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作為私塾老師,曾國藩的父親手癢,非要指點兒子如何打仗

作為私塾老師,曾國藩的父親手癢,非要指點兒子如何打仗

小珏說歷史——《曾國藩及湘軍》系列三十一 請勿轉載

對於剿滅太平天國這件大事,曾國藩是立下了天大的功勞。然而,他的臨戰指揮能力並沒有獲得多少人的讚譽,就像石達開所評價的「不以善戰名」。很多人卻認為他只會打蠻仗,打穩仗,不會出奇制勝。縱觀整個湘軍的作戰史,也確實沒有什麼可以值得大書特書的漂亮仗。那麼湘軍怎麼能笑到最後呢?我們慢慢來說。

太平天國起義後,湖南作為與廣西相鄰的省份,形勢一度岌岌可危,各地都組織鄉勇,準備保境安民。曾國藩的老家湘鄉,也同樣由當地的官員出面,招募鄉勇結團自保。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因為兒子的地位,被推舉為總領。

這個職位,完全是掛名的,沒有任何實權。但是對於六十多歲,已經蹉跎半輩子的私塾老師來說,卻是興奮異常。他不僅對鄉勇出謀劃策,甚至對遠在外地作戰的兒子曾國藩也指指點點,提出了他的建議。

一是吃飯宜早,他認為軍旅如同農家,無論是早中晚飯,能儘早吃完,既可以安心操練,也有利於防備不測之事。二是紮營要實,他認為,打仗最重要就是不被偷襲,要先保證自己安危,立於不敗之地。至於後三點出戰戒散、講求陣法、嚴防姦細無需多言,一般軍紀而已。

咋一看來,曾老爺提到的這五點建議,向兒子叮囑,不過是各種戲文之中常見的,甚至在《三國演義》等小說中都可以原模原樣找到隻言片語,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然而,人所周知的公理,並不代表人人都能做到,更不代表每個將領都會軍令如山的執行。然而,曾國藩卻能夠做到。他指揮打仗沒有什麼特點。他甚至認為自己沒有特殊的才幹,他既沒有奇謀,也不敢獨斷,他所依賴的就是老老實實的推進。

吃飯宜早,是曾國藩認定的。他甚至認為,清朝能傳到他所在的道光、咸豐時代,皇帝沒有昏君,就是因為早起早朝振奮了精神。他本來規定四更吃飯,五更行軍,但由於各種原因,總是執行不了,成為他的一大頭痛處。

聽到父親的教誨後,他總是天一亮就起來,然後精神抖擻的到各營區巡查。主帥如此,副將也不敢怠慢,下面的將領、士兵都不敢怠慢。據說李鴻章在他營中做幕僚的時候,就是因為愛睡懶覺,被狠狠教訓過幾次。

但是吃飯要早這一點,因為有時候在外宿營,需要臨時做灶,糧食也不是那麼按時運送,所以曾氏也承認「而吃飯仍晏,實難驟改」。

對於紮營要實,這是曾國藩最為看重的,也是他帶領湘軍取得勝利的法寶。他將這個法寶總結為一句話:「扎硬寨,打呆仗」。所謂扎硬寨就是部隊每到一處住宿時,不管是颳風、下雨還是冰雪,都必須深挖戰壕,樹立高牆,防止對方偷襲。曾國藩是這樣要求的:

築牆須八尺高,三尺厚;壕溝須八尺寬,六尺深;牆內有內濠一道,牆外有外濠二道或三道;壕內須密釘竹籤。

就是因為這個戰法,湘軍幾乎沒有被偷襲過。後來,湘軍攻城也使用的這個戰法,他們每到一處,並不急著找太平軍拚命,而是紮好營寨,將城池圍成一圈又一圈,讓援兵打不進,守城的突圍沖不出,活活將太平軍耗死。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對此戰法最有心得,圍攻安慶、九江乃至天京都是如此,有「曾鐵桶」之稱。

對於陣法而言,曾國藩原先很重視,但因為湘軍主要採取的是「防守反擊」的策略,就用挖戰壕的方式攻打或者防守,所以用處並不大。這也為他之後圍剿捻軍屢屢不利埋下伏筆,這是因為捻軍的作戰風格完全不同,他們以野戰和游擊戰為主。

雖然曾麟書只是興緻勃勃的作為嘉賓做一些點評工作,但曾國藩卻認真耐心的回復其父,並且踏踏實實做了下去,這才樹立了湘軍霸蠻的作風。

參考資料:《曾國藩傳》、《曾國藩日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戊戌變法中的張蔭恆:推薦康有為,高官死於變法唯一一人
曾國藩要提拔這個小兵,卻對他說:趕緊先把名字改了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