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完這本書,從此不吵架

看完這本書,從此不吵架

溫暖的春日午後,陽光透過玻璃窗,灑在體育館的大理石地面上。一個五歲的男孩,站在齊胸高的球台前,學習乒乓球。

「壓拍!」教練一邊發球,一邊指導男孩。

「壓拍」是指讓球拍保持稍微前傾的狀態。但男孩忘記了,他有些發矇,仍像以前一樣揮動球拍,把球都打飛了。

「我叫壓拍,你聽見沒有?」教練走到男孩身邊喊道。男孩用迷惑的眼神看著教練,心中卻有點委屈。他鼓起腮幫,擺出一副不合作的模樣。

站在場邊的男孩爸爸生氣了:「認真一些,否則回家不準吃草莓!」

男孩雙眼變得淚汪汪的,他轉過身去,面對著牆壁,什麼都不想聽了。教練無奈地搖頭,爸爸氣得直跺腳,乒乓課無法再進行下去了。

這是一個典型的失敗溝通的案例,教練和男孩爸爸不但沒解決問題,還製造了新的矛盾。

日常生活中,這種溝通方式幾乎無處不在,很多還是我們慣用的。我們會對孩子說「我真想揍你」;我們會在背後評論同事「不負責任」;我們會對情侶說「我對你很失望」……

上面這些都屬於「暴力溝通」。暴力溝通輕則會詞不達意造成誤解,重則會讓關係產生隔閡,讓感情受到傷害。最可怕的是,我們往往對這種溝通方式的害處渾然不覺。

今天我推薦的《非暴力溝通》,不但會幫你認清暴力溝通的有害之處,還會讓你學到一種真正有效的溝通方式,那就是「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的作者馬歇爾?盧森堡早年成長於動蕩不安的底特律市,這使他對尋找一種和平解決分歧的新溝通方式發展出濃厚的興趣。1961年,他獲得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隨後的生活經歷以及在比較宗教學方面的研究,促使他發展出非暴力溝通模式。2006年,盧森堡博士憑藉非暴力溝通的推廣和應用,獲得了地球村基金會頒發的和平之橋獎。

這種由「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四個要素組成的非暴力溝通,不僅能幫我們改善人際關係,還能有效實現自我管理。

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

「非暴力溝通」要求明確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需要,有意識地使用語言。

首先,學會觀察

用眼看,用耳聽。注意,要把觀察和評論區分開來。

我們可以想像個情景,孩子做錯作業了。這時,我們可能會說「你這個笨蛋」,這就是評論,充滿了偏見;我們也可能會說,「你這次的答案又錯了」,這句話是觀察,只說明特定情境下的結果。

再比如,「你上班總是遲到!」這句話是評論,以一概全;「你這周有4天上班都遲到了。」這句話才是觀察。

區分觀察和評論,並不那麼簡單,需要我們反覆練習。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就曾說過:「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為什麼要區分觀察和評論呢?因為如果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別人會更容易聽到批評,並反駁我們。我們可以想像,「你這個笨蛋」幾個字一出口,心平氣和的溝通就很難進行下去了。

其次,區分想法和感受

想法和感受如何區分呢?我們舉例來說明一下。

比如,「你這個笨蛋!我真想揍你!」這句話中,「我真想揍你」這幾個字就是想法。

「你這次答案又錯了!我有些擔心你的學習態度!」這句話中,「我有些擔心你的學習態度!」這幾個字就是感受。

清楚地表達我們的感受,會讓溝通更為順暢。說出「感受」比說出「想法」更容易引發對方情感上和認知上的共鳴,更有可能得到對方的回應。

再次,體會需要

日常生活中,遇到難以接受的行為,我們第一反應是感到生氣,第二反應是指責別人。

《非暴力溝通》認為,感受根源於自我。以「生氣」為例,別人的行為只是我們生氣的誘因,生氣的根源是我們內心深處的需要未得到滿足。

比如,同事沒有聽從我們工作方面的建議,我們感到生氣,會當面或者背地裡說他「不負責任」。

但我們仔細分析一下,會發現生氣的根源是我們的需要:希望同事能和我配合,順利完成工作。

再以上面提到的孩子做錯作業的情景為例。孩子做錯作業只是我們生氣的誘因,我們生氣的根源是我們的需要:孩子有個好的學習態度。

最後,請求幫助

在體會到我們的需要後,我們請求對方的幫助。還以「孩子做錯作業」的情境為例,家長可以提出「你下次作業可以更認真一些嗎?」這樣的請求。

溝通時為什麼要提出請求呢?因為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申辯或者反擊。反之,如果我們直接說出需要,其他人就可能做出積極的回應。

需要注意一點,請求避免用抽象和模糊的語言。

比如,妻子請求丈夫說:「你能不能早點回家?」就是一個模糊的請求。可能發生的結果是,丈夫果然早回家了,可回家後就窩在沙發上玩王者榮耀。而妻子真正想表達的請求是:我很孤獨,希望你能用更多時間陪我。

