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36歲就英年早逝的人物:一個與諸葛亮齊名,一個能壓制司馬懿

三國36歲就英年早逝的人物:一個與諸葛亮齊名,一個能壓制司馬懿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346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是人生的兩個坎這一說法,甚至有俗語稱,「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其實,這與我國古代的兩位聖人,即孔子和孟子的去世年齡有關。只是「人生七十古來稀」,在醫療條件較差的古代,很少有人能夠堅持到跨越這兩道坎。不過,如果我們細讀漢末三國史,就會發現,三十六歲對當時的很多大才而言,是一道坎,而最頂尖的那批人中,就有足足四人沒能跨過去,從而英年早逝。他們分別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

一、曹魏名將李典

李典,字曼成,是山陽鉅野人,屬曹操麾下。《三國志》記載:「典好學問,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敬賢士大夫,恂恂若不及,軍中稱其長者。年三十六薨。」意思是說李典是一個非常好學的人,非常敬重士大夫,而且不爭功名,在軍中很有威望,可惜三十六歲就去世了。除此之外,他還識大體,顧大局,在合肥之戰的時候,他雖與張遼有私怨,卻還是願意聽從張遼指揮。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既然是名將,那得憑戰績說話,僅憑學問、人品算什麼?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他的戰績——曹操與袁尚、袁譚開戰的時候,他負責押運糧草,率領一群不擅水戰的士兵,打敗了對方的水軍;與劉備戰於博望坡的時候,他早早的提醒了夏侯惇,對方的舉動不尋常,很可能有什麼奸計,夏侯惇不聽,最終只能靠他接應;合肥之戰的時候,他則隨張遼大破孫權十萬大軍,立下功勞。若非早逝,估計五子良將中,會有他的一席之地。

二、蜀漢頂尖謀士龐統

龐統,字士元,是荊州人氏。他出仕之前,其能力便得到了,水鏡先生司馬徽的認可,不但與司馬徽「共語自晝至夜」,還被評價為「荊州士之冠冕」。後來他兜兜轉轉成為了劉備麾下的謀士,很快便「親待亞於諸葛亮,遂與亮並為軍師中郎將」,並隨劉備入川。在諸葛亮留守荊州,法正還在劉璋身邊的情況下,他便為劉備設下了上中下三條取益州的計策,供劉備選擇。在打到雒城之前,劉備軍幾乎沒有受到什麼有效的阻礙。另外,他還在劉備堅持「操以暴,吾以仁;操以急,吾以寬」的信條,專門與曹操作對時,提議道,此一時彼一時,不能墨守成規。雖然他為劉備效力時間並不長,但是其能力卻不容小覷,也難怪他三十六歲英年早逝的時候,「先主痛惜,言則流涕」。

三、文武雙全的江東大都督周瑜

周瑜,字公瑾,是孫策的發小,也是孫策為孫權選擇的託孤大臣之一。他能力非常卓越,是一個文韜武略的將帥之才。論謀略,他曾為孫權分析了曹操的兵力,堅定了孫權連劉抗曹的決心;提出了扣留劉備,與曹操兩分天下之計;也提出了先取東西二川,再入主中原的戰略方針。論戰績,他是赤壁之戰的總指揮,先將曹操打回了江北,又火燒連船,大獲全勝;他還曾與曹仁角逐,拿下了江陵。只可惜,當他準備發兵入川的時候,因積勞成疾,病逝於巴丘。《三國志》記載:「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如果周瑜不早逝的話,三國歷史應該更加精彩吧?

四、曹魏第二任皇帝曹叡

曹叡,字元仲,是曹操之孫,曹丕之子,也是曹魏的第二任皇帝。說起曹叡,可能很多人認為,他沒有其父祖的雄風,不值得大書特書。的確,他是一個熊孩子的典型,曾因好奇何晏是不是塗脂抹粉,在大熱天請對方吃湯麵;也曾讓能夠改進損益連弩的大發明家馬均,為他製作會動的木偶;甚至為了紀念他的亡母甄氏,不停的擴建宮室。但是作為一個皇帝,他基本是合格的——他在位期間,不但抵禦了諸葛亮的五次北伐,還平定了遼東叛亂,朝堂內部也沒有出現什麼大問題。如果他不早逝,或許司馬懿根本沒有發動政變,架空魏室的機會。可是曹魏最後一個還算有作為的皇帝,也沒能跨過三十六歲這道坎——「即日,帝崩於嘉福殿,時年三十六。」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 的精彩文章:

三國里獨一無二的5句話,第2句最霸氣,最後一句三國之後無人敢說
三國里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沒有他就沒有亂世三國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