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一戰唐軍雖然戰敗,卻更彰顯了唐朝強大的實力

這一戰唐軍雖然戰敗,卻更彰顯了唐朝強大的實力

這就是怛羅斯之戰。怛羅斯之戰發生在公元751年七月-八月,也就是唐玄宗天寶十年,唐玄宗在位期間,大唐處於最巔峰的時刻,這一年,唐朝的大軍和阿拉伯帝國帝國的大軍在中亞諸國遭遇,爆發了激烈的戰爭,最終阿拉伯帝國帝國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對於此戰,參戰方兵力有三種說法:一、阿拉伯帝國200000人,唐軍20000人。二、阿拉伯帝國70000人,唐軍18000人參戰方兵力三、阿拉伯帝國先200000人,後增兵到300000人。唐朝遠征軍24000人。一般史學界較為認同的是第一種和第二種。傷亡情況通常有兩種數據:一、阿拉伯帝國方面傷亡七萬,唐軍傷亡一萬五千人二、阿拉伯帝國方面傷亡三萬,唐軍傷亡八千主要指揮官高仙芝、艾布。

公元750年,唐朝統治者以西域藩國石國「無番臣禮」為由,唐安西節度使高仙芝領兵征討,石國請求投降,高仙芝允諾和好。不久高仙芝違背承諾,攻佔並血洗石國城池,捋走男丁,格殺老人、婦女和兒童,搜取財物,俘虜石國國王,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將被俘的幾位國王獻於玄宗面前,並因赫赫戰功被授予右羽林大將軍,並將石國國王斬首。此時高仙芝達到了征戰生涯的最高峰。僥倖逃脫的石國王子遂向大食(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求救。高仙芝先發制人,主動進攻大食。高仙芝率領大唐聯軍長途奔襲,深入七百餘里,最後在怛羅斯與大食軍隊遭遇。

在高仙芝的指揮之下唐軍驍勇善戰,靠著步兵的強弓勁弩,唐軍曾經佔有很大的優勢,唐騎兵一度完全壓制了阿拉伯騎兵。但是由於阿拉伯聯軍數量極多,高仙芝無法取得最後的勝利。史載戰鬥持續了五日,第五日傍晚,葛邏祿(Qarluq)番兵突然反叛,從背後包圍唐步兵,並且斷絕了他們與騎兵的聯繫。阿拔斯王朝聯軍乘唐軍發生混亂的機會,出動重騎兵主力突擊唐步兵。高仙芝受到阿拉伯與葛邏祿部兩面夾擊,無力支撐,終潰不成軍。高仙芝、副將李嗣業和別將段秀實收攏殘部,向安西方向敗退,途中恰逢大唐聯軍的拔汗那兵也潰逃至此,兵馬車輛擁擠堵塞道路。李嗣業恐阿拉伯追兵將及,殺死百餘名拔汗那軍士才得以率先通過。兩萬人的唐安西軍,最後只剩數千名人。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不是因為大唐內部出現了叛亂,這場戰爭阿拉伯傷亡會更大,會勝的更加艱難。

此戰阿軍勝的過於艱難,懾於唐軍強大的印象,不願東進挑起更大的戰爭。也有觀點認為上述原因固然存在,但更主要的是新興的阿巴斯王朝希望有效的梳理並不穩定的內政而奉行的暫時和平外交政策。實際上,此後,突厥人成為阿拉伯人的僱傭兵,並且逐漸滅亡阿拉伯帝國,形成波斯人執政,突厥人掌軍,阿拉伯人念經的局面。

唐朝並未因怛羅斯之戰而丟失西域(安西、北庭),約公元790年以後,唐朝才失去西域(安西、北庭)。

怛羅斯之戰後,唐朝在西域的影響力並未受到動搖,西域唐軍迅速恢復,封常清率領唐軍繼續擴張,直到安史之亂才停止。

754年唐朝在西域的勢力到了極盛。此戰更是讓唐軍揚名立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歷史大揭秘 的精彩文章:

清政府非常滿意的《中法新約》為何仍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恥辱

TAG:古今歷史大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