再比如,女孩對男友說,「你能不要讓我失望么?」這是一個抽象的請求。男友往往會摸不著頭腦,他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做。

說到這,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我們就介紹完了。我們可以總結一個非暴力溝通的基本句式,那就是:我注意到……我感到……你能……

以孩子寫錯作業這個情景為例,家長正確的溝通方式應該是:「你這次的答案又錯了,我感到有些擔心,因為我希望你能有個好的學習態度。下次作業時你能更認真一些么?」

非暴力溝通能夠改善人際關係

通過對非暴力溝通的熟悉應用,我們能夠改善人際關係。不過,仍有以下四個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有時,我們得學會傾聽

「傾聽」兩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法國作家西蒙娜?薇依就曾說過:「傾聽一個處於痛苦中的人,不僅十分罕見,而且非常困難。那簡直是奇蹟……有些人認為他們可以做到,實際上,絕大部分人不具備這種能力。」

因為當他人遭受痛苦時,我們常常急於提建議,安慰,表達態度。可是,建議、安慰和態度,往往先入為主地包含著我們想法和判斷,這違反非暴力溝通的初衷。

所以,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全心全意傾聽、體會——為他人充分表達痛苦創造條件,以此了解他們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有時候,傾聽,本身就是一種品質。說到這兒,我們講個黛安娜王妃的故事。

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因病即將逝去雙腿,面對眾人的鼓勵,她無動於衷。黛安娜王妃的一句「想哭就哭出來吧」讓小女孩倒在王妃的懷裡痛哭。一個舞蹈演員失去雙腿意味著什麼?黛安娜知道小女孩的痛苦需要別人傾聽。黛安娜王妃公認的高情商,從這個故事中可見一斑。

第二,有時,需要隱藏在心底深處,我們得耐心琢磨

講一個很好玩的段子。我坐在沙發上玩手機,媳婦走過來對我說:「你看我褲子都起褶皺了。」

我隨口應道:「好,我給你拉展點兒。」正當我彎腰去拉時,卻發現媳婦神情不對,心中頓時驚覺,事情不這麼簡單。

衣服上有褶皺,自己拉拉就行了,為什麼特意對我說?必然對我有所期待。那期待是……我連忙改口說:「立馬下單給你買條新的!」

媳婦依然沒有接話,表情卻已經晴轉多雲,這說明我的話依然沒有說到她心坎上。如果不是讓我考慮褶皺的結果,難道是讓我考慮褶皺的原因?

我終於反應過來,用發自內心地語氣說:「親愛的,你瘦了!」

你看,人心就像迷宮一般,體會需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尤其在對方不主動你展露的時候。有時我們得像福爾摩斯一樣,循著蛛絲馬跡,耐心加細心,才能找到真相。

第三,有時,我們需要對方給予反饋

有時,我們需要別人的反饋。「你明白我的意思嗎?」如果對方不明白,那就會有補充的機會。

上面「拉褶皺」的段子中,媳婦兒雖然沒有明確說出自己的需要,但畢竟給人看了臉色,也算是一種反饋吧。

第四,有時,我們要區分請求和命令

請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提出請求的人如果批評和指責,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對方的內疚得到滿足,那也是命令。

比如,「我希望你能在四點前寫完作業,否則就不準吃飯。」這就不是請求,而是命令。

面對命令,人們往往會服從或者反抗。不管是哪一樣,都有可能被認為是強迫,而不願意滿足我們的願望。

當別人不願意滿足我們的請求時,不要強迫。別人不願意滿足我們,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需要,如果想繼續深入溝通,就應該進入「觀察」階段,先搞清別人的需要。

如果我們只是想改變別人,以使他們的行動符合我們的利益,那麼非暴力溝通並不是適當工具。非暴力溝通是用來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繫。一旦人們相信我們看重彼此的感受,並能兼顧彼此的需要,那麼,他們也就會相信我們所表達的願望是請求而非命令。

總之,非暴力溝通能夠改善人際關係,不過我們需要付出一些努力。比如,我們得學會傾聽,保持耐心,尋求反饋,並且不能把請求變成命令。

說到這兒,我們回頭看本文最前面男孩學乒乓球的例子。

男孩因忘了動作要領而沒有按要求「壓拍」,教練該如何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和男孩交流呢?

或許他該這麼說:「我注意到你沒按照我的要求做動作,我不滿意你這堂課的學習態度。你能按我的要求『壓拍』么?」

如果能這樣交流,我想男孩不會鼓起腮幫抗拒,他會給老師一個明確反饋:自己忘記什麼是壓拍了。在反饋的基礎上,教練再對男孩進行指導,一個良好的溝通就能建立起來了。

非暴力溝通能夠有效自我管理

非暴力溝通不僅能讓我們學會交流方法改善人際關係,而且還能幫我們有效地實現自我管理。學會愛自己,這也許是非暴力溝通的最重要應用。

第一,非暴力溝通能讓我們擺脫羞愧和自責

犯錯,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人生經歷。犯錯後,我們常常會陷入羞愧和自責。我們會對自己說:「你這個笨蛋!」「我太容易發怒了,當時如果……該多好!」

這種自我評價方式本質上是一種「自我暴力溝通」,我們應該極力避免。遇到這情況,我們可以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來探求自己內心真正的需要,擺脫不良情緒。

具體怎麼做呢?

