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有一個人,找到了打敗清朝的2條妙計,可惜卻被崇禎殺掉

明朝有一個人,找到了打敗清朝的2條妙計,可惜卻被崇禎殺掉

崇禎皇帝,堪稱明朝歷史上最不幸的一個皇帝。他的不幸之處,一是指他經歷了亡國慘禍,二是指他空懷壯志,一心想勵精圖治,救亡圖存,卻最終壯志未酬身先死。這種竭盡全力拚死奮鬥,卻最終失敗的痛苦,實在是痛徹心扉。三是指崇禎面臨的形勢,內有李自成張獻忠掃蕩中原,外有皇太極馳騁遼東,而崇禎手中的明朝行政機器卻已經腐朽不堪,很難對抗這兩個強大對手。

然而世事無絕對,崇禎皇帝面臨的局勢雖然兇險,但放眼歷史,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事例也並非沒有,比他慘得多的朝代有的是。比如西晉末年爆發永嘉之亂,都城被攻破皇帝被抓走,晉朝皇族硬是咬牙頂了過去,最後在江南建立東晉,晉朝國祚得以延長百年。北宋末年遭遇靖康之變,宋朝皇族也絕處逢生,創立南宋,延續宋室江山一百多年。可見只要措施得法,明朝並非沒有翻盤的可能。

明朝末年的兩大強敵,是李自成和清朝。憑藉崇禎的實力與能力,獨立剿滅李自成毫無問題,但若面對兇悍善戰的清朝,就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如何戰敗清朝,就成為扭轉明朝敗局的關鍵。清朝大軍由於單兵戰鬥力強悍,戰術靈活多變不拘一格,幾乎在明清戰爭中完全佔據上風,佔有壓倒性優勢。不過看似強大不可戰勝的清朝也並非銅頭鐵羅漢,有個人就找到了擊敗清朝的妙計。

此人就是明末薊遼督師袁崇煥。崇禎元年七月,崇禎皇帝在紫禁城召見了即將赴任遼東的袁崇煥,君臣二人進行過一番有名的平台召對。袁崇煥向崇禎皇帝系統陳述了自己對抗清朝的戰術思想,其中有兩條妙計,堪稱真知灼見,是明朝打敗清朝的金鑰匙。《明史》記載,袁崇煥把他的思想概括為兩點,一是「以遼土養遼人,以遼人守遼土」,二是「守為正著,戰為奇著,和為旁著」。

第一句話,以遼土養遼人,以遼人守遼土。這一句實際是解決對抗清朝的用人因素。因為清兵剽悍善戰聞名天下,明朝從關內中原召集的大軍,平時與清軍接觸很少,缺乏經驗,畏戰心態嚴重,加之家眷財產都在關內,一心只想早日返回關內,面對清軍既無戰鬥力又無鬥志,連吃敗仗。而如果重用遼東本地的將帥士卒,一則因為平時熟悉清軍的打法,二則家眷財產、土地房產都在關外,如果失敗一切化為烏有,因此面對清軍才會有足夠的戰鬥力和積極性,一舉解決了明朝軍隊畏敵如虎的老大難。

第二句話,守為正著,戰為奇著,和為旁著。是指面對清軍的基本戰術。由於明清雙方的軍隊戰鬥力相差懸殊,短時間難以拉平,明朝也迫切需要足夠的休養時間,籌措糧餉訓練士卒,因此袁崇煥主張,明軍應以據城堅守為常規作戰模式,必要時以野戰交鋒為輔助手段,萬不得已還能採取和談的權宜之計,以緩解清軍進攻壓力,最大限度保存明軍有生力量,避免與之死打硬拼白白耗損實力,是一種靈活務實的策略。

袁崇煥的兩條妙計,堪稱金玉良言,是立足於明朝實際情況和當時形勢,做出的最佳選擇。按照袁崇煥擬定的策略實行,假以時日,明朝在關外的局勢將會煥然一新。清軍難以在最擅長的野戰中大批殲滅明軍有生力量,只能選擇最不擅長的攻城,傷亡陳本極高,而成效甚微得不償失,在關外迴旋餘地越來越小。而以遼東本地人為主組建的關寧鐵騎,也逐步在實戰中成熟起來,與清軍戰鬥力差距越來越小,甚至在京師城下能與清軍直接對面野戰不落下風。局面開始向有利於明朝的方向傾斜。

可惜的是,崇禎皇帝急躁而剛愎自用的性格,最終誤了大事。就因為清軍繞過袁崇煥的寧錦防線,突破長城進入中原,崇禎惱羞成怒,把全部罪責歸咎於袁崇煥,並殺掉了他,堪稱自毀長城。袁崇煥一死,他的兩條妙計也隨之全盤落空,明朝挽救敗局的最後一線希望也隨之泯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木說史 的精彩文章:

一武將是個美男子,做的事卻讓人害怕,太后和皇帝被他扔進黃河
李世民的孫子,家中有1個特殊的夜壺,上寫2個字,誰看了都害怕

TAG:木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