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穀雨節氣養生:有這3種表現的人濕氣太重,老中醫支招:常按這裡祛濕氣,痛到哭!

穀雨節氣養生:有這3種表現的人濕氣太重,老中醫支招:常按這裡祛濕氣,痛到哭!

除了紅豆薏米湯,你試過哪些祛濕氣的辦法?

點擊上方,關注隨行康

一年24節氣,陪你順時養生

春天氣候多變,昨日25度,今天9度,明天18度,於是你們變成了這樣

天氣忽冷忽熱,感冒咳嗽頻發,穀雨將至,溫度回升,但早晚涼、雨水頻密,如何做好保健?來聽聽隨行康中醫專家的建議。


2018年五運六氣:偏寒濕的平年

天時地利人和,養生保健離不開當下的氣候和環境,2018年的五運六氣如何?

2018戊戌年,天干為運為火,地支為氣為水,水克火,氣克運,簡單地說,天地之氣在打架,天運強就會比較熱,地氣強天氣就冷,因此氣溫會劇烈變化。

2018五運六氣圖

整體來說,2018為平年,但相比於其他戊歲次偏寒偏濕,寒濕氣易進入體內,人很容易感冒。


身體素來虛弱,容易感冒,這屬於肺功能失常,預防和治療這些癥狀,太淵穴是首選穴位。

天氣一變,稍不注意就聲音嘶啞,還經常咳嗽,也要好好地滋補肺經的原穴——太淵穴。

取穴方法:太淵穴位於手腕部位,手腕橫紋上,拇指根部側即是。

按摩方法:彎曲大拇指,以拇指及指甲尖垂直輕輕掐按,會有酸脹的感覺,分別掐按左右兩手,每次1~3分鐘。

原穴好像經脈的總調節器一樣,按摩它可以促進經脈的自我修復。按摩太淵穴可補益肺氣,活血通脈。易感冒的朋友快快按起來吧。


健脾祛濕喜迎夏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後的氣溫回升,陽氣升發,脾胃功能旺盛,降雨增多,空氣濕度加大,養生保健重在健脾祛濕、疏肝養胃。

中醫認為,濕氣通於脾。健脾才能祛濕。

穀雨時節多吃些健脾利濕的食物,如白扁豆、赤豆、薏苡仁、芡實、冬瓜、藕、海帶、竹筍、鯽魚等。

戊戌年偏寒濕,對於不同體質的人來說,穀雨時節的保養方法有差異。

身體有熱的人,穀雨時節宜食清潤,如銀耳、蜂蜜、白蘿蔔、梨。平素畏寒的人要多吃些溫熱的食物,如大棗、栗子、桂圓等。


如果你符合上述特徵,說明體內濕氣較重。

陰陵泉穴是脾經最易淤堵的部位,脾經不通,濕氣鬱結時,按此穴會感覺很痛,需按揉此穴來打通脾經。

取穴方法: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該穴位在人體的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髁下方凹陷中。

按摩手法:拇指指端放於陰陵泉穴處,先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再點按半分鐘,以酸脹為度。

陰陵泉為足太陰脾經之合穴,刺激它能夠健脾益氣,促進脾運化水谷功能的恢復,使氣機順達,腑氣通暢。

別偷懶,濕氣重的人現在就開始按揉陰陵泉吧。

食蔬養肝

天氣風寒濕熱不定,肝氣升發太過或肝氣鬱結會導致肝火上升、經絡阻滯,調養以疏肝柔肝為主。

綠色蔬菜是保肝養肝的最佳選擇,如菠菜、萵苣、西蘭花等。

菠菜性甘涼,有補血止血、利五臟、通血脈、滋陰平肝、清理腸胃熱毒的功效,對春季里因肝陰不足引起的高血壓、頭痛目眩和貧血等,有較好治療作用。

若心中怏怏不快,可以按摩十宣穴(手指尖端,左右共10個)來舒緩。以這種宣洩的方式暢達氣機,可以起到補養肝氣的效果。

柔和運動

穀雨時節陽氣漸長,適合外出運動,運動的原則為「懶散形骸,勿大汗,以養臟氣」。

選擇動作柔和的鍛煉方式,如瑜伽、太極拳等,多到空氣清新處,如公園、樹林、山坡等地慢走、做操。

適當運動出汗,運用物理方法排除體內的濕熱之氣,以與外界達到平衡。

以上是隨行康為您準備的穀雨節氣養生要點,一起堅持調理,迎接美好的夏天吧~

更多精彩中醫服務和內容,請搜索關注suixingka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祛濕 的精彩文章:

適合南方用的祛濕妙招,長期堅持,祛濕並不難!
大家都在用的祛濕方法!

TAG:祛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