舉個例子。你們隊輸了一場重要的足球比賽,而你浪費了一個全場最好的破門機會。比賽結束後,你也許會捂住臉,痛罵自己是個笨蛋,因為對不起隊友而羞愧,因為錯失機會而自責。

這時,你需要靜下心來,探查自己什麼有什麼樣的需要沒有滿足?這種需要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對自己的失望,對隊友的歉意。明確需要後,就可以選擇適當方法來滿足自己。首先,你向隊友道歉,承擔責任;然後,去球場上苦練,保證再面對同樣的機會,把球打進球門。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面對錯誤時,我們用非暴力溝通來體會需要,就能看清自我成長的方向。我們不再用自責和羞愧來懲罰自己,而是用愛來自我成長。

第二,非暴力溝通能寬恕過去的自己

我們年輕時,都會做過一些蠢事,有些事蠢得一塌糊塗,簡直不堪回首。非暴力溝通能讓自己理解過去的所作所為,與自己取得和解。

比如,我有一個朋友,高中時談戀愛,後來高考失敗,女友也和他分手了。他一氣之下,燒掉了自己和女友的所有照片,從此再也不願提起那段往事。

他為什麼這麼做呢?顯然是想和過去割裂。他認為自己那時做的都是蠢事,不去回憶那段經歷,也不肯原諒那時的自己。

非暴力溝通教我們探查那是自己的需求。誰不在青春期蠢蠢欲動啊?那是一種真實的情感,是一種本該滿足的需要。如果這樣想,他也就能原諒過去的自己。

第三,非暴力溝通能充分表達憤怒

在生氣時,我們常常會批評或指責他人。但憤怒本質上是一種感受,像上面說過的一樣,感受是源於自我的,歸咎他人沒有意義。

這時,我們可以用非暴力溝通來充分表達憤怒,那就是深入體會我們的需要並說出來。與批評他人相比,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更能讓人獲得滿足。

表達憤怒的四個步驟是:停下來,除了呼吸什麼都別做;想一想什麼想法讓我們生氣了;體會自己的需要;表達感受和尚未滿足需要。

舉個例子。在一場足球比賽中,一個踢中場的隊友總喜歡展示一些花活動作。可惜的是,他的技巧並不嫻熟,經常被對方搶斷髮動反擊,屢次給己方的球門造成威脅。這讓你很憤怒,忍不住去指責他。他當然不服氣,你們倆在場上發生了爭吵,不但弄得雙方都不愉快,還影響了球隊士氣。

如果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技巧,該如何表達憤怒呢?你應該體會到,憤怒的原因是你比較重視集體榮譽,希望球隊能夠最終獲勝。體會到這一點,你可能會這樣和他交流:「我擔心輸球,因為我們被對方連續打幾次反擊了,我希望你踢得簡單有效一些。」對方可能會立即回應你的請求,也可能說出自己的需要:「我就是喜歡用花哨的方式踢球。」如果是這樣,你可以繼續說:「沒問題,你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踢球,不過,我希望你能在靠近對方球門的位置展示技巧,這對他們能產生更大的威脅。」

我想,這一定比你在場上直接對他大吼大叫更好。

第四,表達感激

在讚揚別人時,我們往往是用判斷的語氣,很少用揭示自己的內心活動。比如,孩子學會了自己穿衣服,你會說「真棒!」

非暴力溝通讓我們在表達感激是,比上面做得更加充分。充分表達感激可以分三個步驟,我們說出對我們有益的行為;我們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得到滿足後,我們是什麼樣的感受。

以孩子學會穿衣服為例。我們應該這樣表揚他:「你能自己穿衣服了,養成了獨立自主的習慣,我非常開心。」

這樣,我們給孩子一個明確的肯定,表達了我們的真正需要,讓孩子以後的行為更有指向性。同時,表達了我們的感受,讓親子關係更加和諧。

非暴力溝通能夠幫我們實現高效地自我管理。通過體會內心深處的需要,我們能從犯錯後的內疚和自責中擺脫出來,能寬恕過去的自己,能充分表達憤怒和感激。通過滿足內心深處的需要,我們將變得更加平和,並始終走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

最後,總結一下。《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教給我們的不僅是一種溝通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通過深入理解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四個要素,熟練使用非暴力溝通方式,我們不僅能改善人際關係,還能體察自己內心深處的需要,積極採取行動,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卡卡讀書 的精彩文章:

TAG:卡卡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