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運筆:什麼是起、行、收?如何寫好每一筆?
總第1097期;歡迎關注。
經典重發,歡迎分享
這是目前網路上
頗受好評的書法講座
香港「黃簡藝術工作室」出品──
書法初級課程「筆法」
課件認為,書法的三大要素,就是筆法、筆勢和筆意。黃簡老師追根溯源,探究王羲之書法之奧秘,向現代學習者進行系統的講授。尤其適合書法愛好者自學。
第二十二集|運筆
什麼是運筆?
運筆包含哪些過程和動作?
|筆記|
一.運筆和線條
1筆畫和線條
筆畫是相對於文字而言的,文字是由筆畫組成,到了書法中,這筆畫就是線條。
第十五課中,我舉了文徵明寫的「寺」字為例。
你看,手腕多次來回,線條起伏,富有生命力。 右面這個字,我把線條改成了平板的直線,結果整個字變得呆板了。
這兩個字,筆畫是一樣的,效果不一樣。在書法中,起作用的不是筆畫,而是線條。
這是真書初起時的寫經。你可以看到,它的線條十分單調。舉例來說,你注意看它的一橫,這一橫就是尖鋒起筆,寫完了一個重蹲,千篇一律,說明當時對線條的變化能力還比較差。
我來把寫經中的這個「一」字和王羲之《蘭亭序》「一」字作比較,不言而喻,王羲之的動作比較多,寫出來效果比較好看。
王羲之《蘭亭序》一共寫了七個「一」字,從文字筆畫的角度說,這七個字全部相同,但從書法線條角度說,這七根線條全都不一樣。再想深一層,這些線條之所以各有姿態,就是因為每次所用的技法動作不同。
簡言之:
語文老師教你識字,是教你寫筆畫。
書法老師要你把筆畫變成藝術線條。
一根線條,從頭寫到尾,稱作一次運筆。
2單一線條和複合線條
第二、單一線條和複合線條。我在18課中(鏈接見文末)講到,橫豎撇捺是漢字的四大基本筆畫,六號方向橫,九號方向捺,八號方向豎,七號方向撇。還有一個點。出現頻率很高,但書法中的點,只是四大筆畫的縮短。換句話說,只要會寫橫豎撇捺,點的問題自然解決了。這些都是單一點畫,在書法中我們稱它為單一線條。
複合筆畫。單一點畫合在一起,就產生了複合點畫,如這一個,橫豎鉤,這是從寫字的筆畫角度講的。書法中,我們把它看成一根長線條,另有名字:勾努勢。
又如這一個,從筆畫角度講,叫橫豎橫鉤,在書法上是一根複合線條,稱為背拋勢。
簡言之:
寫字,是以筆畫為單位的。
書法,是以線條為單位的。
複合線條,是單一線條的組合。
這一個大家比較熟悉了,稱之為「烈火勢」。烈火勢原來是兩個人字的組合,後來右面這個「人」字作了變形,變成了豎橫,這樣一來,烈火勢就是撇捺豎橫四大筆畫的組合。
但你注意,紅色部分原來沒有筆畫,僅僅因為連寫產生,書法中稱為牽帶,或者牽絲。牽帶不寫也不要緊,它可有可無,所以叫虛筆。但本來就有的筆畫,你不能省略,那是實筆。所以,書法中的長線條,有時候是由實筆和虛筆所組成的。它和筆畫未必是一一對應的。
書法中有些線條很長。在草書中更有一筆寫三四個字的情況,你看傳為張旭的《古詩四貼》。「青鳥向」三個字就是一次過寫的。
順便提醒大家,寫長線條未必證明這個人有本領,只證明他寫的時候,心情比較急促。
簡言之:
書法線條的背後,是文字的筆畫。
反映文字筆畫的書法線條,這是實筆。
反映筆畫聯繫的書法線條,這是虛筆。
虛筆有時表現出來,有時不表露在紙上。
3運筆
線條是運筆的結果。什麼是書法中的運筆呢?
一次完整的運筆,包括三個部分:起筆、行筆和收筆。從起筆到收筆,就產生一根線條,反過來說,只要沒有收筆,這根線條就沒有結束。
3.1常見的線條
我先來說說常見的線條。從起筆到收筆,這是一次運筆。結果就寫出了一根線條。這根線條可能很簡單,如一橫,這是單一線條。
一次運筆也可能很複雜,如勾努勢。它是由橫、豎和鉤三段線條組成的,但它是連續寫成的。像這樣的線條,稱之為複合線條。
3.2特殊的線條
有些線條比較特殊,舉例來說,有些點特別短,起筆之後,幾乎沒有行筆,馬上就收筆了。
有時候,起筆可以很長。你看王羲之《蘭亭序》這個「今」字。中間的一橫,我們把它移出來,可以看到,它的起筆就相當長。
臨貼的時候,要看清楚原貼的用筆。就拿這個字來說,右面是傳說唐朝虞世南臨摹的《蘭亭序》,你看中間這一橫,就沒有臨出原樣。
這是傳說褚遂良的臨本,「今」字中間這一橫,也不大對。 連最後一豎筆也大走樣。清代乾隆皇帝把虞臨本、褚臨本當寶貝,《蘭亭》八柱就包括這兩種,現在你去北京還可以見到。
這是元朝趙孟頫臨本。「今」字的一橫他還寫了牽絲,原作是沒有的。
這個人是元未俞和,人稱臨貼好手。這個「今」字,好像跟原作相差很大。
這是現代沈尹默先生臨本。「今」字五筆,都對不起來。
但是不是古人都沒有水平呢?不是。
臨貼前要看清楚,我們現在可以把一個字放大到一堵牆那麼大,但古人沒有這個條件,《蘭亭序》一個字原來只有手指甲那樣大。古人連放大鏡、眼鏡都沒有,條件完全不同。他們有些人連《蘭亭序》神龍本(就是左面這一本)也沒有看見過,臨貼是照拓本寫的。這些老祖宗有一本好拓本,已經不得了了。
你看這是《蘭亭》定武本·拓本,箭頭所指的就是這個「今」字所在,你能看清楚嗎?
