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從小缺愛的人,長大如何才能幸福?

從小缺愛的人,長大如何才能幸福?

加入有書共讀計劃,一年讀完52本書,成為期待的自己

關注

回復【早安】領取你今天的早安日簽

文 | 蘑菇姑姑 · 主播 | 賞新晴

好吧,我先勇敢地暴露下年紀——你們小時候看過一部經典韓劇之一,《看了又看》嗎?

這部劇是90年代由央視引進中國的最早的一批韓劇,當年也是我和小夥伴們一直追的、大熱的一部劇。

這部劇吸引人的地方,是有一種細膩的、慢節奏的溫情體現在平淡的一日三餐中,也有些看似無用卻幽默的對話,供人回味。

劇中把一對姐妹的生活故事,展現得很細膩、很充分,讓我們進入了很深的對家庭關係的體驗之中。

有這麼漂亮、惹人喜歡的姐姐在家

她只好成為那個最能幹、最懂事的孩子

故事的主角是金珠和銀珠姐妹。

金珠是姐姐,她是家庭的第一個孩子,從小就在媽媽身邊嬌生慣養;

後來,媽媽生了妹妹銀珠之後,大病了一場,不得不把還是嬰兒的妹妹送到鄉下老家寄養,離開媽媽身邊的妹妹直到7歲之後才回到自己的家裡來上學。

可以說,從小姐姐跟媽媽特別親近,而銀珠則總是跟媽媽之間有點生分。

因為從小得到媽媽非常多的愛,姐姐活潑可愛,自信大方,能說會道,又因為長得好看,尤其喜愛作詩、寫作,成為了家庭里的天使和公主。

媽媽把很多的愛和希望都給了她,媽媽認為金珠不會成為平平常常的家庭婦女,而要好好發揮自己的天分成為作家。

妹妹一直對這個家庭有疏離感,和媽媽的關係也有點遠。

有這麼漂亮、惹人喜歡的姐姐在家裡,她只好成為那個最能幹、最懂事的孩子。

她早早就念了護士學校,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支持姐姐的學業,姐姐不幹的家務活她全乾;

相比姐姐的柔弱、需要照顧,她好強、聰明、獨立、有個性,不但不需要媽媽照顧,還常照顧家庭。

但是銀珠也有厲害的一面,如果誰想欺負她,她一定會狠狠還回去,她的姐姐常常被她氣得找媽媽告狀。

姐姐成了美女作家獲得文學大獎

妹妹卻成了討好他人的媳婦吃盡苦頭

巧合的是,兩個姐妹愛上了同一個家庭的兄弟(韓劇的慣常套路),厲害的銀珠嫁給了哥哥,當了大嫂,嬌貴的金珠嫁給了弟弟,當了弟媳婦。

姐姐金珠出嫁之前,就明確提出:

結婚後我不會幹家務的,我要讀書寫作,而且也不出去工作,還必須晚睡晚起,不能起來做早飯,因此不願意與長輩同住。

最後在長輩的堅持下,她才勉強答應和公婆在一起住一年。

相比姐姐金珠公主般的婚前聲明,妹妹銀珠卻從一開始就拿出了討好者的決心,還沒過門就努力地為結婚做準備。

最後的單身時間,她頻頻取消和未婚夫的約會時間,每天下班後專門跑到料理店,學做婆家的家鄉菜。

婚後,當長輩們由衷地讚歎她竟然有這麼好的手藝時,她只是找同事隨便學學的,甚至連自己的丈夫都瞞著。

婚後,她更是牟足了勁兒,決心事事完美。

一嫁過去就包攬了一家老小所有的家務,與此同時,還要照顧她那嬌滴滴、什麼都不幹的姐姐(弟媳婦)。

而她又不想放棄工作,因為怕別人說還沒懷孕就回家當閑人,所以兩頭都忙,常常累得自己偷偷地哭。

與此同時,金珠有婚前聲明的尚方寶劍,什麼都不幹的情況下,一有點身體不舒服,就找娘家媽媽撒嬌——

打電話提要求,今天想吃餃子,明天想吃媽媽做的麵條。

思女心切的媽媽就馬上給送過來,每次媽媽給金珠送好吃的,銀珠看在眼裡,卻只能低頭默默幹活。

而銀珠自己,不但很少給自己媽媽打電話,而且每次打電話回家都是報喜不報憂,什麼都不說。

銀珠一味地在討好長者的路上使著勁,尤其是對一家之主的長輩奶奶:

奶奶說想吃年糕,其實她可以買回來煮現成的,可是她卻為了表現誠意,不辭辛勞,非得親自做,做得比婆婆還好,讓婆婆有點難堪;

一次, 奶奶跟婆婆兩個為小事生氣,她下班偷偷買了點心給奶奶,不告訴婆婆,只為哄奶奶開心,結果被婆婆撞見;

