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師承之五:中醫與門派關係不大

中醫師承之五:中醫與門派關係不大

當初,我在向朋友們介紹趙老時,他們總會問趙老最擅長治什麼病;去年,我參加中醫確有專長考試時,考官也反覆問我的特長是什麼;現在,仍然有很多朋友通過微信或電話問,你們能治某某病否。每次回答這些問題,我都得先給他們普及一次中醫的基本知識,比如我們是調整體,比如中醫是「治病求本,本以陰陽,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比如真正的中醫是治人不是治病,等等。

我們在跟趙老臨床過程中,經常有病人帶著一摞的醫院檢查報告來,希望我們對症下藥,殊不知,此症非彼證。也有的人絮絮叨叨地想把身上所有的病症都說出來,然而,經常性的,還未等他講完,葯已開好,因為我們不是按症開藥而是辨證開藥,身上的所有問題已經在脈象、舌象上了。

也因此,趙老從不跟我們講派別。因為,人生病時,不可能按派來生病。當一個病人身上具備了中醫現有派別的多種癥狀時,那麼他應該先看哪一派呢?如果有派別,則有局限。所以,跟師過程中,一定要等到趙老認為我們已擁有了「中醫思維、系統的應用規則和臨床經驗」這三個條件時,才允許畢業。

趙老也曾對學生們說過:「學醫的目的是為了用。這需要不斷實踐,通過實踐來不斷用熟、感悟、提升,一旦用於實踐當中,每個人用藥時會把自己的個性、知識背景、對中醫理解的不同糅合進去。傳承、完全不失真地傳是不可能的,所以自己的特點要載入到行醫當中,形成自己的風格,完全照搬是不可能的,完全照搬只有死路一條,我沒有告訴你們任何一個藥方,沒有任何死的規則。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希望你們有機會多走多看,吸取別人的長處,民間的、學院的、各門派的,甚至山區里不起眼的地方都有藏龍卧虎之人,哪怕點撥一兩句都會有巨大的啟發或終生受益。」

「所有的方都在病人的證上,學會組方而不是找方,看似無,卻是無窮盡。」無門無派,卻有辨證施治的能力。傳承的魅力也在於此。

—————————————編者 徐丹娜

中醫師承之五:中醫與門派關係不大

當你學中醫的時候,實際上是藉助學中醫來形成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一種獨特的知識系統,一種獨特的行為方式。通過四診的訓練,以及辨證能力的培養,你會形成一種特殊的意識體系,這種意識體系和身體結合產生特定的技能關係,並通過身體的生理反應機製表現出來。如果你了解了這一點,你就會明白,各種儀器檢查結果和你的感覺、直覺沒有任何關聯,它無法成為你的辨證依據。

你們應該明白,學習中醫,就要用四診提供的信息進行思考、判斷,用中醫的知識體系進行理解,用中醫的思維方式指揮我們的施治。所以,當我們自稱是中醫的時候,可以自我提問,我為什麼被稱作中醫,我應該在中醫這個領域中擔當什麼樣的責任,履行什麼樣的義務?我能否用中醫知識來支撐自己的思考,能否用中醫思維來指揮自己的辨證,能否有能力用中醫技能來實施診療?

中醫就是中醫,它的理論、思維模式、行為方式都是遵循中國傳統文化。作為我們從事中醫的人來說,只要按中醫理論來思維,按中醫的行為方式來實踐,是什麼門派無關緊要。我帶學生,從不講什麼門派,我只是將自己理解、掌握的東西,展示出來,教給你們。這些東西不屬於門派,它就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我不想樹立個人的東西,不想自立門戶,沒有門戶,當然就不會有門戶之見。

對於學生,你們從這裡學了以後,我還是希望你們能走出去,多接觸、學習其他門派,並了解多方面的知識,不要只在醫學這個圈子裡轉。醫和很多學科都有關係,對中醫的理解、解釋也是多渠道的,靈活的,各有自己的道理,各有自己的研究方式、方法,各派雖然採取的方法不同,但最終都是為了獲得對醫道的把握。所以,你們對宇宙、人生、社會了解得越多、越深,對生命、疾病看得就越客觀、透徹,就會路子更寬,思路更廣,更有利於個人的成長、發展。

中醫如果離開了中國傳統文化,離開了中醫的思維模式,離開了中醫的行為標準,離開了自己的知識背景,離開了自己的解釋語言,中醫就只能是一個虛擬的概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