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項羽為什麼寧願戰死也不願過江?只因為這個人在對面看著他

項羽為什麼寧願戰死也不願過江?只因為這個人在對面看著他

原標題:項羽為什麼寧願戰死也不願過江?只因為這個人在對面看著他


項羽的死與虞姬的死有必然聯繫嗎?兩者之間有聯繫,有學者就認為項羽因「虞姬死而子弟散」心生羞愧,因而不肯過江,拔劍自刎。這樣說很有道理,單純說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因為虞姬之死就顯得論據不足。而這與《史記》上說的「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以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為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項羽當時率八千子弟兵過江起義,沒想到到最後不但沒有的到天下,而且從故鄉帶出的八千子弟兵也全部戰死,一個不留,項羽是個愛面子,自尊心強的人,征戰多年,如今天下未得,八千兵士又無一人帶回,便無顏見江東父老,沒臉見鄉親們,最後寧願戰死也不肯過江。



自固陵戰敗後,項羽連連敗退,退到垓下,垓下突圍又逃往東南,一直逃至烏江邊。由此可見,他早有退守江東之意,並且是一路逃奔。如果說項羽因失敗使江東八千子弟葬送性命而愧對江東父老的話,垓下被圍時,「虞姬死而子弟散」,他就應羞愧自殺。渡淮之後從騎僅百餘人,至陰陵又迷了路,問一農夫,結果被騙,身陷天澤,被漢軍追上。


如此狼狽的境遇他也沒有羞愧自殺呢!逃至東城,漢騎將之包圍數重。儘管他「自度不得脫」,但還是把僅剩的二十八騎組織起來作了一番拼殺,又「亡其兩騎」。這時候項羽仍「欲東渡烏江」。因而認為他好不容易逃到烏江岸邊時卻反而感到羞見江東父老而自殺似乎有些說不通。項羽的羞愧之心來得太突然,也不合情理,很可能是司馬遷為使情節完整而下筆渲染的情節。



」最後他甚至不惜違背自己個性,想要犧牲自己的利益通過和談換取劉邦的讓步,以鴻溝為分界。但是劉邦卻違約出兵追殺楚軍。當項羽失利並且認識到自己無法立即消滅劉邦而又無法談和的情況下,項羽只有犧牲自己以結束數年的殘殺。據說,項羽當時還是有可能與劉邦抗衡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野鏡頭 的精彩文章:

假如岳飛多活五年,那麼宋朝還會滅亡嗎?專家是這樣解釋的
歷史上武則天到底是怎樣的人?被歷史騙了上千年,這下真相大白

TAG:視野鏡頭 |