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孕期多種維生素的作用

孕期多種維生素的作用

孕期多種維生素的作用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們

孕期多種維生素的作用

肖 瀟 無錫市婦幼保健院

調查發現,66.67%的女性都是從膳食中補充維生素的,33.33%則曾服用維生素類保健品或藥品。一般來說,若能做到膳食平衡、注意飲食多樣化,搭配得當,孕婦不需服用維生素補充劑。但很多現代人的飲食都不太合理,而且葉酸和一些維生素遇熱、遇光不穩定,容易失去活性,這就需要適當補充維生素。

孕期多種維生素的作用

脂溶性維生素A促進細胞的生長和繁殖,維持皮膚和黏膜的健康。深色蔬菜、奶油、蛋黃、魚肝油中富含這類營養。維生素A不足,母親本身會夜盲、乾眼、角膜軟化、皮膚角質化;胎兒會有視力異常的可能。

維生素D是鈣和磷代謝所必需。要使胎兒骨骼和牙齒的根基好,孕婦的飲食中必須含有此種成分。它多半來自牛奶,皮膚經陽光照射亦會產生維生素D。

維生素K如果懷孕期間發生出血,維生素K有助於保護母親和胎兒。它存在於深色蔬菜、全殼、大豆中,甚至人體腸道細菌作用亦可形成,孕婦缺乏此類營養會造成新生兒出血。

維生素E維持正常的生殖能力和肌肉正常代謝,維持中樞神經和血管系統的完整;降低胚胎流產風險。

維生素C又稱抗壞血酸,柑橘、番茄、包心菜、深色蔬菜富含此種營養。可以增強身體骨骼和結締組織的形成。

孕期多種維生素的作用

維生素B群包括B1、B2、B6、B12及煙酸。這些物質有助於神經的生長,視力、皮膚和糖類轉化成能量等。缺乏時則可能造成胎兒先天性腳氣病、腦神經管缺損、神經系統發育異常,母親則有腳氣病、神經炎、癩皮病、肝臟損害和黃疸等危險。

葉酸雖然亦屬於維生素B群,但因其在胎兒造血和神經系統發育上的重要地位,我們必須提出討論。孕婦葉酸過低可能造成胎盤早期剝離、孕期高血壓,胎兒則有先天性畸形的危險。深色蔬菜、胡蘿蔔、肝、蛋黃、南瓜、豆類富含葉酸,孕婦在懷孕早期即需補充。

是一種常見的微量元素,正常成人體內的含銅總量為100~200毫克,足月新生兒含銅總量為16毫克。銅缺乏和銅代謝異常時,可發生嬰兒癥狀性缺銅、肝豆狀核變性、羊膜早破等。有人研究發現,習慣性流產與胎兒體重減輕也與孕婦缺銅有關。谷、豆、肉、蔬菜中含銅較多,孕婦可根據具體情況食用。

是人體另一重要微量元素。正常成年人體內含鋅2~2.5克,足月新生兒含鋅約60毫克,大部分存在於肌肉和骨骼中。母體缺鋅容易使胚胎髮育速度減慢,各組織器官的分化紊亂導致畸形,其中以中樞神經系統的畸形多見;還可導致性腺發育不全的侏儒症,同時也容易發生流產、過期妊娠及低出生體重兒等現象。孕婦的鋅供給量應在25毫克/天左右,最低不能低於15毫克/天。所有食物中均含鋅元素,但動物性食物中的含量較多。

人體內錳含量為10~20毫克,對維持骨骼正常發育、繁殖,神經系統及智力發育都有重要作用。母體缺錳可影響胎兒腦的發育,使胎兒骨骼異常;出生後腦功能失調,容易發生癲癇病。孕婦血錳水平低者,其新生兒出生體重及身長等均低於正常值。

是人體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孕婦缺鎂將不能正常妊娠。在懷孕初期,由於早孕反覆嘔吐或長期慢性腹瀉,均可造成缺鎂,導致胎兒死亡及唇裂、短舌、腦水腫等嚴重畸形。大豆、芝麻、海帶、玉米、菠菜、黑棗、香蕉等含鎂量豐富,孕婦可以多吃一些。

孕婦缺鐵常導致分娩無力、早產、死產、低體重兒及先天性缺鐵性貧血新生兒;嬰兒易發生感染、抵抗力下降、生長發育落後等情況。孕婦可多食用肝、蝦米、蛋黃、心、腎、瘦肉、骨髓等動物性食物,瓜果里含鐵也較豐富,如李子、干杏、干棗、核桃、甜瓜、葵花子、櫻桃、草莓、葡萄、紅果等。

孕期母親血容量增加,器官體積增大,需要的能量和營養素增加,胎兒的成長也需要物質和能量,因此母親營養儲備對於優生優育有著重要意義。而早孕反應導致母體攝食量減少,從而可能引起飲食來源微量元素攝入不足缺乏,增加胎兒畸形的發生風險。妊娠期孕婦合理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為新生兒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基礎。

愛樂維是德國拜耳公司生產的適於孕婦服用的維生素複合片。從備孕期開始一直到哺乳期堅持服用多元營養素好處多多,建議及時補充!

文章有用 請贊一個

★全國郵發代號:36-43 80-151

★微信搜索:JiaTingYiXue

★投稿信箱:jtyxzz@sina.com或jtyxbj@163.com

★網址:www.jtyxzz.com

★郵購地址:鄭州市經二路13號 家庭醫學刊社

★健康是福|關愛家人|關注家庭醫學|健康一手掌握

我們是您的家庭小衛士|歡迎致電我們!

0371-65968289/ 65954441

掃一掃 健康一手掌握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醫學 的精彩文章:

兒童狼瘡性腎炎該怎麼治療?
小便「憋不住」可不是衰老常態

TAG:家庭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