奶奶常說「我孫媳婦都比你這個媳婦做得好」,這直接導致了婆婆也默默「嫉妒」上了銀珠,而她還渾然不覺。

劇中有一幕,矛盾爆發了。

銀珠因為干太多家務,太勞累,睡著了,把鍋里的牛尾湯給燒乾了,煙燒了一屋子。

婆婆慌忙去熄火的時候,腳被燙傷了,於是她對銀珠的不滿都爆發了:

你怎麼總是跟我客客氣氣的,說不小心睡著了,忘了煮著湯,什麼也不說,像對外人一樣,總說對不起。

我總是摸不透你的心思,你不跟我掏心窩,我怎麼跟你說心理話,交流感情啊。

你呀,每次都不跟我商量,自作主張,我總是提心弔膽的,雖然奶奶是這家的長輩,難道不先該跟我商量嗎?

你很會過日子,聰明能幹,這都是優點,可是好過頭了。

俗話說,過分的完美也是一種缺陷,怎麼我說錯了嗎?

跟別人能說會道的,難道跟我就……?

銀珠慌忙在一旁認錯,豆大的淚珠在臉上流淌。

這一幕,雖然很為銀珠感到心疼,可是卻覺得她婆婆說的每句話都是對的。

當銀珠的注意力都在討好一家之主奶奶身上時,她唯恐自己做不好,卻在客觀上搶了婆婆的風頭;

加上她從小完全不會撒嬌,跟長輩親近,只會恭敬地討好,所以婆婆雖然覺得她什麼都做得好,可是卻完全親近不起來。

她的能幹,其實是對婆婆的隱形攻擊,所以遭致婆婆發自內心的不滿。

而另一方面,與銀珠聰明強勢形成對比的是,她實際上又是很可憐的。

由於姐姐率先懷孕,銀珠卻遲遲懷不上孩子,銀珠更是落寞。

她能做所有努力,唯一這種事她決定不了,而生一個長孫才是一個好兒媳的最大責任啊,家務做得再好有什麼用。

不巧的是,姐姐金珠的好消息又傳來,經過多年努力,她終於獲得了文學大獎,得以正式踏入文壇,花籃、鮮花、祝福的人群來了滿屋子。

妹妹銀珠看著喧鬧的人群,此時的她再也沒有力氣撐下去了,回到房間里默默地拿出了酒,不知覺完全喝醉了。

婆婆來到她的房間里,喝醉的她抓著婆婆的手,終於不再是日常懂事的模樣,而是任性地透露了一番心裡話:

愛和榮譽都是姐姐的,我好羨慕姐姐,我就是拼了命干,也沒有人承認,我該怎麼辦。我好想奶奶啊。

我是說去世的親奶奶,從一生下來我就是被奶奶養大的。

媽媽有著剛過周歲的姐姐,我是在鄉下長大的,人家有媽媽,我對我的親媽媽沒有什麼感情。

我的功課也很好,考慮到家境,我就上了護士學院。

可是我媽媽根本不感激我,為家裡掙錢的我穿廉價衣服的我是理所當然的,而一分不掙的姐姐,給她買貴的,我是這樣長大的。

這不公平。

我真想回到十年以前,我想去學畫畫,我上高中時,參加美術比賽也得了不少獎呢。

我們家沒錢呢,家裡怎麼供我上美院吶?連畫具都買不起,所以我才上來了護士學院,因為找工作容易,上學以後因為不適應有半個多月連飯都吃不下,那時候我媽媽就跟沒看見一樣。

那也不能對我和對姐姐天地之別啊,看姐姐的眼神都是柔情,我是討厭的鴨子,姐姐就是再窮也要當成公主……

人們都喜歡玫瑰,不喜歡野花。

越有安全感,就越能夠索要愛

持愛的人,有恃才能無恐

正如銀珠所說,那個偏心的娘家媽媽是一切的根源。

只要姐姐金珠一個電話,無論多晚、不辭辛勞,媽媽什麼要求都滿足,她整天「我家金珠,我家金珠」,對她完全包容縱容,而對銀珠卻很少有主動的親近。

有一次,銀珠終於對自己偏心的媽媽爆發了,大聲責問媽媽:

「你為什麼只給姐姐送好吃的,只關心她,難道我不是你的孩子嗎?」

媽媽說,

你姐姐成天打電話給我,媽媽長、媽媽短,你呢?

我想打電話給你,卻總是怕打擾你;還有,從小你不都是一副很厲害的樣子嗎,你需要過我么?

銀珠聽到這裡更是淚如雨下。看劇的我也是一聲嘆息。

你不覺得有時候在生活中,如果你會理所當然地索要愛,這也是一種本事嗎?

