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還有何「招」?
特朗普執行貿易保護政策背後是美國學派的李斯特思潮抬頭,中美貿易衝突未見降溫,挑釁難言結束。
特朗普核心團隊「大換血」,鷹派上位後對外立場強硬。特朗普近期的非理性舉動反而導致民調支持率短期內上升,以致其打貿易牌的「底氣」十足,同時其醜聞纏身,需要轉移視線。中國把遵守WTO原則視為談判的基本前提,而特朗普對WTO規則態度傲慢,對等談判有難度。美國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這個定位短期或難改變。綜合來看,美國的挑釁難言結束。
貿易領域之外,特朗普還可能在投資領域發起挑釁。
比如,根據特朗普的言論,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可能考慮再對從中國進口的1000億美元商品開出徵稅清單,他如果真的這樣做,時間不會拖得很久。美國政府也可能限制中國企業赴美投資,財政部或在5月底提交方案。
近年來,美國外商投資委員會(CFIUS)針對製造業一般交易審查數量顯著上升,中國則是接受審查最多的國家。關鍵技術審查方面,中國涉及的案件不多,主要因為之前的投資集中在能源、房地產和酒店行業。不過,近年來中國企業併購美國科技企業的案例明顯增多,投資金額從2013年的不到50億美元上升到2017年的160多億美元。未來CFIUS將加強針對中國企業的審查,與高新技術相關的投資將是重點「關照」對象。
也不排除美國的挑釁會延伸到非經貿領域,比如地緣政治問題。
2017年以來,美國先後通過了《國防授權法》和《台灣旅行法》,與此同時,特朗普提出「印太戰略」代替奧巴馬時期的「亞太戰略」,意在聯合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對中國進行圍堵。這種情況下,不排除特朗普的挑釁會延升至地緣政治,從而繼續影響市場情緒。
總之,樹欲靜而風不止,特朗普的非理性舉動還將是市場波動的重要因素。在金融周期轉向的過程之中,銀行「緊信用」已經抬高了實體部門融資成本,一季度經濟「穩中帶憂」。這種情況下,國內的貨幣政策發揮對沖「緊信用」和緩解外圍風險的必要性上升,未來或相機抉擇。
分析師:張文朗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基於光大證券研究所及證券媒體已發布報告、資訊或數據的部分或全部內容,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負。光大證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TAG:光大證券微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