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史上最大規模!南海閱兵釋放重大信號

史上最大規模!南海閱兵釋放重大信號

中國海軍未來之路任重道遠

4月12日上午,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隆重舉行海上閱兵,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檢閱部隊並發表重要講話。圖/新華

南海閱兵釋放的海軍發展信號

本文首發於總第849期《中國新聞周刊》

4月12日上午,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隆重舉行海上閱兵,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48艘戰艦、76架戰機和1萬餘名官兵參加了海上閱兵式。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閱兵,也是自2015年啟動軍改之後的首次海上閱兵以及在南海海域的首次閱兵,標誌著中國海軍矢志走向深藍。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檢閱部隊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建設強大的人民海軍的任務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迫」,「要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堅定不移加快海軍現代化進程,善於創新,勇於超越,努力把人民海軍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

在中國歷史上,海軍建設和發展被提升到如此的高度,還是頭一次。

四次海上大閱兵

與中國海軍的成長之路

中央軍委這次在南海海域舉行的閱兵,對於和平時期的中國軍隊而言具有特殊的意義,它能提升民眾對軍隊建設的關注、統一建軍思想和促進軍隊戰鬥力生成,並向國內外展示裝備建設的最新成就。

不少外媒推測並炒作本次閱兵的時機和目的,實際上屬於過度解讀。中方在此次閱兵的安排上顯然是按照自己的節奏在走,不可能是為了應對美國航母打擊群到南海,更沒有炫耀武力的成分。很大程度上,這是中國海軍為促進自身軍事力量發展、展示軍改成就而進行的閱兵。事實上,中國已經犯不著通過閱兵來展示力量、回擊挑釁,因為本身中國的力量就擺在那裡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海軍建設的最新動態和基本情況也都有非常全面的了解。

中國人民解放軍自2015年軍改啟動後,已經進行了三次大規模閱兵,但每次閱兵的場地和內容都不太一樣。本次海上閱兵之前的兩次大規模閱兵分別是2015年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簡稱9·3閱兵)和2017年在位於內蒙古的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的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

歷史上,中國海軍曾進行過4次海上閱兵式,每次都發生在中國海軍建設和戰略發展的關鍵時期,有著特殊的標誌或里程碑式的意義。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30周年之際,第一次海上閱兵於1957年8月4日舉行。周恩來總理受毛澤東主席委託,在青島黃海水域檢閱了海軍部隊。當時,中國海軍還處於初創階段,在檢閱中擔當主角的是北海艦隊四艘從蘇聯進口的艦艇,分別是鞍山艦、撫順艦、長春艦和太原艦,當時它們號稱是人民海軍的「四大金剛」。這次閱兵標誌著中國海軍初具規模、初顯戰力。

1995年10月19日,中國海軍在黃海某海域進行了一次海上戰役演習,隨後又舉行了一場宏大的海上閱兵式。時隔將近40年的此次海上閱兵是建國建軍以來海軍動用艦艇和飛機種類最全、數量最多的一次海上大閱兵。它發生在中國海軍大規模軍事現代化的前夜,也是中國海軍剛開始嘗試從近海走向遠洋、從黃水走向藍水。

十年之後,中國海軍舉行了第三次海上閱兵。2005年8月18日,中俄兩國海軍結束了海上聯合軍事演習後,在青島附近海域舉行了盛大的海上分列式,由時任總參謀長的梁光烈上將和俄方總導演莫爾堅斯科伊上將聯合檢閱。當時正值反法西斯勝利60周年,世界各地舉行了多場海上閱兵。此次閱兵式規模並不大,但中國海軍三大艦隊精銳盡出,展示了軍事現代化十餘年來的成果。演習之後,廣州艦、武漢艦、蘭州艦、海口艦被軍迷們稱為人民海軍的「新四大金剛」。

2009年4月23日,中國海軍在黃海舉行了慶祝人民海軍成立60周年海上閱兵活動,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檢閱了海上分列式,中方25艘艦艇和31架飛機參閱,俄羅斯、美國、印度等14個國家的21艘艦艇也參與了閱艦式。此次受閱的海軍武器裝備全部為中國自行製造,標誌著中國海軍現代化成就初顯,054A護衛艦、052C導彈驅逐艦成為其中的典型代表。

4月12日上午,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隆重舉行海上閱兵。航母打擊作戰群等接受檢閱。圖/新華

從「黃水海軍」到「藍水海軍」

與前四次在黃海海域舉行的海上閱兵相比,此次南海閱兵除了規模空前之外,還有如下特點:

一是新式裝備集中展示。一大批新型潛艇、水面艦艇、作戰飛機接受檢閱,中共十八大後列裝艦艇占受閱艦艇一半以上。受閱艦艇中首次出現了航母、052D導彈驅逐艦、最新型大型登陸艦、艦載機等新式裝備。