往往越是嘗過愛的滋味人,就越有安全感,就越能夠索要愛,因為她總是確信自己能成功的。

金珠說:

「媽媽,媽媽,我好難過啊」

「媽媽,媽媽我想你了……」

說得那麼自然。

而銀珠卻一句都說不出口,她只會拚命掩飾,咬牙堅持,努力讓自己更好,然後把那個懂事,當作是可能被愛的證明。

她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補償未曾得到的母愛。

應了那句話——

「得到了的,有恃無恐;得不到的,總在騷動。」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里寫,母愛就其本質是:

我什麼也不做就可以得到母親的愛,因為母親是無條件的,我只需要是母親的孩子。

母愛是一種祝福,不需要去贏得它,也不用為此付出努力。

體驗到這種母愛,我才會相信:我被人愛是因為我是我,而我不需要做任何事情。

相反,當一個孩子需要為本身就應該得到的無條件的愛去爭取的時候,她就離開了內在寧靜的樂園,而只把注意力放在了愛的匱乏感上,變成了外在關係的孤獨囚徒。

Ta自戀地想,既然得不到,那「我不需要它了,我自己能做好」。

或者

「你沒有給我,我也不會向你表達我的需要」。

ta被迫以這種方式,建立自己的自我價值感,防禦被傷害的感覺,並製造出一種虛假的獨立性,去建立自己的盔甲,按照「我不需要任何人」的原則,維持虛假的自主,也為自己築起了厚厚的心牆。

而每次外界的傷害,就讓他們的盔甲更厚,更難以與人溝通,這是惡性循環。

就像銀珠致力於做好自己的一切,就能換來所有,她自戀又無力,失去了與人真正的溝通交流。

是的,所有的孩子,無論父母如何偏心,他們都會長大,也未必會變成壞人,有時候還是個大好人,然而,這樣長大的孩子的內心,卻有了一座內在的監獄會跟隨著TA,阻礙ta與人建立真正信任的關係。

長大後,很多這樣的孩子:

也許ta會是低自尊的,特別是女孩子,要麼她從來不裝飾自己,覺得自己根本就是一個不美好的人;

要麼她會過度裝飾自己,害怕自己有一點點不完美,對自己的外貌特別在意;

也許,ta過分努力,領導要ta準備好一個十分鐘的演講,她要準備一百頁的PPT,唯恐自己被他人看低;

而一旦真的取得了成就,又覺得自己完全不配,自己沒那麼好;

又也許,ta有過於嚴格的道德標準和良心要求,在情緒方面超級敏感,對別人小小的負面評價,都會難過上好幾天,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這些孤獨感深重的孩子,可能會將小時候被忽略的恐懼,帶到成年後——

總在生活中害怕自己不值得愛,也相信自己要努力做點什麼才能獲得存在在這世界的資格。

他們可能發展了各種防禦機制去對抗這份失落。

這些防禦機制深深地隔離了他們對這個世界的真實感受,將他們鎖在內心的愁緒之中,從而又再一次印證了他們最害怕的噩夢——

「我不值得被愛,我是孤獨的。」

生活的本質是一個人的精神之旅

而愛才是一個人真正的起點

人的出身不僅僅是階級以及所擁有的資源所決定的,情感模式才是一個人真正的起點。

在危機和防禦性主導的情緒體驗中,一個人是沒有餘力去發展自我的,相反,ta所有的能力會被用來拯救匱乏。

《看了又看》的末尾,婆婆聽了銀珠醉酒之後的獨白,深深地理解了她的不容易,讓她辭掉工作,不要做家務,重新去美院學習,並動情地說:

我要給你媽媽的愛,把你過去沒得到的都給你。

在這份愛的關懷下,銀珠才真正輕鬆起來。

而我想,這也就是韓劇,生活中,恐怕很多人,沒有機會重建親密,只能在自己的牢籠里兜兜轉轉。

書上說,「一個人心中有好上帝的前提是——ta心中曾有過父母良好的形象。」

那是一份對愛的信任,有了這個信任,生活這場從出生到死亡都在進行著的精神之旅,才可能成為一個人的自由探索,而不會成為隔絕一個人的城堡。

學區房、輔導班都不是一個孩子的起跑線,真正的起跑線是父母的愛。

用真正的愛來供養孩子,為孩子建築內在的安全感,才能真正支撐TA走得更遠。

#有書君說#

「女性到底該怎樣獲得幸福? 」

有書精選4本女性必讀書籍

帶你找到幸福的答案

長按識別圖片二維碼,立即訂閱

作者:蘑菇姑姑,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媒體人,婚戀、家庭、親子關係專欄作者。個人公眾號「Miss蘑菇姑姑」(ID:housewife-online),本文原創首發自公眾號心理公開課(ID:yixinligongkaike),有書經授權發布本文,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主播:賞新晴,有書籤約主播。願我的聲音讓你安靜而豐盈。歡迎關注公眾號: 聽晴聲(sxqreadi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一生中最有用的5項好習慣
晚讀 | 懂得沉默,是最高級的情商

TAG: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