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十年生死兩茫茫之苦覓道友尋不得

十年生死兩茫茫之苦覓道友尋不得

文/賈來生

離開南台後,他身穿道袍,腰掛木瓢和百葯袋,了無牽掛的向西雲遊,經過甘肅兩當、徽縣、成縣、西和、禮縣、岷州(今岷縣)等地,一直到了靖遠二郎山的菩薩洞。

正值八月中秋,西北高山上已很陰冷(資料圖)

當時正值八月中秋,西北高山上已很陰冷。劉一明長途跋涉,體乏腿軟,進窟就向中間的「南海觀世音菩薩」神位施了一禮,一頭倒在了石窟中石砌火炕上睡去。睡了一夜,便病倒了。

劉一明四肢無力,切二腕寸關尺三脈,無一跳動。他以為死期已到,便閉塞了眼、耳、鼻、舌、身、意六個意識之門,回光內視神庭,昏昏迷迷,無知無識。這樣一直持續了七日。

恍惚之中,似乎有兩個道童送來一杯清茶,一丸紅葯,挽起劉一明,讓他服藥完畢。劉一明頓覺精神暢快,百病消除,於是躍起身子問道:「是誰來這裡扶持我?」童子說:「當年故人。」劉一明睜眼仔細一看,方認出是齊丈人門徒元真師兄。劉一明拜謝救命之恩後,又共敘了離別之情。

夜半忽有風雷吼,四大恍惚太虛游(資料圖)

劉一明曾作《度迷歌》以記述菩薩洞中之事:

丙申年,正中秋,悟元道人歇岷州。

夜半忽有風雷吼,四大恍惚太虛游。

大關口,真咽喉,生死路上翻跟頭。

若非恩師會訣破,此身霎時葬荒丘。

……

其後,劉一明繼續西行至三足洞掛單。半夜靜坐煉功時,月明星稀。忽然寒風徹骨,飛沙走塵,在他面前隱約出現一紅髮牛頭,身長七尺,手執板刀,向前奔來。劉一明大喝道:「是何怪物,休得無禮!」怪物大聲說:「我是牛首精靈,特來你家借宿。

」劉一明說:「你有你家,我有我家,何必借宿!」怪物惱羞成怒,舉刀沖了上來。劉一明先以「一字訣」施咒,怪物不敢上前,再誦以《五廚經》,使怪物動彈不得,最後以《大洞經》制服,怪物倒地而亡,遂以凈剷除滅。

若非恩師會訣破,此身霎時葬荒丘(資料圖)

劉一明在雲遊的過程,一直想結識功業高深、人品磊落的道伴,互相切磋,共同煉功。關於道伴,重陽祖師曾經說過:

道人合伴,本欲疾病相扶,你死我埋,我死你埋。然先擇人而後合伴,不可先合伴而後擇人。不可相戀,相戀則系其心;不可不戀,不戀則情相離。戀欲不戀,得其中道可矣。

有三合三不合:明心、有慧、有志,此三合也;不明著外境,無智慧性愚濁,無志氣干打哄,此三不合也。立身之本在叢林,全憑心志,不可順人情,不可取相貌,唯擇高明者,是上法也。

明心、有慧、有志,此三合也(資料圖)

一個人在道門一生,肯定是要有志同道合的道伴的。重陽祖師在這裡講述了選擇道伴的三項標準,那就是要明心、有慧、有志。在蘭州,劉一明就尋訪到了一位可稱「修真烈漢」的道伴,此人名叫趙貴。

趙貴本是直隸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從小仰慕道家,因懷疑妻子有外遇而失手打死妻子,所以判刑,發配蘭州。趙貴曾得到異人「觀天亮」的指點。

說起異人「觀天亮」,蘭州十里八鄉的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人們不知他從哪裡來,也不知其姓甚名誰,他不歇寺廟房屋,露宿野外,爛衣破裳,不俗不道,徹夜喊叫走動,永不睡卧,人稱「觀天亮」。

表面瘋癲,實則韜光養晦,大智若愚(資料圖)

「觀天亮」逢數九寒天仍然身穿單衣毫不怕冷。白日里,裝瘋賣傻,有時和一群小孩遊戲,有時揮舞著大棒自歌自笑。俗人多不識真人,都把他當成瘋子。惟有當地名為黃中堂的高官知他是得道高人,對其心悅誠服,多次招進公衙,賜衣賜食。而「觀天亮」每次都將所受衣食,出街散給窮人,大笑而去。

趙貴也是表面瘋癲,實則韜光養晦,大智若愚。趙貴曾經跟隨一位高人,秘密修鍊,終於得煉真功,在蘭州一帶活動五十餘年,後來羽化而去。

劉一明跟趙貴曾有一面之交,頗為投緣。他跟趙貴結為道伴,趙貴為他傳授了太清調氣法,簡單易行,效果很好。後來在棲雲山,劉一明聽到趙貴羽化的消息,曾寫詩四首懷念,其序稱:

「逸人趙貴,直隸人,因誤傷妻,充配皋蘭,如瘋癲者五十餘年。潛修密煉,大開智慧,事前預知,官民皆敬之。嘉慶元年(1796年)十二月,火焚東關民房百餘間。時逸人居於酒肆高樓,三日前,將所有等物散人。當火發之夜,危然大坐肆樓,竟為火化。予在棲雲山聞之曰:得其所者。」

四十不惑,人生能有幾春秋?(資料圖)

在蘭州,劉一明度過了四十歲生日。四十不惑,人生能有幾春秋?劉一明感慨萬千,作了《自題生辰(三首,時年四十)》

當年此日是生期,托體娘親血肉皮。

三十餘年居幻夢,百千冗事坐淤泥。

風塵奔走原非我,日用聰明卻是伊。

四大而今齊放下,本來面目入希夷。

……

何事人人盡愛生,怎知生是死之名。

有生有死為空幻,無死無生是實程。

若欲長生已死物,急須先死有生精。

我今未死常如死,齊一死生歸太清。

過了不惑之年以後,劉一明祖師的修道之心彌堅,更為篤定地踏上了新的修道征程。

未完待續……

(編輯:柯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大師」泛濫,修行者尚有自知之明?
道是無緣卻有緣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病」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