二是體系能力受矚目。此次閱兵,受閱艦艇按作戰編組組成戰略打擊、水下攻擊、遠海作戰、航母打擊、兩棲登陸、近海防禦、綜合保障等7個作戰群。受閱飛機組成艦載直升機、反潛巡邏作戰、預警指揮、遠海作戰、對海突擊、遠距支援掩護、制空作戰等10個空中梯隊。這標誌著中國海軍「近海防禦、遠洋護衛」的戰略得到了極大實現,中國海上力量開始以作戰集群接受檢閱,充分體現了軍改後海軍體系化建設的成就。

三是「藍水海軍」初成氣候。此次海上閱兵,中國海軍展現出了已經脫胎換骨的遠洋作戰能力。新中國成立後的很長時間內,海軍建設的策略是空、潛、快,有遠洋行動能力的主要就是潛艇,水面艦艇的戰鬥力基本局限在近海。即便是2009年第四次海上閱兵,仍然帶有較強的「黃水海軍」色彩,沒有航母、沒有強大區域防空能力的驅護艦,能夠進行遠海活動且有一定戰力的艦艇很少。

如今,局面已發生了顯著變化,中國的航母戰鬥群、052D導彈驅逐艦(裝有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的中華神盾)、054A護衛艦、空中編隊等已經形成規模、形成體系,中國真正做到了可以在遠洋有所作為,開啟了「藍水海軍」時代。

未來之路仍曲折漫長

在中央軍委此番於南海海域舉行的海上閱兵式上,習近平主席發表了重要講話,向中國海軍提出了殷切希望,也提出了新時代的要求和使命。

要履行好新的使命,中國海軍未來之路仍任重道遠,應堅持三大發展方向:

近海遠洋戰略齊頭並進。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中國戰略界圍繞中國海權戰略和海軍戰略曾進行了激烈的爭論。大家對中國發展一支強有力的海軍均不持異議,但在究竟是近海為主還是近海遠洋同步發展的問題上分歧很大。一種較為普遍的觀點是,中國是陸海複合型國家,發展遠洋海軍既無必要,也不現實。

然而,2011年「遼寧號」航母的下水和2012年以來052D型驅逐艦的批量建造用實際行動終止了這種爭論。中國將同時發展近海防禦力量和遠洋作戰力量,既要繼續發展潛艇等非對稱作戰力量,也要發展航空母艦、遠洋驅逐艦等世界一流大型水面艦艇。下一步,近海防禦力量的建設關鍵是體系性和融合性,而遠洋戰略將進入一個全面大發展的時期。

軟體建設是未來重點。在全球範圍內,從發展潛力、總體規模、技術水準和全面程度等多個維度來看,中國海軍現在已是世界第二大海上力量。經過這些年裝備建設的「井噴式」發展,在主戰裝備的製造能力方面,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硬體方面的能力遠遠超越了美國之外的其他海上力量。中國軍工集團在船舶設計製造、艦載雷達和導彈等方面,已經具備很強的國際競爭力。

不過,在技術創新、合成化程度、人才隊伍和作戰經驗等方面,中國海軍的差距還很大,不僅遠落後於美國海軍,也落後於英、法等主要海上力量。下一階段,中國海軍的建設重點即在上述軟體建設上。在裝備建設已經上了一個大台階之後,這些「軟能力」的建設和提升顯得更為重要,也更為急迫。

創新是走向世界一流的重要前提。迄今為止,目前中國海上力量的建設更多是追趕,即在軍事技術、作戰理念和力量合成等方面全面學習借鑒西方的先進經驗。在這個階段,作為追趕者,中國海軍創新的壓力並不大。而當已知領域的技術和經驗運用趨於完成之後,創新就變得格外重要。再往前走,中國和美國等西方海洋強國基本上在同一起跑線上,很多時候再無可參照對象,必須自己探索未知技術和戰略戰術。

為了繼續保持並擴大與中國等國的技術差距,美國正在推動第三次「抵消戰略」,試圖通過發現顛覆性技術,抵消中國在精確打擊等方面的數量優勢。為了應對中國所謂的「反介入與區域拒止」策略,美國正在醞釀新的作戰概念,如「分散式殺傷」等。

鑒此,中國如果滿足於目前技術條件下的裝備發展,必將在未來再次落伍,要想成為一流,就必須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下,通過自己的技術創新,形成能打未來之戰的裝備體系。同時,中國還需要在作戰概念、條令和戰法方面與時俱進,剛剛熟悉信息化和精確打擊的中國海軍,必須打破現有成就的束縛和羈絆,加快探索智能化、無人化和分散式條件下的新型作戰理念和行動模式。

中國海軍進軍世界一流的未來之路還將非常漫長,也必將十分曲折。所謂「十年陸軍、百年海軍」,在已經取得的成就面前,中國海軍仍需要保持清醒的認識,謙虛謹慎、積極進取。

(作者胡波系北京大學海洋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香港天王消亡史
韓國藝術團赴朝鮮演出,金正恩這樣評價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