米芾說:「石刻不可學,但自書使人刻之,已非已書也,故必須真跡觀之,乃得趣。」就算你自己寫的字,叫人去刻,必定會走樣。所以米芾說學書法要研究真跡,這是對的。但古代哪裡有這條件呢?今天故宮中的真跡,已經大量印刷出版,你拿數碼相機一個字拍一張照片,也很容易。再要說看不清,就有點說不過去。
4在線條中運用技法
第四,在線條中運用技法。有簡單的線條,有複雜的線條,有呆板的線條,有生動的線條,線條千變萬化,有好有壞,關鍵是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技法用得好不好。
4.1最簡單的線條
我從最簡單的線條開始講。
最簡單的線條有兩種。一是尖鋒線,二是側鋒線。以前我們講過。
尖鋒馭鋒直下,這是起筆動作,得到一個圓點。然後行筆,推動筆尖,產生跳躍,這個技法叫趯鋒。寫完時還要做收筆動作。把彎曲的筆心向後扭,這叫衄鋒,就可以回到正鋒狀態。請大家注意,回到正鋒時,筆尖應該在最後一個圓點。
這條尖鋒線是圓頭、圓尾。如果畫出中線,就是完全平的,欠缺一點姿態。
好,我們來看看側鋒線。
側鋒線起筆以側鋒下紙,得到一個燙斗形的點,如果是側鋒直下紙面,這也是馭鋒。有些人稱為「打」,意思是一樣的。以側鋒直下紙面,然後以側鋒運行,可以推也可以拖,這是行筆。寫到最後,也要扭直筆心。收筆時把彎曲的筆心扭直,注意看,側鋒線回到正鋒時,筆尖應該在最後一點的尖部。
寫側鋒線,尖鋒是不到尾端的。所以,這條側鋒線是尖頭、斷尾。如果畫出中線,同樣是完全平的,同樣是姿態不夠,表現力差了一點。
這裡,向大家介紹兩個常用的名詞術語。大家知道,毛筆有一個銳利的尖鋒,但尖鋒未必在寫成的線條上表現出來。譬如尖鋒垂直下紙得到圓點,圓頭的線條,看不見尖鋒,稱為藏鋒。有時候寫成的線條特意要表現尖鋒,稱為露鋒。在書法中,我們有時候會隱藏尖鋒,有時候特意要表現尖鋒。所以,藏鋒和露鋒是經常用的。
簡言之:
圓頭的線條,看不見尖鋒,稱為藏鋒。
尖頭的線條,看見尖鋒,稱為露鋒。
4.2變動中線
線條太平直就沒有姿態,所以在書法中,我們經常要變動中線。
我們來看看王羲之這個「一」字,它跟剛才那兩根線不同了。我把它的中線畫出來,然後移動到右面,可以看到,起筆、行筆和收筆三部分,不是放在一直線上。而是有兩個關節點,斜斜地向上。筆鋒一到關節點就扭動一次,他是動了兩次手腕。
在你動手臨寫之前,你心中要明白四個問題:
第一,這條線是用尖鋒還是用側鋒呢?很明顯,尖頭斷尾,這是一根側鋒線。在寫的時候,筆管是傾斜的。
第二,看走勢,走就是方向,這條中線畫出來,是6—3—9。
第三,手腕怎麼動,是向左還是向右?它有兩個轉向的關節點,也就是手腕動兩次。請大家注意,在書法中,手腕的運動,總是一左一右,或者一右一左。不會出現左了之後還是左,右了以後還是右。這條線中間是側鋒向右,那頭尾必定是左。也就是說,寫這條錢,手腕是左—右—左。全部寫完後,還要扭直筆心。那手腕還要回過來,多一次右。這就變成了左—右—左—右。你可以先用手書空一次。
第四,分析用筆。
起筆露鋒,很仔細地使用尖鋒,有銳利的尖,然後手腕轉向,用側鋒向上行筆,三號位。最後轉向挫筆,我前面講過,挫筆到尾就要推一下。而挫了之後還要扭回來,以回到正鋒收筆。所以你看這個收筆很小一段,但是包括一挫一扭兩個動作。
我做一個示範,左右左。現在筆心有點彎,一收筆心就收直了。好,左右,挫、收。
本節要點:
運筆=起筆+行筆+收筆。
實筆表現點畫,虛筆表現聯繫。
藏鋒和露鋒,指是否看見尖鋒。
思考題:
寫王羲之「一」字:畫出中線,看清走向,搖動手腕,變動中線,最後收直筆心。
我示範手腕用「左右左」,能不能反過來用「右左右」寫出這個「一」字?
※鄧散木《書法百問》:所有疑難問題一次打通關!
※啟功書法打假,那些贗品又砸誰手上了?
TAG:書法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