學在晚課上,諷誦這部經時,會有非常曼妙的美好心境,不用去觀照、不用去遐想,即使自己誦唱時,百會穴也會有氣感自若來,猶如打開一個大口,源源不斷氣流升騰。

網圖,感恩作者

為什麼要諷誦這部經,宣化上人說:「念佛可使狂心歇息,故此經是最高之境界。」

佛祖在經中開示明言,經中教人持念「阿彌陀佛」名號。

我們為什麼要念佛,僅為一連七日「一心不亂」,終老將撒手人寰時,阿彌陀佛手持蓮花來「接引我」嗎?可不是這樣的哦,因為阿彌陀佛因緣澤被十方一切眾生,他在因地曾發四十八大願,每一願都是要度眾生成佛的。阿彌陀佛發了宏願,說:「所有十方一切眾生,在我成佛之後,若能念我名者,皆可成佛。他們若不成佛道,我也不成佛。」

「一切眾生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一切眾生。阿彌陀佛是因念佛而成,一切眾生若能念佛,亦可成佛,此即是理。」(宣化上人語)

我們就憑信、願、行,來好好念佛,念佛好回家,念佛常回家,因為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救度一切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網圖,感恩作者

(17:14,2018年4月18日,1244字,弘柏)

感恩,感恩您的閱讀!南無阿彌陀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子Prajnasarira弘柏 的精彩文章:

凡夫此生的福報,不是天上掉餡餅,需要多修持培植
恆順眾生,有條件的寺院會為需留宿者開方便之門

TAG:佛子Prajnasarira弘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