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倪瓚的空亭是怎樣畫出來的?
虞山秋
古琴音樂
李祥霆
00:00/04:58
倪瓚(1306—1374),元末明初畫家、詩人。初名珽,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子、荊蠻民、幻霞子等。江蘇無錫人。倪瓚擅畫山水、墨竹,師法董源,受趙孟頫影響。早年畫風清潤,晚年變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曠逸,筆簡意遠,惜墨如金。以側鋒干筆作皴,名為「折帶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數筆,逸氣橫生。(點擊回顧:倪瓚畫譜)
倪瓚 容膝齋圖
在倪瓚的畫作中,基本上只有幾樣東西:山(山石)、樹木、水面和亭子。山上基本無樹、樹木枝葉寥寥、水面基本無波、亭子里都沒人。空亭,是倪瓚的一個最重要的標識,沒有人談到倪瓚能不說到空亭的,有人曾問起倪瓚為何山水畫中不畫人物,他的回答是:「天下無人也」。
倪瓚紫芝山房圖軸
紫芝山房圖軸,紙本,水墨,縱80.5厘米,橫34.8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圖水墨繪山水之景,近處坡上二棵樹,纖細而桿直,一塊長形巨石聳立一側,四柱小亭低矮敦實,數叢竹子圍繞左右;中部大片水面,空曠而顯平靜;遠處山巒起伏,墨色勾輪廓,層次清晰,清逸蕭疏。
這裡,我們以此圖的空亭為例,分四步揭秘倪瓚空亭的畫法。以下素材來源:《故宮畫譜 山水卷 點景屋宇》薛永年著,故宮出版社2012年出版,節錄部分內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購買正版圖書!
步驟一:先用淡墨干筆勾出草亭的輪廓線,注意結構,中鋒用筆,線條變化不宜過多。然後用稍微濃一點的墨畫出草亭的頂部。
步驟二:依照草亭的結構,由下至下畫。亭頂的上關部是用茅草鋪設而成,所以適合用牛毛皴畫出。畫茅草的時候線條不宜過濃,用筆要虛入虛出,線條粗細變化不太多。用筆要肯定且鬆動,墨色溫潤淡雅。然後用干筆寫出草亭的柱子,注意線條渾厚有力,長短有別,以此來塑造亭子的空間關係。
步驟三:用稍微濃一點的墨勾勒茅草下端的瓦片,勾勒時,在透視上要合理,瓦片的組合要緊密。並區分正側面瓦片的透視關係。畫出的瓦片墨色也要有濃淡變化,右邊的比左邊的濃一點,墨色要變化自然。草亭的支柱用較濃的墨勾出外輪廓線,中鋒用筆,注意用筆要「平、留、圓、重、變」,線條要有筆意,在平中求變。
步驟四:用淡墨略作點染,豐富畫面效果。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
※大涼山挖玉人的背後,比你想像的還要殘酷
※盧坤峰:關於畫雪竹
TAG:國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